



说到流量,很多人觉得流量越多越好,但真的是这样吗?
我的老板圈有个学员叫JUN姐,主要是做大健康方面的业务,其中有一项业务就是汗蒸装修。她参加线下会后就立刻开始搭建矩阵做账号,前期他们一直在做一件事情,就是追求流量。其实这个可以理解,看着一篇篇垂直笔记发出去没有一点数据反馈的时候,很多人会产生负面情绪。所以他们团队发布了很多热点类笔记,比如周杰伦演唱会视频、全红婵跳水视频,笔记数据都不错,所以团队认为流量终于上来了。
但过了一段时间,在某次会议沟通时,JUN姐反馈道:虽然流量起来了,但是现在只有一个进行精准咨询的,大多数新增的粉丝并不是自己想要的,都是“泛粉”,想知道接下来如果要在线上获得自己真正想要的客户该怎么做。其实,这也是很多线下店获客遇到的问题,核心就是要懂得流量分三种,而这三种流量和变现的关系还存在三种逻辑: 泛流量 不等于变现,精准流量等于变现,IP流量等于百倍变现 。
首先说说什么叫泛流量,为什么泛流量不等于变现,为什么有高曝光但就是不转化。
我认为的泛流量是不以吸引目标用户为诉求而获取的流量。有的账号从一开始就不对粉丝设立门槛,什么火发什么,比如经常刷到的营销号,那么对于这种账号来说这些流量就是精准流量。但如果你想吸引新手宝妈,却一直发演唱会相关的视频,那么哪怕有流量也是无效流量。什么内容吸引什么粉丝。
那为什么说泛流量不等于变现呢?因为变现意味着一定有人愿意为你付费,这个人可能是平台,可能是商家,可能是用户,如果你用内容吸引来的人都是不付费的群体,自然无法变现。
接着讲为什么说精准流量等于变现,IP流量等于百倍变现,它们的区别到底是什么。精准流量的前提是精准内容,精准内容的前提是精准定位。围绕商业变现闭环梳理的用户诉求制作的内容,吸引来的流量就是精准流量,大数据会把你的内容推到对此感兴趣的用户面前,你的用户通过数据反馈(点赞、收藏、加关注)找到你,完成需求和价值的匹配,最终实现成交。那为什么说IP流量是百倍变现呢?以普通的图书直播间和东方甄选图书直播间对比,你大概就知道区别在哪里了,尽管他们需要的用户都是爱书人士,但是东方甄选董宇辉的出现给东方甄选这个平台带来了一种情怀人设——在浮躁的当下依旧有人坚守着一份心底的宁静。所以,哪怕大家知道价格可能略贵一点,但是依旧愿意去购买,因为IP是有温度的,能够带来信任转化,也能够带来溢价。所以,营销人设的本质是获取信任流量。IP流量在我看来就是找了个好的地段,有人设就是在北京SKP卖货,没有人设就是路边摊卖货。人设越好,选择范围就越大。我自己的账号“吕白White”也是这样,我经常会发一些参加TEDx时拍的照片,去虎啸做分享时的照片,获得一些图书大奖的照片,各种“高大上”的第三方对我认证的内容,这些都在侧面帮我塑造IP人设,巩固我在新媒体领域的专业地位,哪怕这些笔记数据没有那么高,也能让更多人信任我,感觉我和别的博主不一样。
那是不是这三种流量就完全对立,不能共存呢?其实也不尽然,关键是让围绕自身的不同流量发挥好作用,最终塑造一个完整的人设,这里面会涉及内容配比等问题,这部分内容会在后面章节的人设类内容、流量类内容、案例类内容讲到,在此就不赘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