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氏妇科是江苏妇科著名流派之一。
1.姚寓晨(1920—2014) 江苏南通人,1942年毕业于上海新中国医学院,在校期间,认真钻研中医经典,深得妇科名师唐吉父指点,毕业后师从上海内妇科名家方公溥,1956年在南通市中医院创始妇科,兼首任主任,1991年被国家卫生部、人事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首批全国500名老中医专家。1996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其“全国中医妇科名专家”称号。主要著作《姚寓晨妇科证治选萃》,曾任《中医杂志》特约编审,江苏省中医妇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姚石安(1957年生) 姚寓晨之子,自幼跟随父亲学医,耳濡目染,1978年考入南京中医学院,1985年攻读南京中医学院妇科硕士研究生,师从夏桂成,为“二部一局”批准的首批全国名老中医姚寓晨专家学术继承人,历任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南通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全国中医妇科委员会常委,江苏省中医妇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长三角妇科流派联盟常委,“姚氏中医综合诊所”姚氏妇科传承人。著有《中医妇科探要》《中医妇科精粹》,参编《全国妇科名医精华》《中医妇产科学》等,在国内外医学杂志发表论文145篇,获江苏省中医药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
3.陈冬梅(1973年生) 中医学博士,南通市中医院副主任中医师,参加姚氏妇科学术经验传承研究工作,主持姚氏妇科临床研究的相关省市科研课题多项。
4.张维维(1993年生) 姚寓晨孙媳,中医学硕士,长三角妇科流派联盟委员,曾在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工作,目前主要从事姚氏妇科的定向传承工作,对中医药治疗妇科癌前病变有一定的研究。
1.经孕产哺,须识时空、窥机变 姚氏认为,一切事物从产生、发展、变化,直至消失,都离不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中医学历来强调时空观对诊治疾病的重要性。这个“时间”在妇女应注意生理日节律、月节律、年节律的变化和病理机转,掌握月经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不同“证”的变化和不同疾病相同“证”的联系;这个“空间”,应认识妇女的子宫、胞脉、胞络、乳房等解剖结构的位置及心理、社会环境特点,掌握女性生殖生理轴的隶属关系,明辨病理演变的脏腑联系。
姚氏认为,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模式中动态地观察时空的变化,将拓宽中医治疗妇科疾病的思路。对女子来说,在空间概念上因生理解剖有别于男子,所以相应在时间观念上,经、孕、产、哺亦有其特殊规律,而经孕产哺纵贯于女子发育、生殖的生命历程,是冲任气血活动的结果。由于八脉隶属于肾,肾在天癸—冲任—胞宫的生理活动中起主导作用,远绍《素问》,验之临床,都证明肾为女性生殖之根、先天之本;由于胞络下系于肾,上通于心,故心、肾在空间结构上的水火相济,对维系月经周期性的阴阳转化,具有重要意义。其间又离不开脾的运输和统摄、肝的疏调和藏蓄,上下往复,升降蒸腾,经孕、产、哺不同时间的空间变化,具有不容忽视的价值。
月经乃精血所化,因冲脉与肾经相并,得先天之精所滋,与足阳明胃经会于气街,获后天之气所养,任脉输注阴液,通达胞中,与冲脉会合,足见月经形成,由脏腑所资生,借奇经以蓄养,凭天癸所激发,以胞脉为通路,动静蓄泄是一个非常繁复而精密的生物系统工程。两精相搏,合而成形,既孕之后,女子生理就形成以涵育胎元为中心的静态结构,时间观念亦从1个月溢转为10个月怀胎,其间脏腑经络转输气血精微,除供奉生息,古人尚有脏腑逐月养胎的假设。一朝分娩,产后百脉空虚,虽形骸若旧,而精血已亏。子宫与乳房相表里,哺育阶段,母体所受水谷精微,除营养自身,余者则随冲脉胃络,上注乳房化生乳汁,因气血流注逆向,故月经一般停止。脏腑空间气血的升降,随时间运动而变化,攻女科者,当有以识之。
2.罹邪致病,当明虚处可留邪 中医学历来认为至虚之地便是留邪之处,并指出虚而受邪,其病则实,即使是“实证”,根由仍是正虚所致,则虚证更毋庸置疑了。姚氏认为,妇科疾病的形成,首当究其虚,后宜辨其邪。虚分时空两端,经、孕、产、哺是妇女生理变异而造成防御功能较弱的时间,倘调护不周,或耗乏过度,则虚际恋邪,诸证从生。受损之虚,如肾精虚馁而犯房劳,多有血枯之恙;脾弱湿盛而起居不洁,恒有带浊之累;心阴不足而耗津血,常遭脏燥之变;肺阴素亏而遇燥热,易孳嗽瘵之疴;肝郁火旺而加忧恚,每见崩衄之作。两虚相得,乃客其形,虚的时间与虚的空间相合,是谓“重虚”,罹邪致病。据此,姚氏临证,特别重视经后和产后这两个时空的虚隙周全议补,大法:经后以养血为主,产后以填精为要。养血取肝肾同补、精血相生,以归芍地黄汤出入;填精用血肉充养,峻补八脉,以龟、鹿、河车为基础。并注意补中有通,俾药性流动,则补得其所,病易受益。实践证明,虚隙进补,不惟康复有道,养正更利祛疾,使许多难病沉疴收到意想不到的疗效。如曾治张某,向有肺结核、溃疡,弱不禁风,以产后盗汗、恶露不绝邀诊,经迭进血肉有情之品填补,逾2个月形丰神健,宿恙俱廖,与前判若两人。又如曾治邢某,患多发性子宫黏膜下小肌瘤,予经后致力滋肾养血,期中攻消痰瘀,经前半补半消,3个月后,不惟形体丰健,B超复查肌瘤竟消。姚氏对脏气偏颇的患者,采用先安虚隙,以杜滋蔓的方法,在治现病的同时,重视对素体或宿疾所造成某脏偏虚的调补,以弥空间的虚隙,每收事半功倍之效。如曾治孙某,白带量多如注,病逾半载,曾服健脾补肾清化等中药及西药均未获验,头晕健忘,腰酸乏力,纳少神疲,切脉细小,左寸动数无常。细询其向苦失眠,近多梦交,是心经素亏,神摇精泄之候,病位在心,用养心交泰法竟收敏功。又治邹某,结婚4年来曾先后2次均在4个月自然流产,询问其向有慢性肠炎,形瘦色悴,大便常溏,缘脾气素馁,土不奉胎,乃着意培土补中,3个月后经停获孕,足月顺产一男婴。
3.方随证转,把握时空知进退 姚氏认为,空间、时间同脏腑升降的物质运动是不可分的,时空的特征随这些物质运动特性的变化而变化。“有诸内,必形诸外”,凡疾病的发展,医者可借四诊以探知其信息,测病因、定病位、推转归。在临证应顾及这些变动,如更年期心肝火旺脏燥,隐藏着肝肾阴虚的端倪;生育期肝脾湿热所致带下,蕴伏着脾肺气虚的因素;青春期的崩漏,凡见肝郁脾虚、心肾失济、瘀血内阻等,都是虚实相夹。在诊病时要从标本先后的时间关系,考虑到病位的牵涉和转移,用空间“三维性”的观点,即正反、前后、立体地分析病证,方能正确诊断。同时,方以疗疾,一定要对证而施,择时而投,如时移机转,病证的空间位置亦随之变动,那么方药一定要灵活应变。中医提倡方随证转,药据时施,而女科尤为重要。如依调经作例,大法经前疏达为务,经期调畅为法,经后填养为则,经间通补为要,再参合脉证化裁出入。正虚者可在经后、经间期重阴转阳之时培元以补正;邪实者可值经前、经行期重阳转阴之际清源以祛邪,则自可应手取效。又如治妇人胎产,姚氏认为怀胎犹冬令之蛰育,临产如春夏之和畅,产后空虚,状若清秋肃杀,同一孕妇,前后用药当随机应变,病情初中末的调理,一定要灵活变通,才能恰到好处,圆满收功。曾治张某,剖宫产后52日,仍恶露不绝,术后无感染,惟头晕乏力,腰酸便秘,小便不畅,恶露色如污水,前服加味生化汤未能奏效,舌淡暗,脉沉弱。从肝肾不足兼夹瘀滞论治,用当归补血汤、二至丸、失笑散合方出入,1周后精神振,恶露减。手术瘢痕处隐痛不止,乃加赤芍、乳香、没药等半补半消,10剂后恶露止,创口亦柔软不痛,再予十全大补善后,康复如前。又如治朱某,27岁结婚后痛经加厉,纳少便溏,腰酸头晕,西医诊为子宫发育不良、后位,右侧输卵管不通,左侧通而欠畅,舌紫暗,脉细涩。从脾肾两虚、奇经瘀阻而论治,经间期用紫河车、鹿角、黄芪、白术、葫芦巴、当归、血竭等温脾肾、疏络瘀,经期药用参芪四物汤加化瘀暖宫之品,经后用左归加减以补肝肾。如此3个月消补交迭,月事调匀,形丰肤泽,第4个月经水逾期未潮,尿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阳性,翌春顺产一女婴。姚氏认为妇科气血两亏是较为普遍的证型,临床纯实者少,多为虚实夹杂之候。在药物补泻的比例上,对实证为主者,攻补比例一般是3∶1;对虚证为主者,补消比例一般是4∶1。同时应注意季节、年龄、体质的阴阳盛衰,做到脏腑调节中的阴中求阳、阳中求阴。
1.膏方先予开路药 姚氏主张先详问病史,中西合参,明确不同年龄、体质、心理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强调膏方的灵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依据后天补先天的原则,先给予开路药,为患者对膏滋药的消化吸收创造条件,常用的化浊开胃药如苍术、石菖蒲、厚朴、藿香、枳壳、青皮、山楂,使中焦得畅,中阳得振;也可以配伍使用开路药进行试探性调补,观其动静,权衡轻重。
2.膏方首选重镇药 重镇药是指某些矿物类、甲壳类药物,临床上常取其重镇、摄纳、温中、破瘀的功用,以达到重镇安神、固摄下焦的作用。由于女子有经、带、胎、产的生理特点,因此,重镇药运用于女科临床有其特殊意义,姚氏认为,金石之类质重下坠,偏于寒;黄土类药得中和之气,偏于温;贝壳类亦多阴性,尤能潜阳收敛。如倒经一证,多阴虚于下,阳反上冲,非重剂抑降,不能为顺,常用生牡蛎配山茱萸刚柔相济,引冲任之气下行,代赭石配淮山药扶脾益肾,镇阳降逆。
3.膏方妙用花类药 花类药品质轻灵,具疏肝理气之长。花类药,本属草木之精英,芬芳舒苏,经行呕吐,常以旋覆花与代赭石同用降气消痞,眩晕泛恶,川朴花配绿梅花疏肝解郁,开胃生津。花类药一般质轻、体薄,大多为升清之品,如升阳的梅花,温散的豆蔻花。但也有些花类药性沉降,如槐花、芫花、旋覆花、丁香花等。因此,女科临证选用花类药当需明辨病证,至于气厚色赤味浓性猛之品,如凌霄花,红花等,经孕期使用应掌握分寸,中病即止,或经期暂停服用。
4.膏方巧施动物药 动物药主要治在虚实两端,或填补八脉治虚劳崩带,或出阳入阴通奇经瘀痹。选用动物药为主的经验药对,对于青春期漏下形瘦虚弱者,先以乌贼骨配贯众炭缩宫止血,继以紫河车配阿胶滋养奇经;对育龄期胞宫偏小性欲淡漠之不孕患者,以鹿角胶与紫河车同用温督益任;对更年期虚损带下者,以煅龙牡配山茱萸镇摄任带,对阳虚血溢之崩中漏下者,以煅牛角腮与鹿角霜温经止血。
动物药配伍注意三个方面:第一,刚柔相济。治瘀阻经闭,地鳖虫配生地黄,散瘀泄热;治瘀血久漏,用陈阿胶配川芎,通因通用。第二,畅气调络。治盆腔肿瘤,水蛭配黄芪以补助通;疏瘀滞经少,鸡内金伍香附以消为补。第三,顾护中焦。治乳房结肿,露蜂房与生熟麦芽相伍,疏肝散结;祛经前头痛,干地龙与生焦山楂同用,行气镇痛。
5.肥胖中虚选素膏 素膏又称清膏,大多选用薏苡仁、山药、芡实、莲子肉、黄精等平补脾肾的中药材,依靠这些药材本身的黏性成膏。但凡女性中虚肥胖或有三高倾向者,姚氏多选素膏,不加入动物胶(如阿胶、龟甲胶、鹿角胶等),只采用木糖醇或健脾运中的成分收膏,同时坚持针对病情慎开滋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