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麦粒灸技术属于艾灸疗法中直接灸、小艾炷灸的范围,是将艾绒搓成如麦粒样大小的艾炷,直接置于穴位上施灸,通过其温经散寒、消瘀散结、扶助阳气达到防治疾病、改善症状的一种操作方法。
1.内科疾病:肺痨所致的咳嗽、咳血;慢性腹泻所致的排便次数增多、便质稀薄;脾胃虚弱所致的纳差、呕吐。
2.外科疾病:尪痹所致的晨僵、小关节疼痛等症状。
3.妇科疾病:月经不调等。
1.实热证、阴虚发热、邪热内炽等证,如高热、高血压危象、肺结核晚期、大量咯血、急性传染性疾病等不宜施灸。
2.心前区、大血管处、皮肤瘢痕处、乳头、外生殖器、孕妇腹部和腰骶部、肿瘤患者肿块处均不宜施灸。
3.出血性疾病患者不宜施灸。
1.主要症状、有无感觉迟钝或障碍、既往史及女性患者是否妊娠。
2.有无出血病史或出血倾向、哮喘病史或艾绒过敏史。
3.对热、气味的耐受程度。
4.施灸部位皮肤情况。
5.病室环境是否光线充足、安静整洁,有无吸氧装置及易燃物品。
1.麦粒灸的作用、简单的操作方法及操作时间。
2.施灸前嘱患者排空二便。
3.施灸过程中出现头昏、眼花、恶心、颜面苍白、心慌出汗等不适现象,及时告知护士。
4.施灸过程中不宜随便改变体位以免烫伤。
5.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出现水疱。
6.灸后注意保暖,饮食宜清淡。
艾粒、油膏或凡士林、弯盘、消毒棉球、无菌敷料、镊子、胶布、线香、打火机或火柴、广口瓶,必要时备浴巾、一次性垫布、屏风。
1.核对患者基本信息、医嘱,评估患者,做好解释。
2.备齐用物,携用物至床旁。
3.关闭门窗,用隔帘或屏风遮挡。
4.遵照医嘱确定施灸部位,充分暴露施灸部位。
5.选择油膏或凡士林涂于施灸部位。
6.施灸方法:将艾粒立置于施灸部位,用线香点燃艾粒顶端,使其燃烧。当艾粒燃到剩余2/5~1/5时,即用镊子将艾粒夹去,再进行下一壮操作(每穴可灸5~7壮)。初次施灸壮数应从少到多。灸后将穴位处残留的灰烬和油膏轻轻擦拭干净。
7.观察患者局部皮肤情况,询问有无不适感。
8.操作完毕,协助患者着衣,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9.开窗通风,注意保暖,避免对流风。
1.心前区、大血管处、乳头、腋窝、肚脐、会阴、孕妇腹部和腰骶部不宜施灸。
2.注意皮肤情况,对糖尿病、肢体感觉障碍的患者,需谨慎控制施灸强度,防止烧伤。
3.如局部皮肤出现水疱,直径≤1 cm,局部表皮完整,无明显渗液时,应注意保持水疱完整性,使其自然吸收,可在3小时内进行冷疗,冷疗时间不低于20分钟;如水疱直径>1 cm,或表皮破损、渗液明显,宜用无菌针头刺破水疱,无菌剪刀修剪疱皮,保留水疱边缘皮肤,创面可涂抹抗生素软膏防止感染,定期换药,直至结痂自愈。
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