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今时代是信息化与数字化社会,每个微小的信息经过数字化分析及大数据提取,都有可能获得前所未有的新信息点,而针对这些信息点进行科学研究和挖掘时,就有可能会突破瓶颈。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利用数字化和计算机技术建立一种可供中医人使用的数据库系统,从而收集并分析中医临床数据,为中医辨证论治提供新思路。
当前,越来越突显出医工交叉融合的大趋势,生物、信息、智能等学科与现代医学的交叉合作提供了多样化的观测、解构与分析手段,极大提升了诊疗能力。同样,这些学科与中医学的融合也促进了中医药数字化与现代化的进程,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深刻地认识到,有机的生命体绝不单纯是细胞、分子和器官叠加的线性关系,而是同时伴随着系统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等学科的逐步形成和发展,学界也开始认可人体是一个“复杂网络”的系统。
现代医学与传统中医学的结合之路,是现代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交叉融合大背景下的必然趋势。正如人体既是一个有机整体,又由若干部分组成:既是一个个实体,又同时兼具各类不同的功能。中医学的发展,既要注重整体功能,又要注重用现代科学原理阐释其作用机制,只有明晰整体与部分、实体与功能的关系,才能有望开启数字智能化诊疗的新时代,促进中医数字化和标准化的繁荣与发展。
基于以上思路,本书研究的基本出发点如下:
首先,深入挖掘中医学基本特征与辨证论治体系。传统医药在近代由于受到西医学的冲击,很多已经逐渐消亡,如希腊和印度等的传统医药均被西医学所代替。我国中医药传承了几千年,从“衷中参西”到“中西医结合”、再到目前“中医药数字化、现代化”,历经各个时期的发展与变化。中医学应该怎样发展,仍是大家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中西医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虽然其理论体系不同,但都是科学的,研究的对象都是人,目的都是治愈疾病,因此应该各取所长,共同发展。中医理论建立在朴素的唯物论与自然辩证法基础之上,经历了数千年临床实践的考验,其基本特点和核心内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整体观念强调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注重人体内部组成间及其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即把人和环境作为一个大系统,整体地、动态地进行研究。辨证论治是中医所独有的临床诊疗思维和方法,就辩证思维而言,主在阐常,运用常识、常规、常法分析处理临床问题。然而疾病的表现是纷繁复杂的,因此需要深入挖掘辨法思维,即复杂性辨证论治思维来进行论治。
其次,阐述中医数字化基础与标准化基本知识。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制度,也是中医实现数字化的基础。标准化工作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标准决定中医数字化的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优质量。中医学是一门独具特色的学科,是世界医学宝库中的一块瑰宝,中医标准化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基础性、战略性与全局性工作,对引领和支撑中医药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创新性地提出中医药标准化研究方法,挖掘中医临床数据信息的特点,构建中医诊疗信息—中医诊疗过程—中医辨证论治标准化的中医数据标准化体系,能够极大地促进中医标准化、数字化以及在国际上的推广应用。
最后,分析中医临床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与发展前景。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不断涌现,中医面诊、色诊、眼诊、舌诊、闻诊、问诊、切诊、脏腑辨证等数字化技术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不仅给标准化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与保障人民健康生命安全的重要途径,同时也为中医高质量发展提供新质生产力。未来十年将是中医药标准化与信息化飞跃发展的时期。如何利用新兴技术促进中医药标准的工程化发展,通过中医药标准化与中医药信息化的双向融合,将现有的标准化成果用信息化手段应用到中医药临床实践中,以标准化理念和方法促进中医药信息化建设的规范化,是未来全球范围内中医药标准化与信息化协同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向国际推广中医药各类标准应用,推动中医药现代化进程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