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7月24日,彻夜难眠,我发了一条朋友圈:
拖了快一年的书稿,终于要交稿了。最后写序的时候看到和编辑的对话,不由感叹,就像斯蒂芬·茨威格写在《人类群星闪耀时》里的一句话:“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使命。”
我感觉我的使命就是做传播,为传播而生。死的时候,我希望在自己的墓碑上刻下这一行字:这个人为中国传播走向世界添砖加瓦。
发完这条非常有感触。感谢新媒体,感谢这个时代,让我从山东省的一个村子,走到了现在。
到现在我其实也不敢相信,2022年当当网市场营销榜单上卖得最好的四本书——《影响力》《定位》《从零开始做内容:爆款内容的底层逻辑》《爆款小红书:从零到百万粉丝的玩赚策略》,后两本是我写的。
写到这里我顿了一下,时间好像回到2014年9月29日打开Word的那天。那天我怀着对未来的一片迷茫,打出了第一行字:毕业以后什么工作能月入破万?
想起这十年的日日夜夜,打开电脑,写东西,拍东西,听课,看书,总结,复盘,周而复始。
新媒体让我获得了财富,在国内的任何城市都有立足的勇气。我感谢新媒体,感谢路上遇到的良师益友,感谢这个时代。
所以我一直都在思考,怎么把时代对我的馈赠传递给更多的人,怎么让在互联网上摸爬滚打的人少走弯路。
2015年做新媒体小有成绩的时候,你问我新媒体怎么做,我会沉思一下,说几句国外传播学理论,然后可能会告诉你做好100条,标题、选题、封面这些。
2018年,你问我,我会讲讲不同平台的区别,然后告诉你其实把握关键的二十点就好。
现在你问我,怎么做好新媒体,我会斩钉截铁地告诉你,其实就三点,简单到你都不相信,但确实是事实。
1.爆款是重复的;
2.70%和爆款相似×足够多的试验品=100%成功;
3.找到自己领域的500条爆款拆解,找共性。
写到这里,我想起来有天晚上失眠,看到了朋友圈里有一个略有交集的人发的一条朋友圈:
深夜的颅内高潮!
刷碗之际,听了一个关于“内容行业爆款方法论”的课,越听越觉得堪称内容行业的“圣经”,想下载PPT发到朋友圈,结果看到不能下载的提示,并且连截图都不被允许,可见其内容的稀缺性和价值感,遂附上几句课程中深有感触的金句:
1.爆款=目标用户/品类认知+拆解核心要素+组合创新元素+定位极致长板+明确用户入口+明确用户留存;
2.在无短板基础上要有极致长板,在洞察用户基础上要超出用户预期,在击中集体情绪基础上要做到价值观引领;
3.节点之间的连接比节点更重要,个体之间的关系比个体更重要,信息之间的流通比信息更重要;
4.对于内容创新类人才而言,正向激励比负向激励更能够激发自身的创新价值;
5.用爱创造灵魂级的美好作品,是内容创造者一生的使命;
6.人塑内容,内容塑人。
我在朋友圈下回复:
太复杂了……哪有那么复杂。
他回复:
白总是爆款内容理论至简派。
我猜,他没听进去。
许多领域的成事原则,简单到很多人都不信。
但人们总是喜欢复杂,总是喜欢烦琐,总是喜欢绝世武功秘籍。幻想着自己没做成是因为不会九阳神功,也没捡到乾坤大挪移的秘籍,但其实哪有什么秘籍,都是基本功罢了。
就像拼多多创始人黄峥接受《财经》采访时说的一样:
《财经》:2006年段永平以62万美元拍下了巴菲特的午餐,带你去见巴菲特。当时你26岁,那天对你来说是个重要的日子吗?
黄峥:巴菲特讲的东西其实特别简单,是我母亲都能听懂的话。这顿饭对我最大的意义可能是让我意识到简单和常识的力量。人的思想是很容易被污染的,当你对一件事做判断的时候,你需要了解背景和事实,了解之后你需要的不是睿智,而是面对事实时是否还有勇气用理性、常识来判断。常识是显而易见、容易理解的,但我们因为成长、学习形成的各种偏见和个人利益的诉求蒙蔽了我们。
段永平还教给我一个商业的常识——价格围绕价值波动。价格一定会波动,但只要你的价值提升,最终价格会和价值接近。这个常识让你安心于增加企业的内生价值,而不过度在意资本市场的价格波动。
黄峥的大概意思是:这个世界看似复杂,其实原理都很简单。看得太多,未必就好,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我认识的各行各业,身价破亿、十亿甚至百亿的翘楚们,他们掏心掏肺告诉我的全是最简单、最朴素的道理。从未有过什么晦涩难懂的词,也从未有过任何绝招,都是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东西。
雷军还透露过,其实他一直没有告诉王传福,在他决定造车的过程中,王传福多年前关于造车的一句话也给了他很大的勇气。
那是他在刚开始造车的时候讲的,他说很多企业因为不了解,会把技术想象到令人畏惧的高度,这种畏惧正是对手给后来者营造的一种产业恐吓。
他们不断地告诉你做不成,投入很大,研发很难,直到你放弃。其实你做不成不是因为你没有能力,而是你缺乏勇气。
新媒体也是如此,其实就是基本功的重复。
请你相信,我下面说的每一个例子都是能让你少走很多弯路的。我费了很多精力,拼尽全力才能写得很简单,才能让你理解。
我之前出版的书会有人评论,写得太浅薄、太简单了。但你知道吗,说句实话,写得让人看不懂,是最简单的事情,拽文弄墨,胡乱造词,瞎造概念,搞个翻译腔,小学生都会。
但我不想这样,因为我太知道一个初入行的人,和一个在行业小有成就的人他们需要什么。
我是想通过这本书,给一个又一个曾经像我一样迷茫的人,一条有些光明的道路。
请你记住: 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
2024年8月3日,在广州太古汇,我打开Word写下:“如何让中国新媒体从业者少走弯路,成人达己。”
在这本书里,我写了很多案例,写了很多故事,感谢他们,他们都是曾经非常相信我的人,其中一些人做出了很出彩的成绩,但我的作用只占5%。还有一些朋友我并没有帮你们做出特别好的案例,十分惭愧,感觉愧对了你们的信任。
感谢我曾经的学员、老师和合伙人“活力少女阿珍”,我教会了你做小红书,教会了你所谓的爆款方法论。而你教会了我体面地分开,让我格局变得更大。
也感谢我的摄影兼编导“购物天才77”,我曾经帮你拿了一份传统意义上的高薪,你也支撑了我在新公司的业务——小红书的从0到1。
最后,尤其感谢一下吕白爆款工作室,合伙人牟积学,优秀的员工贾楠、田庆东。很遗憾,和我在一起创业的日子里,没有让你们达到财富上的预期,有可能让你们感觉到有价值的是,你们在过程中确实学会了做小红书的技能,学到了商业内容的底层逻辑。
这本书记录了 @吕白White 的从0到10,也记录了吕白工作室这个还算成功的业务的一切,更记录着吕白工作室的奋斗史。
同时也记录着,我从一个“传统意义上的老板,开始学会顺应人性,慢慢分钱的过程”。
我早已不想服务少数人了,剩下的日子里,我要努力走得更远,做更多的案例,写更好的书,帮更多像我曾经一样迷茫的人走得更远。
我的微信用了十年从没换过,现在已经有8000个好友了。
今天清理微信好友和群的时候,看到一个又一个群和标签:创业比赛、搭伙、公众号、腾讯、福布斯&胡润U30、北京、编辑、出版、教育……
往事历历在目,身边的朋友们从认识、熟悉、交好,到陌生、离去。
十年,感谢包容和支持,即使曾经有过分歧,但现在看来,都是美好的回忆。
十年前,我觉得成功就是获得财富、地位,现在我觉得成功是做自己喜欢并热爱的事情,为这些事情奉献自己的每一秒。
就像此刻写这些文字一样。
本书临近出版前,恰逢儿子出生。找大师提前算了很多能成大事的名字,我都没选。最后还是自己给他取了名字:怀安。初为人父,可能唯一对他的期待就是:他能心怀安定,一生平安。
最后感谢老婆,十月怀胎生了娃。辛苦了。
感谢新媒体让我改变命运,让我从一个某某村184号一步步走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