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4章 没有那么简单

第十四章 没有那么简单

“所谓法律,便是道德的底线!”

“这话精辟啊!”

朱元璋感叹道。

“父皇,儿臣认为,管理百姓就需要道德!”

“利用儒家礼仪,可以更深层次纠正百姓的行为。”

朱标说道。

一直以来,他都是学习儒家大儒。

对于朱元璋的严苛法律,素来就不喜欢。

要规范百姓,只有利用礼法来约束。

“这样做虽然可以,但礼法多了,伪君子就会出现更多。”

“凌峰说得对,法律就是道德的底线。”

……

“兼并会产生一定的矛盾。”

“最终会变成什么样的矛盾?”

凌峰问道。

闻言,朱棣沉思起来。

“我感觉会导致国家和老百姓之间出现矛盾。”

“最终就是老百姓起义!”

“可是,老百姓为什么要起义呢?”

“他们没有土地,生活无法过下去。”

“那没有土地,老百姓为什么还要交税?”

朱棣挠了挠头。

“有多少人就必须交多少税。”

“否则,国家的财政从何而来?”

把话说完,朱棣突然感觉。

自己说的话,好像有些道理。

但似乎又没有道理。

一个没有土地的人,凭什么交税?

做一个乞丐和家奴,也比交税强啊!

越来越多老百姓在兼并后期没有田地。

连自己都无法养活,拿什么去交税?

这不是逼着老百姓谋反吗?

元朝末期,就是如此!

“没有土地的人,好像是不能交税。”

“但这国家财政又要崩溃。”

“而让没有土地的人交税,他们又要谋反。”

“怎么看都是一个死胡同!”

朱棣再次挠了挠头。

“如果非要让你选择一个的话,你会怎么选呢?”

凌峰说道。

“无论怎么选都是死路……”

“没得选……”

“不过,为了大局和国家的财政,只能先苦一苦老百姓了。”

“只有这样,国家的财政才不会崩溃!”

朱棣无奈之下,他做了这样一个选择。

“凌先生,我真是太笨了,你打我吧!”

“我不但不打你,还要夸你!”

“你……你夸我什么啊?”

朱棣听到凌峰的话,随之一喜。

“你虽然是笨了一点,但笨得可爱、真诚。”

“敢于把心里的话说出来。”

凌峰说道。

“……”

朱棣的兴致,瞬间被压了下去。

这是在夸人吗?

……

二楼。

“向没有土地的人征税,他们会起义。”

“如果不向他们征税,国家的财政又要面临崩溃。”

“无论怎么选择,都十分艰难!”

朱元璋说道。

国家一旦真被玩成这样,简直是无解。

“如果真要让朕选择的话,也会选择继续征收赋税!”

朱元璋无奈道。

一旦国家的财政崩溃,那就会面临更大的危难。

曾经的他,也是一个为民着想的人。

但当了几年的皇帝后,他对这个皇位越来越在乎了。

变成了连自己都讨厌的人!

“父皇,你不必自责。”

“我相信凌峰会有其他更好的选择。”

朱标说道。

……

“凌先生,这收税不是,不收税也不是!”

“还有其他的选择吗?”

朱棣一脸不解。

“自然是向那些地主征收更多的税。”

凌峰说道。

“那些地主本来就交税啊!”

“怎么给他们加税?”

“给他们加多少?”

“给他们加多了,也不符合规矩啊!”

“如果地主们带头不服朝廷,后果只会更加严重!”

朱棣很疑惑。

这样的方法,在他看来不可取。

“所以,你的意思是,宁可向那些没有土地的老百姓征税,也不愿意给地主增税?”

“对,就是这样!”

“你这样做,合理吗?”

“虽然不合理,但是,合法!”

朱棣再次陷入纠结中。

似乎摸到了一些门道。

“凌先生,这个赋税,一开始就像是错的。”

朱棣说道。

“那你说说看,什么地方错了?”

“征税的基础,就不应该是个人!”

“你终于开窍了!”

“如果以个人来征税,最终会束手束脚,陷入困局。”

“但天下的赋税,总要有个固定的数据来确定。”

“虽然天下人数有一定变化。”

“不过,起伏不会太大。”

“以人丁征税,能够保证最起码的赋税。”

“如果不以人丁征税,那就需要另外一个固定的数据。”

“两者你会怎么选择?”

凌峰的话,又给了朱棣一个启发。

“固定的数据?”

“田产是固定的。”

“虽然会开发出一些新的田产。”

“但天下田产的总量,大致没有多大变化。”

“根据田产进行征税,才是最合理!”

朱棣十分激动道。

按照田产征税,是一个跨时代的改变。

“不错。”

“随着田产的增加,赋税就越来越多。”

“当然,那些皇族和勋贵,他们也得交税。”

“没有他们带头,那些地主怎么交?”

“田产越多,交税比重就更大。”

“兼并的速度就得到了限制。”

凌峰说道。

“田产越多,交税比重就更大?”

“凌先生,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朱棣说道。

“给你打个比方!”

“先拿十亩地、五十亩地和五百亩地来看。”

“十亩地的三十抽一。”

“十亩地到五十亩地的二十抽一。”

“五十亩的到五百亩地的十抽一。”

“类推下去,田产越多,田产税就更大。”

凌峰伸出手指,在地上画了一个小方格,用此代表土地。

使用这样的方法,便能限制那些地主。

朱棣看着地上的图形,感到精神恍惚。

征收赋税,原来还可以这样。

……

二楼。

朱元璋听到凌峰的解释,也是暗暗称奇。

“如果真用这样的方法,一个人拥有越多田产,那就越不划算。”

“毕竟要缴纳更多赋税。”

“甚至,会将田产卖给别人。”

“这样一来,兼并速度就得到了遏制。”

朱元璋说道。

“父皇,赋税如此复杂。”

“如果实施起来,恐怕难度很大!”

朱标说道。

“的确有些难度,但也还好。”

朱元璋说道。

大明的赋税,原本就有区别对待。

凤阳的原住居民,有一部分就不纳税。

有的是六十抽一。

而那些新移民凤阳的百姓,就要缴纳很高的税收。

实施这几年下来,不也十分顺畅?

那江南一带,赋税的差距更加可怕!

……

朱棣弄明白税制后,十分兴奋。

“治国竟然如此简单?”

“是吗?你没有闻到什么味道?”

凌峰轻笑道。

“味道?”

“什么味道?”

朱棣一脸懵。

他还以为是今天带来的菜臭了。

扭头一看,菜没有任何问题啊!

朱元璋和朱标也是一脸不解。

两人朝楼下偷偷看了一眼,又在自己身上闻了闻。

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味道啊! ggi4lY7bCoyrPA4Rcmc6lQgUAa7uQzryULpzxxWl98wisTM3/TfTA1C+pWMeFvo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