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医辨证精细化、规范化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计量判别,有助于临床诊疗实现量化、标准化、智能化,这对病证诊断、预后判断、疗效判定以及科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医计量诊断一方面包括对症状、体征的定量,以考量症状和体征的严重程度,如心绞痛的症状计量;另一方面体现在辨证上,不同的症状、证候等对诊断存在贡献度差异。
在临床上,症状等病情资料有很多,每份临床资料都具有辨病及辨证的意义,同时每个症状对病、证的诊断意义,并不是“一对一”的简单关系,而是一个症状对多种病或证具有不同的诊断价值。而对诊断一个病证,孤立地去看单一的症,其诊断意义是有限的,若将单一的症与其他相关情况做排列组合的关联分析,其诊断意义就会大大增强。以脘腹疼痛为例,横向询问脘腹疼痛紧密相关的同系统疾病的病因、症状,如大便情况、饮食口味等,具体内容如下:腹痛并见里急后重,提示痢疾;腹痛并见泻后痛减,提示肝郁乘脾证;腹痛并见呃逆,病位在胃;腹痛伴便溏矢气,病位在肠;腹痛隐隐、食欲不振,病位在脾;腹痛厌油腻,病位涉及肝胆。由于疾病的病理常涉及许多环节,形如病态链(有时甚至是环形或网络状的),各病理环节间的关联程度不同,可导致各症状在部位、性质、时间等方面的联系方式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