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自身免疫性胃炎诊断标准的“战国时代”

Strickland和Mackay 1973 年提出A型胃炎概念,至今仍得到沿用。自身免疫性胃炎的名称早在 1969 年即被提出,但直到 2023 年日本消化器内镜学会才发布了统一的诊断标准。在这段时间中,文献中诊断A型胃炎或自身免疫性胃炎采用的诊断标准并不统一,类似于我国历史上的“战国时代”,各位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理解定义A型胃炎/自身免疫性胃炎。

在这些诊断标准中,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一类是采用单一标准作为诊断依据的研究。1973 年Strickland和Mackay判断A型胃炎和B型胃炎的关键只有两点:是否存在抗壁细胞抗体和胃窦萎缩。抗壁细胞抗体阳性则为A型胃炎,其表现为:胃窦黏膜正常;抗壁细胞抗体阳性;胃体黏膜呈弥漫性改变;胃液分泌严重受损 [2] 。在这篇早期文章中,诊断A型胃炎只强调单一的抗壁细胞抗体,未将抗内因子抗体纳入诊断标准中,也未对胃体的内镜或组织学表现作要求,这可能与限于当时内镜诊断普及性不够、对血清抗体认识不足等因素有关。

除了前述单一的抗壁细胞抗体作为诊断依据以外,也有单用胃黏膜组织学诊断作为诊断依据的文献报道。Torbenson等人在研究自身免疫性胃炎泌酸腺丧失之前的病理特征时,使用胃体黏膜活检组织表现作为诊断标准 [3] 。Pittman等人在研究自身免疫性胃炎前驱期病变时,采用胃体黏膜组织表现作为诊断依据 [4] 。Kalkan等人在研究自身免疫性胃炎老年人群与青年人群临床特征差异时,也采用了单一的组织学诊断标准 [5]

一类是采用双重组合诊断作为诊断标准。1983 年Bins等人在研究A型胃炎胃酸缺乏时,采用的A型胃炎诊断标准为抗壁细胞抗体阳性,同时伴胃泌素升高 [6] 。其他采用双重组合诊断作为诊断标准的研究均以组织学诊断为基础,在此基础上,或联合胃自身抗体,或联合高胃泌素血症作为诊断标准。上述双重诊断标准多由意大利研究团队采用。Rugge等人研究自身免疫性胃炎的组织学分型及OLGA分期采用了组织学联合PCA和/或IFA血清学作为诊断标准 [7] 。Miceli等人在研究自身免疫性胃炎共同特征时也采用了这一联合诊断标准 [8] 。Tozzoli等人在研究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抗壁细胞抗体对自身免疫性胃炎的预测作用时,采用了组织学联合高胃泌素血症作为诊断标准 [9]

一类是采用多重组合作为诊断标准。采用多重组合作为诊断标准的研究均以组织学诊断为基础,在此基础上,联合PCA和/或IFA血清学依据、内镜表现、高胃泌素血症、低维生素B 12 浓度和胃酸缺乏表现等综合诊断。该类多重组合诊断还可分类为两种类型。一种为三种诊断方法联合的多重诊断。Centanni等人在研究自身免疫性胃炎与桥本甲状腺炎相关性时,采用了组织学、高胃泌素血症和胃酸缺乏表现三种联合诊断 [10] 。Carabotti等人研究自身免疫性胃炎上消化道症状时,采用组织学、高胃泌素血症和低胃蛋白酶原Ⅰ水平三种联合诊断 [11] 。日本消化器内镜学会(JGES)自身免疫性胃炎诊断标准则是内镜、病理与血清学三种诊断方法的组合。另一种为分主要、次要诊断标准的联合诊断。Vargas等人在研究自身免疫性胃炎的T细胞功能时,采用组织学标准为主,辅助以内镜、胃酸缺乏表现、高胃泌素血症和低胃蛋白酶原Ⅰ水平、抗壁细胞抗体阳性等联合诊断 [12]

综上所述,在尚无公认诊断标准时,各项研究因为研究目的等原因采用的诊断标准各异,这对自身免疫性胃炎的研究带来了负面影响。统一、公认的诊断标准有利于获得准确的流行病学数据,也有利于提高本病研究结果的普适性。 20WISeXfQD6/ZE5a8XjlqtJiC9dUrhvs2Ia+M6w18pYi1RzysAEguoM2xMchWdN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