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悬灸是艾条灸的一种,是采用点燃的艾条悬于选定的穴位或病痛部位之上,通过艾的温热和药力作用刺激穴位或病痛部位,达到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操作方法。
适用于各种慢性虚寒性疾病及寒湿所致的疼痛。
1.内科疾病:胃脘痛、吐泻、四肢不温等。
2.外科疾病:急性腹痛、腰背酸痛、四肢凉痛等症状。
3.妇科疾病:月经寒痛等。
1.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者,不宜施灸。
2.颜面部、大血管处、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3.空腹或餐后1小时左右、极度疲劳、对灸法恐惧者,应慎施灸。
4.皮肤溃疡、不明肿块或有出血倾向、反应迟钝者禁用。
1.主要症状、有无感觉迟钝或障碍、既往史、女性患者是否妊娠。
2.有无出血病史或出血倾向、哮喘病史或艾绒过敏史。
3.对热、气味的耐受程度。
4.施灸部位皮肤情况。
5.病室环境是否光线充足、安静整洁,有无吸氧装置及易燃物品。
1.悬灸的作用、简单的操作方法及操作时间。
2.施灸前嘱患者排空二便。
3.施灸过程中出现头昏、眼花、恶心、颜面苍白、心慌出汗等不适现象,及时告知护士。
4.施灸过程中不宜随便改变体位以免烫伤。
5.施灸后若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正常现象。灸后注意保暖,施灸前后勿过饥过饱,饮食宜清淡。
艾条、治疗盘、打火机、弯盘、广口瓶、纱布,必要时备浴巾、屏风、计时器。
1.核对患者基本信息、医嘱,评估患者,做好解释。
2.备齐用物,携用物至床旁。
3.协助患者取合理、舒适体位。
4.遵照医嘱确定施灸部位,充分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护隐私及保暖。
5.点燃艾条,采用合适的施灸方法进行施灸。
6.施灸过程中询问患者有无不适,观察患者皮肤情况,如有艾灰,若有则用纱布清洁,协助患者穿衣,取舒适卧位。
7.及时将艾灰弹入弯盘,防止灼伤皮肤。
8.施灸结束,立即将艾条插入广口瓶,熄灭艾火。
9.酌情开窗通风,注意保暖,避免吹对流风、开空调。
1.大血管处、孕妇腹部和腰骶部及皮肤感染、溃疡、瘢痕处,有出血倾向者不宜施灸。空腹或餐后1小时左右不宜施灸。
2.一般情况下,施灸顺序自上而下,先头身,后四肢。
3.施灸时防止艾灰脱落灼伤皮肤或衣物。
4.注意观察皮肤情况,对糖尿病、肢体麻木及感觉迟钝的患者,尤应注意防止烧伤。
5.如局部皮肤出现水疱,直径≤1 cm,局部表皮完整,无明显渗液时,应注意保持水疱完整性,使其自然吸收,可在3小时内进行冷疗,冷疗时间不低于20分钟;如水疱直径>1 cm,或表皮破损、渗液明显,宜用无菌针头刺破水疱,无菌剪刀修剪疱皮,保留水疱边缘皮肤,创面可涂抹抗生素软膏防止感染,定期换药,直至结痂自愈。
1.温和灸:将点燃的艾条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2~3 cm,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为宜,每处灸10~15分钟,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2.雀啄灸:将点燃的艾条对准施灸部位2~3 cm,一上一下进行施灸,如此反复,一般每穴灸10~15分钟,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3.回旋灸:将点燃的艾条悬于施灸部位上方约2 cm处,反复旋转,移动范围约3 cm,每处灸10~15分钟,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续表
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