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3 研究方法

本项研究是将文献资料梳理与实物样本分析进行对照,并依托对绘画材料与技术的科学分析而展开综合调查。实物(绘画样本)的选择集中于19世纪下半叶,以中国画家绘制的外销画(油画)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这些外销油画具有以下基本特征:① 绘画题材丰富多样,展现了中国南方沿海贸易港口(广州和上海)的风貌、人物肖像以及中国生活习俗的各个方面,同时其绘画风格借鉴了西方传统绘画艺术;② 中国画家采用西方绘画透视的表现手法,使得画面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视觉形象与明快的色调;③ 绘画表现方式有别于同一时期的中国传统绘画,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这些分析样本汇集了大量数据,并蕴藏了19世纪中国画家使用的材料与技术的信息。这些数据涉及检测分析的重要发现以及有关文献资料,其中包括历史档案和贸易文件。此外,通过对同时期的油画与水彩画检测结果的比对分析,进一步厘清中国画家所使用的材料(色料和染料)。其目的是针对19世纪中国外销油画的技术与材料进行初步的概述。正如前文所述,由于这些议题迄今为止只是少数研究人员及学者开展的部分或独立研究,因此,本项工作也是针对19世纪中国外销画技术与材料的一次全面检查。换言之,本研究也可以被视为对这一时期及地区的外销画系统调查的第一步。在此背景下,研究围绕如下两类资料进行梳理:

(1)原始文件(primary documents)。通过对贸易档案和编年史进行系统整理,探寻艺术家使用材料的线索—关于中国画家与外销画有关的绘画材料信息,以及影响画家制作方式及其绘画风格发展的其他社会经济因素。例如《1774—1816年广州日记》《私人商业日记》和《广州日记》等贸易档案,提供了这一时期中国画家在外销画中可能使用的进口色料的信息。虽然贸易档案和文件记录了中国对外贸易中所有货物的基本信息,但在解读与之相关的外销油画材料与技术时应格外谨慎。因此,有必要结合其他研究材料做进一步讨论,例如霍西·巴鲁·莫尔斯(Hosea Ballou Morse,1929)和埃尔·汉普顿·普里查德(Earl. H. Pritchard,1957—1958)的专著和研究论文。这些研究报道了当时进口的一定数量相关货物(色料、染料、胶、纺织品等原材料)的具体细节。莫尔斯的研究不仅提供了所有进口产品的检查资料,而且其中包括一部分的绘画材料;普里查德的分析详细介绍了进口色料和染料的海上贸易情况。虽然这些资料有助于了解有关材料何时进入中国,但有些材料(合成色料)并未提及,例如合成群青(synthetic ultramarine)、钴蓝(cobalt blue)和合成绿等。

(2)原始资料(primary sources)。其包括中国传统绘画理论、画谱和画家手册(painters'manuals and handbooks)等。这些材料大量记载了中国传统绘画材料及配方来源、实践操作及制作步骤等,相关信息有助于了解19世纪中国传统画家的绘画方法及其创作意图。例如清代画家迮朗(1747—1813)的绘画手册《绘事琐言》,概述了中国传统绘画所使用的绘画材料及其工具,其中所述色料和胶的资料尤为详尽。虽然整理这些材料为本项研究提供了大量信息,但在解读外销油画材料与技术时应格外谨慎。

与此同时,通过分析技术手段进行的全面分析和保护研究使人们对外销画有了深入的了解。本案的绘画材料与技术调查大致分为两个阶段:① 检测绘画未经改动的区域;② 分析绘画材料的化学组成。然而,大多数外销画作都有过修改、维护、清洗和修复的历史。因此,在开始研究绘画材料与技术之前,有必要检查画作的绘画材料(针对检测区域)是否因人为干预而发生改变,从而确保绘画材料的原真性(authenticity)。

为了获取外销画详细且准确的信息,本项研究采用两种分析手段:非侵入性分析(non-invasive analysis)与取样分析(sampling analysis)。非侵入性分析无须取样,检测后不留痕迹。但非侵入性分析无法提供画面下层颜料的精确数据,同时也无法获取有关绘画层次结构的信息(包括底子)。因此,从画作中特定区域进行取样分析对于本案研究至关重要。颜料截面(paint cross section)分析包括从底子(ground)到上层颜料层(uppermost paint layer)的所有涂层信息。此外,点测分析(spot analysis)有助于修复师确认绘画所使用的材料。

上述研究方法的策略正是基于油画保护宗旨及其需求,其有助于深入了解研究对象—中国早期油画的材料与技术的特征。如果研究能够精准识别材料、技术及方法,就有可能将它们与后期的干预措施进行区分。并且在一些情况下,对颜料层结构的理解为评估后续干预与确定近期或长期的保护与修复处理方法(或方案)提供了决策依据。

总之,本研究采用无损分析与取样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旨在围绕绘画材料与技术展开全面而深入的解读。该方法为中国早期油画材料与技术提供了较为全面的信息。然而,每一种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存在一些无法解释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来自画家笔触或对绘画材料及其配方的偏好等因素。因此,全面分析这种“混合艺术(Hybrid Art)”—外销画,需要研究者秉持审慎的态度,采取多种分析手段与方法开展调查。这不单单是为了获取一套完整的数据,而是通过逐步完善跨学科研究方法构建起中国早期油画保护的评估体系。 phf+7G567Oip09sNeem7GtPtw6fYCzdx92mNbCuJlXHz0LVSWwvxjNDDRP2cEwg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