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5章 推行不易

第十五章 推行不易

“凌先生,没有什么味道啊……”

“血腥味!”

“血腥味?”

“不错,话是简简单单,但却会多出很多血戮杀伐。”

“难道你真的以为,改革税制那么简单?”

“啊?什么血戮杀伐?”

看到凌峰的眼神,朱棣被吓到了。

“改革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简单。”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凌峰望着天色,不由得一声长叹。

更替,进化,改革。

背后隐藏着无情的杀戮。

朱棣听说过张俭跟杜根的典故。

诗中绝笔意味,自然能体会到。

“凌先生,这首绝笔出自哪位先人?”

“我体会到了其中的凄婉和豪迈。”

“如果不是悲痛到极致,怎么可能有如此笔力?”

朱棣说道。

“他是一位英勇就义的改革者,名叫谭嗣同。”

“他不是什么先人。”

“不过,你也可以把他当是跟大明类似的另外一个国度。”

“实际上,他是有机会逃走的。”

“但就是为了改革,他宁可牺牲自己。”

凌峰说道。

为了大义、改革,谭嗣同甘愿就义。

不过,朱棣却有些不解。

“既然有机会逃走,为什么要甘愿就义?”

凌峰听到他的话,摇头笑了笑。

“要逃到什么时候?”

“卫鞅就能逃,但他逃到大秦边境时,那里的百姓收留他吗?”

“正是因为他的严苛之法,百姓才没有胆量随便收留陌生人。”

朱棣保持沉默。

很快明白过来。

所谓的改革,也许比战争更加恐怖!

只不过被他想得太过美好而已。

“也许,谭嗣同能够逃走。”

“但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他看透了一切,才会如此慷慨就义。”

凌峰继续说道。

……

谭嗣同的义举,朱元璋也被感染。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能够写出如此好诗的人,绝对是诤臣、直臣。”

“这样的人不被君王重用,真是可惜!”

朱元璋说道。

谭嗣同的君王,绝对是一个有眼无珠的人。

“这样的皇帝,怎么有资格得到如此好的人臣。”

那些贪官污吏,都不是他最痛恨的。

他最痛恨的,是那些无能的君王。

贪官污吏,可以整治。

可一个昏君,天下和朝廷就会被搞得乌烟瘴气、一败涂地。

“父皇,即便是明君,某些时候,也不得不杀忠臣啊!”

“秦孝公、汉景帝不是明君吗?”

“可卫鞅和晁错也难逃一死啊!”

朱标说道。

明君同样有无奈的时候。

“他们还是无能。”

“朕开创大明,绝对不同于前朝。”

“死在朕手里的人,都是奸臣,不是忠臣!”

朱元璋说道。

……

酒楼门口。

“凌先生,不就是一个改革吗?”

“又不是什么起义谋反!”

“怎么偏要流血牺牲?”

朱棣说道。

“那我问你一句话。”

“改革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凌峰说道。

“本质?”

朱棣一愣道。

“本质就是将一些人的东西,给到另外一些人的手里。”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你明白这个道理吗?”

凌峰说道。

这一次,他说得再明白不过了。

“好像明白了!”

朱棣点点头。

一些人为了争抢吃食,彼此争得头破血流。

为了祖业和家产,必然拼个你死我活。

“臣子流血,还是轻微事件。”

“有些改革,还把自己的命丢了。”

“王莽怎么灭亡的,你应该清楚吧?”

凌峰问道。

“知道!”

“王莽那个老东西,跟董卓、曹操一流。”

“不但窃取神器,还把皇上杀害。”

“这样丧失天命的人,注定要灭亡!”

朱棣恨恨道。

王莽、董卓、曹操、秦桧,被列为四大奸臣。

可见对他们是多么的憎恨!

“实际上,王莽的灭亡,也是因为改革。”

“你有所不知,王莽改革时期,得罪了贵族、士绅。”

“得罪了天下的老百姓。”

“可以说,就是因为他的一场改革,把各个层次的人都得罪了。”

“他不灭亡,谁灭亡?”

凌峰说道。

“什么?”

朱棣瞪着双眼。

这个观点,可从来没有听说过。

王莽在他心里就是一个蠢才而已。

其所作所为,是想恢复周朝时期的井田制。

每一户人的家里,至少要拥有百亩土地。

无奈之下,只好从那些贵族、士绅手里把土地抢夺过来。

那些贵族、士绅怎么可能愿意?

但这样的政策对老百姓来说非常好。

老百姓有了土地,再也不用担心生活问题。

一方受损。

一方得到新的利益。

王莽到底做了什么?

为什么连老百姓都得罪了?

“推行改革的时候,遇到了问题。”

“他对百姓的许诺,没有做到。”

“关键他强制规定,土地不允许买卖。”

“要知道,一些老百姓家中遇到事情,必须卖土地才可以解决。”

“可官府又不让。”

“于是,老百姓将土地卖到了黑市。”

“土地价格变得更加低贱。”

“只是一纸公文,便将士绅的利益破坏了。”

“那些士绅为了出气,撒到了老百姓身上。”

“老百姓的怒火,又转移到皇上的身上。”

“最终导致了起义。”

凌峰道。

历史上,王莽的改革的确是个典型的例子。

后人甚至怀疑王莽是穿越者。

实际他只是个复古者而已。

当时他的改革政策,也符合那个时代。

“原来如此!”

“改革的推行,注定会流血。”

“但推行下去,还是会流血。”

朱棣说道。

……

凌峰讲述的历史,朱元璋和朱标在二楼听在心里。

早就已经定论的历史,居然有不一样的解读。

“王莽的改革,不但得罪了贵族。”

“更是将天下百姓得罪。”

“这才导致天下人纷纷起义,要将他的统治推翻。”

“王莽跟北元相比,更加不得人心!”

朱元璋愤恨道。

“父皇,我明白了。”

“光武帝建国后,重新把那么多士家联合起来。”

“哪怕十分强势的刘秀,也没有胆子得罪士家的利益。”

“光武中兴时期,士家的利益无法撼动!”

朱标说道。

“的确如此。”

“光武也有那么多的无奈。”

“每个皇帝的无奈,除了皇家的人,还有谁知道呢?”

朱元璋看到面前的大儿子,心里还是感到十分欣慰。

一个合格的皇帝,不光是看他有多大的雄心壮志。

还要看他是否懂得皇帝的难处。

只有知道皇帝难处的人,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皇帝。 +ijlmfINRtZ+zk/T6I1os1KeQXCqxF6RDOeXGjmcQ1Bruzfbn0kDJ4v+wMbEmox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