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22章 可以实施

第二十二章 可以实施

“依我看,只有将北方经济改善才行。”

“但要恢复北方的经济,起码要十年时间。”

“那时北方人有了求学的追求。”

“一些才华出众的考生就会随之出现。”

朱棣说道。

科举想要公平,北方经济得发展起来。

“所以说,公平把你们误导了。”

“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公平吗?”

“公平就是导致效率被破坏的罪魁祸首。”

“除了相对的公平,哪里来的绝对公平?”

凌峰说道。

朱棣听得一愣一愣。

公平怎么跟效率相对应?

……

朱元璋身体不由一颤。

效率被公平所破坏!

他开创大明以来,的确想为天下所有人建立一个公平的朝代。

为了这个所谓的公平,他付出了太多的代价。

大明的行政和效率,还受到了影响。

毕竟,大肆诛杀贪官污吏,便严重影响了大明的行政。

当时他感觉十分不解。

现在听到凌峰的话,他才明白这是必然的。

“公平跟效率对立,说得太对了!”

“某些时候为了达到一定效率,不得不将公平放弃。”

朱元璋说道。

朱标则是有些疑惑。

他一直追求的是公平和效率兼得。

如今听到凌峰的话,这两者不可兼得。

着实有些想不明白。

……

“为了所谓的效率,必须放弃公平吗?”

朱棣不解道。

“放弃绝对的公平,追求一个比较平衡的公平。”

“打个比方,南北科举不是存在巨大差异吗?”

“那为什么不把南北分开,分别开展科举。”

“以人为限制,把南北比例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这样不就行了吗?”

凌峰说道。

“南北分开,分别展开科举?”

朱棣一愣。

“对!”

“科举之前,可以提前把名额定下。”

“人口现在不是南多北少吗?”

“如果总共一百名,那就按照四六比例来分配。”

“北方四层,南方六层。”

“或者五五开也可以。”

“当然,还能分得更加细致一些。”

“不同的道府,名额分配不同。”

“北平府,十个。”

“山东府,十三个。”

“照这样进行,朝廷的取士,不就可以保证从各个地方选拔而来的名额了?”

凌峰说道。

“这样做是不是不太好啊?如果有些人专门跑到名额多的地方参加科举呢?”

朱棣问道。

“你以为户部统计的户籍,只是一个摆设吗?”

“所以参加科举的人,必须在自己的户籍地。”

“要作弊哪有那么简单?”

凌峰说道。

“但这样招收的进士,能力会不会有所欠缺?”

“北方的老百姓,有些吃饭都还吃不饱。”

“强行给予他们几个名额,真的可以招到合适的人……”

朱棣说道。

强行虽然达到了某种公平。

但招到的人不一定就满意。

“你是不是觉得,按照绝对的成绩来,招到的人就有能力了?”

“不过,这是下一个问题,现在还不是讨论的时候。”

凌峰说道。

按照成绩来,招到的那些人,朱元璋也不一定就满意。

那些才子们,甚至认为自己会作诗就行。

朝廷的一些制度,他们根本看不惯。

朱元璋看见这样的人,心里会更加生气。

“我明白了!”

“这样的公平,不会造成什么坏处。”

“进入朝廷了,依旧要从头学起。”

朱棣道。

……

二楼。

“分南北、道府来!”

“这样的办法,朕怎么没有想到!”

“按照如此方式,科举就没有必要废除了!”

朱元璋听到凌峰的话,感觉豁然开朗。

心中郁结瞬间畅通。

突然,相关的策略在他脑海中浮现。

不过,只是一个雏形而已。

具体还没有正式形成。

历史上,朱元璋在二十年后,再次重新开启科举。

洪武末年,爆发了最著名的南北科举案。

考中进士的人,全部是南方人。

朱元璋大怒之下,将主考官斩杀。

同时让人重新检验试卷。

他觉得,如果主考官没有作弊,是不可能发生这样的事情。

但经过重新检验试卷。

结果还是一样。

朱元璋感到无比绝望。

二十年来,他一直在扶植北方学子。

最后结果还是一样?

那些检验试卷的人,后来也知道了朱元璋的意思。

朱元璋就是要让北方学子考取进士。

无论如何,必须有北方学子的名额。

最好是南北五五分。

北方人一半,南方人一半。

不过,这是二十年之后的事情了。

朱元璋现在也是第一次听到凌峰说出这样的方法。

一时间被深深吸引。

这跟他心中的想法不谋而合。

朱标心里认为,这件事情还需要再进行讨论。

“父皇,像这样强行达到某种公平的行为,真的公平吗?”

“我认为可以。”

“但还得修改一下。”

“对于某个人来说,也许不太公平。”

“但对于大明整个局势来说,算是公平的。”

朱元璋说道。

朱标露出疑惑之色。

“最起码来说,比直接废除科举公平很多吧!”

“真的废除了科举,天下士人彻底没了上升的通道。”

“现在不知道有多少士人在背地里偷偷骂朕呢!”

“分开地域举行科举,那些士人起码还有一丝机会。”

朱元璋强调道。

闻言,朱标点了点头。

虽然感觉还是有些不公平。

但总比直接停止好很多。

“父皇,我想到了另外一个办法。”

“真要这样实施的话,那这个规则就不要公布出来。”

“把它当是一个隐形规则。”

“考试的学子,依旧所有人。”

“但按照他们的户籍验卷。”

“最后,再按比例进行录取。”

朱标说道。

朝廷最后只是公布一个结果而已。

具体怎么操作,那些学子也无法知道。

“这个提议不错!”

朱元璋点头道。

这样科举也就恢复了以前的样子。

只是取士的方式不同而已。

……

太白酒楼门口。

“凌先生,如果按照你刚才说的方法实施。”

“那些有用之人,应该如何找出来?”

“现在皇上对那些无能学子非常失望。”

“否则也不会将科举废除。”

朱棣说道。

科举的另外一个问题,他认为就在于此。

前朝有推荐的士人。

但那些推荐的人,只是注重德行,将能力给忽视了。

如今的科举,虽然注重能力。

但在能力者方面,有些偏颇。

一些士人作诗能力强大。

但在治国理政方面,压根就不懂。

说他们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一点不为过。

这个问题才是最大的。 ggi4lY7bCoyrPA4Rcmc6lQgUAa7uQzryULpzxxWl98wisTM3/TfTA1C+pWMeFvo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