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氏妇科是近代江浙沪杏林妇科著名流派,至今已历百余年。三代传承,名医辈出,医术精湛,尤热心医学团体及教育事业,创办新中国医学院,培育后人,声望之隆,饮誉全国,称道海外,堪称海上之异宝,杏苑之奇葩。
1.朱南山(1872—1938) 江苏南通四甲坝合兴镇人。出身贫寒,及壮嗜读医书,再拜南通儒医沈锡麟为师,宗张子和学派,并推崇张景岳“无虚急在邪气,去之不速留则生变”,善用汗、吐、下法,常用大方峻剂,挽救危疾,以治时疫重症成名于乡里。民国五年(1916)应旅沪同乡会之邀来沪行医,最初设诊于开封路同兴里,晚年以擅长妇科著称。
2.朱小南(1901—1974)、朱鹤皋(1903—1995) 朱小南为南山公长子,18岁即随父助诊。临诊用药内外兼治,不拘一格,善治崩漏、痛经、不孕等症。总结前贤学术,潜心钻研,大胆发挥,将奇经八脉理论体系汇入朱氏妇科,尤其对奇经用药整编归类,言前人所未言,有《奇经八脉在妇科临证间的具体应用》《朱小南医案医话医论》等著述。四诊中尤擅切脉触诊,诊乳以审肝气之舒郁,按腹以辨胎孕癥瘕,颇具特色。曾继其父任新中国医学院院长及妇科教授;旋又组织“鸣社”,定期聚会研讨学术,交流临证经验。
朱鹤皋是朱南山次子,除继承父亲衣钵外,秉受宋代陈自明妇科思想,学术特点灵活机动,善于应变,治病必求其本,力主脾肾兼顾,辨证精细,用药熨帖,屡起沉疴而医名鼎盛。由于平时忙于诊务,著述不多,出版《证治精华》《中医科学化讲义》两书。他说:“凡平时应用方药而确有成效的,连宵记述,午夜挑灯,披衣起坐而收录之,日积月累成册。”所记内容均为平生经验结晶,堪称珍贵。
3.朱南孙(1921—2023) 朱小南长女,朱氏妇科第三代传人。1942年毕业于新中国医学院,1952年随父同入上海市卫生局主办的中医门诊所(即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前身)。后继其父负责医院妇科工作,从医七十载,潜心钻研,博采众长,临诊圆机活法,理法方药切中病机,对朱氏妇科理论做了整理与创新,主要著作有《朱南孙医案四则》《中医妇科临床手册》《朱小南妇科经验选》《朱南孙妇科临床秘验》《妇科病的中西医治疗》《女科调经要旨》《朱南孙妇科膏方选》《海派中医朱氏妇科》等。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顾问,上海中医药大学专家委员会委员、终身教授等。2004年,朱南孙名中医工作室被确定为“上海市首席名中医工作室”。2009年被评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名中医工作室”。2017年朱南孙被评为第三批“国医大师”。
肇始于朱南山、奠基于朱小南的朱氏妇科,经过朱南孙整理提高,成为近代中医妇科一大流派。国医大师朱南孙秉承家学,博采众长,总结丰富了朱氏妇科体系,被誉为朱氏“三代一传人”。2021年朱氏妇科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第四代传承人胡国华、董莉入选第六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第五代传承人也已遍布全国。
朱氏学术思想渊源于《黄帝内经》《金匮要略》,尊《傅青主女科》等医著,尤推崇宋陈自明《妇人良方大全》和明武之望《济阴纲目》。治病主张务求其本,重气血、脏腑、经络理论,尤重调肝和奇经学说的运用。
1.乙癸同源,肝肾为纲 朱南孙认为肾为脏腑之本,藏精主胞胎;而肝藏血主疏泄,肾同居下焦,相火寄于肝肾,可谓“肝肾乃冲任之本”。女子经、孕、产、乳受肝肾所统,肝肾协调,则经候如期,胎孕乃成,泌乳正常,故提出“治肝必及肾,益肾须疏肝”,肝肾为纲、肝肾同治的观点。强调肝肾在月经周期中的作用,如经前肝气偏旺,宜重于疏肝理气以调经;经后肾气耗损,着重补源以善其本。
2.尤重奇经,冲任通盛 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二脉皆起于胞中,隶属肝肾而司女性生殖生理。朱小南为首位提出奇经理论的医家,他将奇经,尤其冲任与脏腑、气血、其他经络的生理、病因病机关系结合起来,详细总结了奇经虚实的具体治则和常用方药,以奇经膏冬季进补治崩漏不止、奇经虚损。朱南孙深得其旨,在此基础上对冲任虚损的病因病机、选方用药进一步分析。针对月经周期变化的特点,将补充冲任和疏理冲任药有机组合,应时而施。如不孕症,经间、经后以巴戟天、肉苁蓉、淫羊藿、枸杞子、菟丝子等温养冲任;经前期以柴胡、香附、路路通、娑罗子等疏理冲任。谓冲任以通盛为贵,任通冲盛,毓麟有望。
3.处方精专,善于变通 朱氏用药精而不杂,组方严谨,善用药对。女子血证尤以血崩最为凶险,南山公早年创验方“将军斩关汤”,有“补气血而驱余邪,祛瘀而不伤正”之功。后经朱南孙“治血证以通涩并用为宜”加以演变,以失笑散为君,合将军斩关汤,更新为具有祛瘀生新止血之效,治疗重症崩漏、月经过多的验方。同以失笑散为君,配古方通幽煎、血竭散中诸药化裁成治血瘀重症痛经的验方——加味没竭汤。朱南孙处方讲究配伍,或相须相使,或相反相成,主次分明,药简量中。如病体极虚,过补壅中,药量宜轻,缓缓进取,渐收功效。主张择药不用或尽量少用气味难闻、难以入口之品,尽量一药多途,兼治多症。
4.从合守变,燮理阴阳 朱南孙根据《灵枢·经脉》“所胜平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不虚不实,以经取之”及《素问·至真要大论》“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总结“从、合、守、变”四法平衡阴阳治疗原则。采取纠动静失衡之大法,即动之疾制之以静药,静之疾通之以动药,动静不匀者,通涩并用而调之,更有动之疾复用动药,静之疾再用静药以疗之者。如此种种皆从紧扣病机出发,对临证经验高度概括,其内涵体现在妇科诊疗的各个环节。
5.衷中参西,力求实效 朱南孙认为,中医学应汲取现代科学技术和诊断手段,以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她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系统研究验方加味没竭汤(即化膜汤)治疗痛经的机制,并完成科研转化。以基础体温、B超结果作为辨证施治的参考,见高温双相多为阴虚内热,低温双相多为肝肾不足、气血两虚。再如子宫肌腺瘤和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都是内膜异位,前者活血化瘀、消癥散结,后者则加疏肝理气药。
6.随时应变,临事制宜 “时”除指通常的四季寒暑变迁外,还强调注意妇女经、孕、产、乳四期变化及少年、青年、壮年、生育期、更年期、绝经后等年龄阶段的区别,由此决定临床用药的时间性、阶段性。如痛经气郁型,宜在行经前几日有乳胀、胸闷、小腹作胀时服药,疏肝调冲则经水畅行;血瘀痛经,行经初期,经水涩滞,腹痛夹瘀时,宜活血调经、瘀散经畅,腹痛可消。虚性痛经宜平时调补,体质渐壮,行经期间不一定服药,痛经也会渐渐减轻。痛经又有婚前、婚后之别,婚前较为单纯,多属先天肝肾不足,气血虚弱,或寒凝血瘀之类;婚后痛经常夹房事不洁之湿热瘀滞证,治当有别。攻逐肌瘤贵在时机,依月经周期、体质强弱、年龄大小,攻补得法,方能奏效。
朱氏膏方源于朱小南,至朱南孙日臻完备。朱南孙的祖父朱南山常以大方峻剂挽救危疾,故鲜用膏方。而朱小南秉承家学又大胆发挥,用药内外兼治,不拘一格,将冲、任、督、阴阳跷、阴阳维及带脉、奇经八脉理论体系汇入朱氏妇科,临证将女科之证与奇经病机贯穿,分为奇经实证与奇经虚证。实证用辛苦芳香以温通消散,虚证则喜用血肉有情之品峻补,且以丸、膏之剂柔养缓图。
1.家传膏方,特色鲜明 如先天发育不足、肝肾亏虚,月经闭、迟或不孕,取河车回春丸(紫河车、鹿角霜、阿胶、龟甲胶、紫石英、附子、肉桂、当归、熟地黄、冬术、党参、山药、淫羊藿、巴戟天、制香附、丹参、狗脊、木香、杜仲、续断、茯苓、陈皮,研细,水泛为丸)温养肝肾,填精补髓,丸剂缓治。若肝不藏血、气不摄血、肾不固血,而致经血崩漏,则用血肉有情之物,制成进补奇经膏(阿胶、龟甲胶、鳖甲胶、霞天胶、金樱子膏、桑椹子膏、牛角腮、乌贼骨、党参、黄芪、熟地黄、制首乌、淮山药、制冬术、地榆炭、炙升麻、五味子、炒贯众、仙鹤草、菟丝子、覆盆子、狗脊、杜仲、续断、山茱萸、石莲肉、茯苓、陈皮、熟军炭,入膏胶及冰糖,文火收膏),以峻补之。对精血不足、元气衰惫之闭经、不孕,宜以补肝肾、益气血、填精髓之早衰膏(河车粉、巴戟肉、墨旱莲、菟丝子、石楠叶、仙茅),以静待动,充养精血,调补元气,“血枯则润以养之”。朱氏健壮补力膏融入“肝肾为纲,肝肾同治”的观点,取补肝肾之菟丝子、金樱子、五味子、石龙芮等创制,药性温而不燥,补而不腻,是虚损的日常滋补之帖,广泛应用于崩漏、月经失调、不孕、胎漏等。
2.重于辨证,因人施膏 朱氏认为,经、带、胎、产、杂病都可服膏,产后病最宜膏方调补。注重证候病机,膏方脉案皆紧扣病机,纠正女子生理动静失衡,以平为期。病机上提炼为动、静两大证候。动证病机有三:一为热迫而“动”,病因为阳邪侵犯实体,或湿热内蕴,或心胃火燔,热迫冲任,而致经事先期、量多崩冲、吐衄、黄赤带下诸症;二为阴虚不能涵阴而“动”,以水亏之质,而罹邪热侵扰,或血虚之体遭五志之火煎熬,热扰冲任,血海不宁,本虚标实,而成迸裂衄带;三为阳衰不能维阳而“动”,脾肾素虚,过劳所伤,致阳气衰惫,封藏失职,带脉不约,冲任失固,发为崩冲、带下、经行便泄等症,轻者下陷,重者虚脱。静证病机有二:一为正惫无力而“静”,凡病饮食劳倦,中虚不运,气血生化无源,或七情房劳,肝肾耗匮,以致元气失去鼓舞之能,阴精乏滋养之资,冲任失养,血海无余,致发育迟缓、经愆量少甚或闭止、乳少、胎萎诸症;二是邪壅不通而“静”,凡六气中寒凝胞脉,湿侵下焦,七情中之肝郁气滞,心脾气结,饮食厚味,致使痰浊内蕴,皆可使脏腑功能发生障碍,冲任通盈失司,气滞血瘀,脉络不和,以致胞门闭塞,造成经愆量少、闭经、不孕、子满子肿、癥瘕诸症。此外尚有动久而静,如久崩久漏而致闭经,又有静久而动,如癥瘕血结,致血不归经而出血不止。膏方调补治病相兼顾,实多攻多,虚多补多,因人因证施膏。如卵巢功能早衰的患者,膏方以补为主,主用补肾药,如巴戟天、淫羊藿、石楠叶、菟丝子、覆盆子等补肾阳为主,强调要加入河车粉,有助卵巢复苏。接近绝经的子宫肌瘤患者考虑其年龄和生理阶段可断经消瘤,膏中加紫草、白花蛇舌草、寒水石、夏枯草、牡蛎、半枝莲、铁刺苓等。
3.组方严谨,善用药对 朱氏膏方药味多在20~30味间,选药组方考虑周详,配伍讲究,主次分明,或相须相使,或相反相成,依病情而定。膏方缓图,渐收功效。组方特点:①肝肾为纲,肝肾同治。如软柴胡、淡黄芩、广郁金、青蒿、夏枯草等疏肝清肝方中,常配以女贞子、桑椹子、枸杞子、续断、桑寄生等益肾之品;在滋补肝肾方中则佐青皮、川楝子等疏达肝气之药。②脾肾并重。女子以血为养,隆冬封蛰之际,填精养血佳时,朱南孙强调先后天互补,膏方中多以八珍与巴戟天、覆盆子、山茱萸、鹿角片相伍为用。脾胃虚弱、运化乏力者,则佐以焦山楂、神曲、砂仁、陈皮等理气消导药物,斡旋气机,调理脾胃,有助于患者对膏方的消化吸收。③喜用对药。朱南孙组方严谨,善用药对,或二味成对,或三四味成组,药精不杂,丝丝入扣。如肾阴虚、肾阳虚可应用菟丝子、枸杞子、桑椹子,三子相配,补而不腻,不温不燥。有肾阳虚衰、命火不足之先天性子宫发育不良、卵巢功能低下,无排卵或排卵欠佳、性欲淡漠等经闭、不孕症,则取仙茅、淫羊藿(仙灵脾),二仙辛温大热,助命火,兴阳事,配石楠叶以促排卵。
4.用胶讲究,服嘱周详 对胶糖类等运用明辨细微,通常阿胶养血,龟甲胶、鳖甲胶养阴消癥,鹿角胶温阳皆常用之法。而朱氏独善用黄明胶,《本草汇言》:“黄明胶,止诸般失血之药也。梁心如曰,其性黏腻,其味甘湿,入服食药中,固气敛脱。与阿胶仿佛通用,但其性平补,宜于虚热者也。如散痈肿,调脓止痛,护膜生肌,则黄明胶又胜于阿胶一筹也。”对患有盆腔炎、卵巢囊肿、崩中漏下属实多虚少的患者用黄明胶收膏,对血黏度高及高脂血症者少用胶或不放胶。糖类运用结合患者体质病情,阴虚之体,失眠、大便干燥患者可用蜂蜜,脾虚患者用葡萄糖、麦芽糖等。重视膏滋药服法,如初次服膏及脾胃功能不良者,胃脘恐难适应或脾虚易腹泻便溏者,先予开路方,或先制半料膏,即指中药量包括胶类药(如阿胶)均减半熬制的膏,以试服或使肠胃适应。服膏滋药以少量递增为宜,每日早晚各一汤匙,开水冲服,1周后可增至一匙半。方后医嘱、注意事项周详,朱小南常在膏方最后示嘱:“服用膏方,忌生萝卜消克及生冷。如遇感冒杂症请暂停,须俟调理后再服。”朱南孙在膏方后落项:“服膏时忌食生萝卜、浓茶、咖啡。如遇感冒发热,大便溏薄或胃口不佳时,暂停数日,待病愈后再进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