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目前已知的自身免疫性胃炎发病机制中可以看出,胃壁细胞上的H + -K + -ATP酶被CD4 + T细胞破坏,刺激浆细胞产生抗壁细胞抗体和抗内因子抗体。持续的胃壁细胞破坏导致胃底体黏膜萎缩。将诊断标准从机制上进行分类,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证实存在胃壁细胞H + -K + -ATP酶的破坏,主要是血清学检测抗壁细胞抗体、抗内因子抗体阳性,提示为自身免疫性疾病。一类是证实胃壁细胞H + -K + -ATP酶破坏带来的萎缩性胃炎等靶器官损伤表现,包括内镜、病理、高胃泌素血症和低胃蛋白酶原Ⅰ水平等表现。在诊断自身免疫性胃炎上,两类诊断互为因果,缺一不可。从这个角度理解日本消化器内镜学会自身免疫性胃炎诊断标准 [1] ,条件(A)是靶器官损伤,条件(B)则提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必要条件。既往的部分研究设立的诊断标准则相对缺乏这样的诊断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