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FOREWORD

经多年孕育的《长江中下游土著和外来鱼类》于 2014 年出版问世,至今已有十一年。如今,其姊妹篇《长江上游土著和外来鱼类》也已编撰就绪,即将付梓。为便于区分,我们依出版时序,将前者称为上册,后者称为下册。上册自问世以来,备受社会各界青睐。它不仅满足了公众对于长江中千姿百态鱼类的好奇心,揭开了长江水下生灵的神秘面纱,普及了长江鱼类学知识,还为渔业管理部门和渔政执法队伍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参考。以上册为核心的“长江水生生物保护系列科普图书及衍生品”成果,荣获 2022 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是对这项工作的高度认可。

长江,作为鱼类生物多样性的宝库,分布有特有鱼类 126 种,极具科学、生态和经济价值。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将长江大保护提升为国家战略,实施长江十年禁渔重要行动,保护长江鱼类资源。在此背景下,我们感到既有责任,又具备相应的条件,在上册基础上,继续完成下册的编撰与出版工作,以填补上册留下的空白,形成一套完整的长江鱼类专著,系统呈现全流域的鱼类学知识,为长江鱼类资源保护贡献力量。此乃我们编撰下册的初心所在。

为充分体现下册内容的时代性和科学性,自 2018 年起,编撰团队开展了 8 次专题野外科学考察,足迹从湖北宜昌葛洲坝延伸至金沙江上游,贯穿近 3 000 km的长江干流及其重要支流。期间,我们获得了大量长江上游鱼类资源现状及其栖息生境的第一手科学资料,拍摄了 15 000 余幅鱼类活体和栖息生境现场照片。从中鉴定和精选出 154种长江上游代表性土著和外来鱼类,结合历史文献资料,完成下册的编撰。在体例、风格和版式上,上下册力求统一,便于读者阅读。两册共记录长江流域鱼类 301 种,全面展现了长江鱼类资源的独特性与多样性。

在野外科学考察和书籍编撰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云南农业大学、宁波大学、中国水产学会、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上海长鱼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基金会、四川省水产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国长江三峡集团长江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三峡大学、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处上海区域项目办、云南省渔业科学研究院、贵州省水产研究所、昆明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内江师范学院、长江上游鱼类资源保护与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鲸骑士(上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宜昌三江渔业有限公司、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水产技术推广站、云南省会泽县水产工作站、云南茂湾水产养殖有限责任公司、西双版纳云博水产养殖开发有限公司、云南省勐海县畜牧兽医工作站、华能龙开口水电有限公司、云南省德宏州水产技术推广站、云南省德宏州鱼种站、云南省巧家县人大常委会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和无私相助。我们甚为感激,在此一并致谢。

此外,还要感谢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2019YFD0901200)、上海长鱼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基金会专项基金(2023-11)、云南省院士专家工作站计划(202005AF15004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央级科研院所科研基本业务费专项(2024XT1001 和 2023TD14)、农业农村部财政专项(2130135)、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计划(21XD1405000)、上海市社会发展科技攻关计划(22DZ1202703)等项目的资助。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时隔十一年,这对姊妹篇终于得以合璧。我们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期盼这两册书籍能不负众望,实现上下册互为补充、相得益彰的美好初衷,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系统了解长江流域鱼类学知识和资源现状的全景式窗口,为践行长江大保护国家战略添砖加瓦。

尽管本书编撰得到众多单位和项目的倾力支持,并有庞大编撰团队参与,但限于作者的知识水平,以及调查研究与编撰的时间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指正。近年来,随着长江十年禁渔行动的深入推进,长江鱼类资源正在发生历史性的巨变,呈现出快速向好的发展态势。我们借重印上册的机会,适当修订和补充完善有关内容,为读者展现长江鱼类资源的新面貌。

2025 年 7 月 1 日
1xVstSZeU45XcMTrbwZl+OnDHDbZsgeIT5Ch5Ap7YRE+i3b2LFBkcO5AlT8pUoB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