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有个学员叫晓卓,是一家三甲医院的大夫。有一次和她沟通的时候,我看了她的账号,就问了一个问题:“你是一名医生,但你为什么不穿白大褂呢?”她当时就告诉我:“我已经在内容和简介中说清楚我是医生了,穿白大褂还有必要吗?”我当时对她说:“当然有必要!你要符合大众对医生这个身份的认知。”估计她当时对这句话也半信半疑,后来有一次她刚做完手术累得够呛,没来得及换下白大褂,直接发布了内容,数据很快破千赞。
这个案例想告诉大家一个关键点: 不要挑战大众的认知 。你可以想想你印象中的医生是不是穿着白大褂戴着医生帽,你印象中的老师是不是戴着眼镜板板正正;你印象中的嘻哈歌手是不是扎着小辫唱着Rap。人们通过整合有关信息及个人经验形成的一种针对特定对象的既定认知模式,在心理学中有个名词,叫刻板印象。
很多人可能听到这,偏不信邪,非要打破这种刻板印象,做那个最特别的人。但以我自己多年做品牌、做新媒体的经验来说,真的不要试图挑战大众认知。我在多年前刚入行的时候,看过一本经典的营销书籍《定位》,里面就讲到定位的基本方法,不是去创造某种新的、不同的事物,而是去操控心智中已经存在的认知,去重组已经存在的关联认知。
“不要试图改变人类的心智”成了定位理论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多年过去,我自己又验证了这句话的正确性。我自己的账号“吕白White”目前有21万粉丝,最开始的时候时围绕几大标签输出内容:内容从业者、逆袭人生、职场高管。选的都是爆款选题,但有关职场高管这个身份的笔记一直都没有火。我后来研究了这个问题,因为我的年龄形象都不太像职场高管,每次参加高管会议的时候,其他高管基本上都在40岁以上,看起来成熟稳重。而我的形象不符合大众认知中的高管身份,大家不愿意为此买单。包括我之前在VIPKID工作,当时我们做英语老师的矩阵账号,有个老师非常火,叫桃子老师。但估计说出去没人相信,她并不是英语老师,她的本职工作是外教运营和管理。但她的优势在于长相符合人们对教师的刻板认知,戴眼镜,胖胖的,笑起来有亲和力。所以同样的编导、同样的内容、同样的剪辑,她的数据是别人的1万倍。
所以,从现在开始,请审视一下自己的服化道是否符合大众对你这个身份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