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节
许氏妇科

一、流派渊源

浙江许氏妇科有140余年历史,数代人不懈努力,名医辈出,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存留了许多珍贵的医学著作及经验方、药对等。注重带教传承,乐育后人,弟子众多,在多种疑难病的诊治方面疗效显著,饮誉浙杭地区,是桐君药祖圣地一张有代表性的“名片”。

1.许小仙(1860—1932) 浙江诸暨人,近代坊间名医。擅长内、妇科急慢性疾病的中医诊治,著有《女科脉决摘要》传世。

2.许仲凡(1897—1972) 为许小仙长子,年未弱冠,行医故里,后拜杭城名医骆少莲为师。新中国成立初其为杭城四大名医之一,早年加入农工民主党,后荣任杭州市政协(特邀)委员。1958年受叶熙春之邀加入杭州广兴联合中医院(杭州市中医院前身),医技精研,尤擅望诊与切诊,屡起痼疾沉疴,名噪省内外,民间有“许半仙”誉称。1962年被评为首批浙江省名老中医,为浙江省首届西学中班指导老师,学生中不少已成为省市名中医。在浙江省中医药界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医名远播,久盛未衰。

3.许子春(1942年生) 为许仲凡长子,主任中医师,浙江许氏妇科第三代代表性传承人。桐君药祖国医馆主要奠基人和名誉馆长,首届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传承工作室专家,杭州市名中医,杭州市名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优秀指导老师,桐庐县中医药事业发展顾问。在杭州及桐庐地区医教并行60余年,医疗、教研相长,带教中医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及国外留学生60余人,在浙江省中医药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4.许振(1960年生) 主任中医师,浙江许氏妇科第四代代表性传承人,杭州市名中医,杭州市名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优秀指导老师,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许子春传承工作室负责人,桐庐县首届创业创新型高层次人才津贴获得者,桐庐县首届十佳临床医生。被聘担任国家、省、市级8个学术团体的副主任委员、常委、专业委员等。

5.许晓哲(1970年生) 主任中医师,浙江许氏妇科第四代代表性传承人,杭州市民革成员,长期从事中医妇科工作,声誉日隆。与许振一起总结许氏学术经验及部分临床验案,汇编入《杏林精要——杭州市名中医学术经验集》。

肇始于许小仙,奠基于许仲凡的许氏妇科,经许子春传承弘扬,已成为浙江省几大妇科流派之一,第四、第五代传承人也已遍布省内外。许氏妇科传承人正积极致力于挖掘几代人精湛的中医文化和独一无二的传统技艺,使国医流派能继续秉承文化灵魂,发扬光大,惠泽百姓。

二、学术思想

许氏学术思想渊源于《内》《难》经典,宗于仲景、叔和,服膺东垣、丹溪,推崇景岳、士材,效法天士。妇科尤精于《傅青主女科》《济阴纲目》、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陈莲舫《女科秘诀大全》。主张“治病必求于本”,尤重“四时百病,胃气为本”,切不可只见病不见人,否则将囿于只治人的病,而不能明理医治病的人。

1.重视形与神合,体内自有大药 许仲凡认为,人身犹如一小天地,上观天时,下察地理,中近人事,不能离开自然界而独立存在,只有更好地适应它。所谓“大药”,指体内自然存在的强大免疫力。动以养形,静以养神,动静相宜,形神并守,才能天人相应,生命不息。认为人体犹如一皮囊袋,内而五脏六腑,外而四肢百骸,从而形成一个形神合一的整体。因此,人体生命活动无论是阴阳的物质运动,以脾胃为根本的生理基础,还是以气血为周流的代谢变化,皆赖“形与神俱”,才能“尽终其天年,度百岁而去”。只有五脏安和,形神合一,才能使人的一身始终以气为主,以血为养,让呼吸清新匀净,常驻心、肺、肝、肾之间,饮食四季如常,常在脾胃上下升降、内外运健之列,则百脉自调,加上七情不炽,则血气安定,百病潜踪,自可不必服药求助。这就是体内大药。

2.畅肺气以舒肝,降浊滞以和胃 许仲凡曾谓:“病有犯于清道、浊道者多矣。病于清道者宜治肺,病于浊道者宜治胃。”屡示晚辈在临证治病时当重视肺、胃。宣畅肺气,伸其治节,是调其升降、运转枢机的一个重要方面。临证中每见肝气郁结诉胸胁苦满,甚至胀痛不舒,胸胁部位乃清旷之区,虽为肝络所过,实为肺气所居,故肝气抑郁,肺气未必通畅。若遇此际,不妨选用紫菀、苏梗、桔梗、枳壳、瓜蒌皮、象贝母、石斛、枇杷叶之类轻灵清润药物以顺畅肺气,开郁舒肝。“胃为仓廪之官,五味出焉”,称为谷道、水谷之海,位居中焦,性喜和降而恶上逆,上逆则嗳恶呕呃、脘痞胀痛诸症作矣。胃气降和通顺,则秽浊痰食不易停留,甚至蕴蒸犯上,心、肺可得清虚安宁,肝胆不致郁勃失舒。降浊畅胃之药,喜用保和丸,有“保和先生”之称,许仲凡盛赞此方悦脾助运、消积导滞、温胃利气、开郁宽中、疏导水湿、化痰理嗽、去腐散结,诚为杜绝生痰之源,顾护胃之冲和之气不受戕害之名方也。

3.调气机治百病,扶脾胃理虚损 许仲凡常谓:“人生一命,有贵千金。贵在何处?贵在气血,尤以气为先。”人的一身以气为主。如脏腑营卫气血之运行,阴阳之升降,呼吸之出入,经络之纵横贯通,全赖气之“一息不运则机针穷,一毫不续则霄壤判”。遵《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述:“调气之方,必别阴阳,定其中外,各守其乡。”参景岳之说:“如邪气在表,散即调也;邪气在里,行即调也;实邪壅滞,泻即调也;虚嬴困惫,补即调也。”分别采用益气调中、升阳举陷、理气开郁、理气行滞、理气降逆诸法进行调治,其方多选异功散、香砂六君丸、升阳益胃汤、补中益气汤、丁萸理中汤、归脾丸、越鞠丸、保和丸、逍遥散、良附丸、四逆散、柴胡疏肝散、四七汤、旋苏三香汤、厚朴温中汤、百合乌药汤、一贯煎之类随证灵通应用,每获显效。许仲凡临证实践中常强调“治病必求于本”“四时百病,胃气为本”“诊病时须明察脾运胃纳之强弱,治疗时应顾及脾胃元气之盛衰”。认为医籍虽早有“五脏之伤穷必及肾”及“补脾不如补肾”之论,然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仓廪之官,五味出焉”。《素问·玉机真藏论》云脾为“中央土,以灌四傍”“胃者,五脏之本也”。临证中每遇大病疴疾,久病绵延,虚损羸弱,必当理其脾胃。

4.妇以肝为先天,重视冲任奇涵 许仲凡认为古贤“妇人以血为本”“女子以肝为先天”之说,启人心迪。盖妇人以血用事,经、带、胎、产、乳及诸病杂症无不以血为重,以气为用。倘若“气机不调,病必不除”,“一有怫郁,百病生焉”。况肝为藏血之库,与冲脉相连,性喜条达,最恶抑郁。一旦肝失疏泄条达,则气血失于顺畅,冲任失调,经、带、胎、产、乳及诸病杂症生焉。古贤谓“奇经八脉,不可不察”,尤其是冲、任、督、带。“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两脉经气的盛衰与妇女经汛之来潮及闭阻,以及不孕不育、哺乳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一旦失调即是导致妇女诸多疾病的根由。

大凡冲任两脉辨析总不外“虚实寒热”四字。虚者,当责之冲任不足或冲任不固;实者,多由寒郁、湿阻、热伏、痰浊、脂积、瘀凝所致。许仲凡临证注重脏腑经络和冲任气血的析治,既不主张辛散燥烈之品以耗伤气血,又不滥用苦寒腻滞之药以败害脾胃,更不乱投杂药以浪伐本元,喜“调以甘药”顾护胃之冲和之气,突出调肝、扶脾、益肾和奇经之涵,使五脏六腑和冲任气血源盛流畅,其病可望渐得痊愈。

5.疑难病症论治,痰瘀互患相关 中医学早有痰瘀致病之论,如《丹溪心法》即有“百病中多有兼痰者”之说,《证治准绳》有“百病由污血者多”之述,痰瘀既是津血失常所致的病理性产物,两者之间还可互相转化,如《血证论》所云“痰亦可化为瘀”“血积既久,亦能化为痰水”。由此可知,痰阻则血难行,血凝则痰易生,痰停体内,久必化瘀,瘀血内阻,久必生痰,痰瘀交阻,时久胶结,深入经髓脉络,终成痼疾,治疗颇为棘手。故许仲凡认为“怪病多痰”“久病多瘀”,若能从痰瘀互患相关去诊治,不失为治疗疑难病症、提高诊治疗效的重要途径。同时,还须分清两者的主次关系和先后轻重缓急,以利治从“痰去瘀消,瘀化痰失”之意,不致两者交蕴互患。此外,还应注意脏腑气血的调畅疏达,强调扶正补虚以消痰瘀,使脏腑气血冲和,百脉疏畅,自然痰瘀难生。许仲凡善用药对,如象贝母配赤芍、茯苓配当归、远志配丹参、半夏配山楂、香附配血竭、枳壳配郁金等,皆体现了其临证重视痰瘀相关、同源致病的观点和理念。

三、膏方特色

1.气血阴阳,辨证施治 许子春根据人的体质类型和临床表现等,运用“五诊”(即望、闻、问、切、查,查指各项辅助检查等)辨证、辨病、辨体论治,因人施膏;并扩展“八纲”充实“治已病、治未病”(已未两纲)为“十纲”,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已、未”。在临证中首重阴阳气血,如阴虚常选用南北沙参、石斛、天冬、麦冬、玉竹、黄精、潼蒺藜、枸杞子、女贞子、鳖甲、龟甲等,阳虚多用巴戟天、淫羊藿、菟丝子、覆盆子、核桃肉、肉苁蓉、鹿角等,气虚则多选生晒参、党参、太子参、黄芪、白术、山药等,血虚常用阿胶、当归、桑椹、熟地黄、白芍、桂圆肉、酸枣仁等。重脏腑经络和冲任气血阴阳的析治。对少数无证可辨者,多采用平调阴阳,理脾胃,和气血。喜“调以甘药”顾护胃之冲和之气,突出调肝、养心、扶脾、益肾和奇经之涵,使五脏六腑和冲任气血源盛流畅,阴阳调和,其病可望渐得痊愈。

2.治病求本,重视脾胃 许氏认为“诊病时须明察脾运胃纳之强弱,治疗时应顾护脾胃元气之盛衰”。临证中每遇大病疴疾,久病绵延,虚损羸弱,必当理其脾胃。在给患者开膏方之前,都会让患者先服用一些具有调气、疏达、开郁、清化、导滞、畅中、涤痰、解毒等有调理作用的药物,即“开路方”。将春夏、秋季间伏蕴在患者体内的滞气、湿浊、痰脂、宿食、热毒、瘀血等邪气先予清化疏通,并开郁调达,健脾益胃以利膏滋方更好地吸收奏效。膏方的基础药常用益气健脾或健脾化湿之品,使气旺脾健,中焦气机运化得畅,升降如常则病自易愈。另喜用花类药物,避免辛香温燥及苦寒伐胃劫液,每多选用扁豆花、厚朴花、玫瑰花、绿梅花、代代花之类以理脾胃而芳化调畅,缓缓收功。又方中常配消食导滞、和中畅胃之品,使胃气和降,脾土健运,补而不滞,助膏方吸收。

3.病证结合,组方灵动 许氏膏方脉案重视证候病机,并结合病的特点,用药严谨灵活。针对妇科临床肝脾气机郁滞者较多,常首开其郁,病以郁去气调为要眼。疏肝理气解郁首推四逆散、柴胡疏肝散,运脾开郁(兼顾气、血、痰、火、湿、食)则用越鞠丸、保和丸,肝脾气郁血瘀,宜调肝理脾,则用逍遥散、清肝解郁汤。同时,还需辨别偏气、偏血、挟湿、挟热、宿食、留饮、伏痰、宿瘀等情况,酌选温散、清泄、消食、导滞、涤痰、祛饮、活血、化瘀、降火、散结之药,则郁去气调血和矣。根据病的特点,常应用特色治疗,如月经过多者常责之心脾营阴亏损,用归脾莲枣汤加味;月经过少常从气血亏损,冲任不足论治,用八珍杞枣汤等;经前胸乳胀痛或伴乳癖者,多肝郁胃阻气滞,用蒺札郁麦汤加味;盆腔炎性疾病湿热瘀滞类用三藤双丹饮等;子宫肌瘤从痰瘀互结治之,用赤丹夏贝饮加味等。用药清轻灵动,极少用辛温燥烈之品,亦不滥用苦寒腻滞之药,进退有度,疗效易显。

4.用膏讲究,善用药对 膏方因药材味道较苦,长期服用不易入口,而难以为患者接受,故常加入辅料改善口感。许氏妇科在配制辅料时喜用核桃肉、黑芝麻、龙眼肉、蜂蜜、白纹冰糖、大枣、上等绍兴黄酒等,口感较佳,且有相应的补益治疗作用。阿胶必选用隔年以上陈东阿阿胶,免助热化火。偏于阴血不足常伍用龟甲胶、鳖甲胶,偏于阳气不足常配伍鹿角胶,阴阳俱不足者则选用其中两至三样,并根据程度调节胶之用量。另常用铁皮石斛、灵芝孢子粉等品滋阴强壮,安神养胃,以提高疗效。许氏临诊善用药对,如象贝母配赤芍化痰散结,祛瘀消癖;丹皮配桑叶疏风凉肝,清泄郁热;枸杞子配酸枣仁补养心肝阴血;石斛配炒香枇杷叶益胃生津,和中通络;白英配忍冬藤清热利湿,解毒通络;蒲公英配象贝母清热解毒,化痰散结;百合配乌药调畅气机,宁心安神;僵蚕配白芷化痰散结,辟秽通络;郁金配枳壳疏肝理气,开郁宽中等。诸如此类,不一一列举。 pyKOMZUsVQFFb8YaPCQVj4jjjooSpQZ4b4XOTvdOE1unvJT3YYEMyIISgOKLK0J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