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脂肪泻是腹泻的一种类型。
腹泻是一种常见症状,俗称“拉肚子”,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是指排便次数和排便量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次,粪质稀薄,甚至水样泻,也可以含有未消化食物、脓血、黏液、脂肪等。正常人每天约有10L液体进入胃肠道,并形成循环。通过肠道对水分的吸收,最终粪便中的水分仅100~200 mL。若进入结肠的液体量超过结肠的吸收能力或吸收量减少,就会导致粪便中水分排出量增加,产生腹泻。
我们这里特别说明,长期的不明原因的腹泻尤其是脂肪泻要去检查胰腺。这是为什么?答案还是和胰腺的功能有关。
胰腺有一个外分泌功能,就是分泌各种消化酶,帮助分解吸收食物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当出现慢性胰腺炎或是胰腺癌时,胰腺功能受损,会导致这些酶类长期分泌不足,不能及时有效分解食物,引起大便频次(比如反复腹泻)和内容、性质的改变,尤其进食肉类食物后,在大便中可以看到油滴或是油脂。这种腹泻称为脂肪泻,是胰腺病变的特征性症状之一,不能单纯以为是消化不良,一定要及时就医并检查胰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