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八、火龙灸技术

火龙灸是在人体背部或腹部进行的一种大面积灸法,通过循经点燃艾绒及酒精,配合药酒纱布,使温热及药酒之力,通过经络,深入组织内部,循经运行,以达到温肾助阳、温经散寒、活血止痛、补气养血、疏风散寒、扶正祛邪目的的一种操作方法。

【适应证】

1.内科系统疾病:亚健康状态及阳虚体质如手足冰冷、疲劳乏力、腰膝酸软、头晕健忘、失眠多梦等;瘀血导致的腹痛、胃痛。

2.外科系统疾病:各类痹症(疼痛类疾病)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风湿类疾病、膝关节病、背部肌肉疼痛、肩周炎等。

3.妇科系统疾病:各类瘀血证如带下、痛经等。

【禁忌证】

1.实热证、阴虚发热者应慎灸。

2.皮肤破损者、炎症部位禁灸。

3.肿瘤患者、孕妇、老年骨质疏松者等禁灸。

4.空腹、过饱、醉酒、极度疲劳和对灸法恐惧者应慎施灸。

5.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禁灸。

6.酒精过敏者禁灸。

【评估】

1.主要症状、有无感觉迟钝或障碍、既往史、女性患者是否妊娠。

2.有无出血病史或出血倾向、哮喘病史或艾绒过敏史。

3.对热、气味的耐受程度。

4.施灸部位皮肤情况。

5.病室环境是否光线充足、安静整洁,有无吸氧装置及易燃物品。

【告知】

1.火龙灸的作用、简单的操作方法及操作时间。

2.施灸前嘱患者排空二便。

3.局部皮肤发红不起疱、感觉温热为正常现象,若施灸过程中患者出现灼热、疼痛,或有头昏、眼花、恶心、颜面苍白、心慌出汗等不适时,及时告知护士。

4.施灸过程中不宜随便改变体位,以免烫伤。

5.中药可致皮肤着色,但数日后可自行消退。

【物品准备】

95%酒精、艾绒、温热药酒、纱布、打火机、大干毛巾、温湿小毛巾3~4条、纱布、水桶、皮温计、防火布(毯)、烫伤膏,必要时备浴巾、屏风。

【基本操作方法】

1.核对患者基本信息、医嘱,评估患者,做好解释。

2.备齐用物,携用物至床旁。

3.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灸疗药酒和施灸部位。

4.治疗部位周围铺防火布(毯),可在施灸部位上放置2~3个皮温计,先覆盖温热的药酒纱布,铺盖一条干大毛巾(叠两层),再铺一条温湿小毛巾。

5.在患者治疗部位放置艾绒,稳妥固定,将助燃剂(95%酒精)缓慢而均匀、自上而下喷洒在艾绒上。

6.点燃酒精及艾绒,可看到施灸部位形成一条“火龙”。准备一条湿毛巾,10~20秒后(当患者有热感时或皮温计在45℃),立刻用湿毛巾从侧面扑灭火龙。灭火后若患者感觉局部灼热,可轻抬毛巾降温,当温度合适后,用双手由上至下按压局部穴位,以促进热力的渗透。

7.注意保持恒温,撒95%酒精、点火、灭火的一系列动作被称为1壮,重复上述操作,施灸3壮后翻转艾绒,使艾绒充分利用,再施灸2壮,总共5壮。注意观察施灸部位的肤色,以局部潮红或伴局部有汗为度。治疗时间为15~20分钟。

8.治疗结束后,将所有毛巾移开,清洁皮肤。嘱患者注意保暖,饮用适量温开水。

【注意事项】

1.注意室温的调节,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但应避免直接吹风。施灸期间,告知患者不要随意改变体位,以免烫伤。

2.根据施灸部位,选择合适的防火布(或防火毯),保证治疗安全。

3.每次施灸酒精不宜过多,燃灸时间不宜过长,以免烫伤,施灸过程中防止烧损衣物和发生火灾。酒精应妥善放置,以防发生意外。

4.注意施灸的温度,观察局部皮肤有无红肿、丘疹、瘙痒、水疱等过敏现象,防止烫伤。

5.年老体弱、糖尿病、感觉障碍者,施灸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

6.如局部皮肤出现水疱,直径≤1 cm,局部表皮完整,无明显渗液时,应注意保持水疱完整性,使其自然吸收,可在3小时内进行冷疗,冷疗时间不低于20分钟;如水疱直径>1 cm,或表皮破损、渗液明显,宜用无菌针头刺破水疱,无菌剪刀修剪疱皮,保留水疱边缘皮肤,创面可涂抹抗生素软膏防止感染,定期换药,直至结痂自愈。

【火龙灸技术操作流程图】

【火龙灸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续表 abN5JHV4npD8TltJy7tArDkC7m5+y+YdQttnXPzgapt6n5dmMuNnRP9q2+Aq8sg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