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44年,马氏始祖马银潢离宫南逃至浙江温州,开设“马银潢眼药店”,以制作销售宫廷秘方的眼药维生,世代相传。清代著名本草学家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昔客东瓯,闻马氏点眼药粉为天下第一。”至马氏十世马寿镇成为最后一位制作销售“中和至妙散”眼科传人。马氏妇科第一代马兰笙(1834—1907)精通各科,谙熟妇科,以“绛帐主人”自称,分授三个儿子学习各科,其第四子马氏妇科第二代马寿炯专攻妇科,后以治不孕症名天下。马氏妇科第三代马颂平毕业于浙江中医专门学校,精通妇科。马氏妇科第五代马大正使得马氏妇科声名鹊起,其1982年毕业于浙江中医学院,继承祖业家风,熟读古今百家。马氏第十三世为儿媳沙澜(马氏妇科第六代),随马大正学习中医妇科。至今马氏家族每代均有从事传统医学者,传播至今已有370多年,一共传承了14代。马氏眼药事业虽已中断,但马氏妇科如雨后春笋般崛起,马大正一生立志于传统医学文化的继承、传播和发扬,总结40余年的临床经验,已出版10部著作,发表文章114篇,开展讲座82次,成立马氏妇科团队,再次创造辉煌。
孙云,马氏妇科第六代外姓传承人,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温州市中医院副院长、中医妇科主任,首届温州名医,温州市中青年名中医,温州市“瓯越名医”,第三批全国名中医马大正学术传承人,国家“十二五”重点专科负责人。兼任浙江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温州市中医妇科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常委,浙江省中西医结合生殖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膏方分会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生殖专业委员会、名中医传承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等。近年来,负责2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研究,主持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1项,温州市科学技术局重大课题1项,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项,局级科研课题3项。
胡欣欣,马氏妇科第七代传承人,医学博士,副主任中医师。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马氏传统中医”传承人,温州市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委员,浙江省“医坛新秀”,浙江省中青年临床名中医培养对象,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青年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入选者,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生殖医学分会委员。
马氏妇科马大正深究药物本源,创制水血学说,擅用经方解难,擅长治疗不孕不育,尤开外治奇葩,结合现代医学,不断科研开发。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其在经、带、胎、产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尤其重视肾阳为人身之根本,推崇小儿为纯阳之体,创立了温肾安胎法治疗先兆流产,注重保护脾胃,不随意攻伐正气,强调辨证论治,有是证,用是方,强调整体观念,以补肾周期疗法治不孕症,强调结合地域气候,清肝利湿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处方用药上,强调少、力、专,选药精而准,用药清轻灵动,处方一般不超12味,尽量一药多途,兼治多症,用药如用兵,不拘泥于平和药物的选择,胆大心细,有故无殒亦无殒也。
温州地域湿热,辛热、温补之品不宜久用,历代马氏妇科无膏方先例。马大正擅用经方解难,亦无使用膏方。马氏妇科膏方始于孙云,不同于北方地区膏方的辛热、温补之品,选平补、滋阴之品,同时健脾行气,使得脾健而湿无处可生。
1.调治并举 “先安未受邪之地”,在疾病未起,或轻症未重时,进行用药干预。对于膏方的使用人群来说,许多患者都处于亚健康状态,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马氏膏方从个人体质出发,私人订制,四诊合参,调治并举,广受群众欢迎。女性特有的经、带、胎、产生理特点,易耗气伤血,膏方以补益气血为主,结合脏腑经络,区分寒热虚实,加以定制:新产后多虚多瘀,开方需通补兼施;绝经期阴虚阳亢,用药宜凉不宜热。经过多年临床实践,膏方在美容养颜、调经助孕、产后恢复等方面疗效显著。
马氏妇科第六、七代善用膏方治疗女性疾病,特别是卵巢功能低下、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慢性盆腔炎性疾病、复发性流产等常见病,疗效十分突出。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以调冲汤、补胞汤、六味地黄汤等为基本方,针对疾病症状、体征、辅检结果酌情加减。对于卵巢功能低下、卵巢功能早衰等以阴虚火旺,心烦失眠为主症者,多以补益肝肾,健脾宁心为主;对于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腺肌症、盆腔炎等以下腹隐痛,带下缠绵为主者,侧重肝脾同调,清热利湿;对于有多次流产史、宫腔操作史、久未受孕、月经紊乱、量少色暗者,尤其推荐食用膏方,在冬令时节,休养生息,重用血肉有情之品,填补冲任气血,以期氤氲之时,可极大提高患者的受孕概率。
2.四季膏方 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少病痛”“冬令进补,来春打虎”,膏方的最佳服用时间通常是冬季。马氏妇科根据自然界四时节令变化规律,结合人体阴阳消长、五脏盛衰的不同时间特点制成“四季膏方”。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夏季多湿热,膏方以清补为主,以防过于滋腻,碍脾胃运化;秋冬季多寒燥,拟方可偏于温补,适当添加贵重的补益药材,更易于吸收。
马氏妇科的补肾养巢膏及补肾养颜膏,药性平和,滋补力缓,四季均可服用。补肾养巢膏以菟丝子、枸杞子、补骨脂、黄精、杜仲、当归、鸡血藤、小胡麻、路路通、香附、益智仁、珍珠母、天冬、麦冬、玄参、蒲公英、玉竹、紫苏梗、连翘、砂仁等为主药,辅以龟甲胶、冰糖、黄酒、核桃制成,对女性卵巢功能衰退、不孕症、月经不调、围绝经期综合征等以气血亏虚、四肢不温、面色欠华为主症者,疗效极佳。
3.浙南药材 浙南地区物产丰饶,春夏多湿多热,秋冬温而不燥,膏方慎用滋补黏腻之品,故多用行气消导药,如佛手、鸡内金、豆蔻、砂仁、山楂、谷麦芽等;气行则血行,气滞则瘀阻,许多女性兼有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乳腺增生等情况,活血化瘀药是除行气药以外,常常需要添加的药材,如三七粉、红花、乌药、延胡索等。妇人以精血为本,滋补以肝肾为主,禀性柔而多思虑,易受情志所妨害,酌加清肝宁心之品,如麦冬、远志、金银花、白茅根等,以期内郁不生、水火既济。马氏善用浙南道地药材,“浙八味”中,浙贝母、杭白菊、杭白术、浙麦冬、杭白芍、延胡索、玄参、温郁金在马氏膏方中出现频次较高,铁皮石斛、西红花、龙泉灵芝、覆盆子等浙南重点培育的中药材,也是膏方用药的首选。
中药材与胶类的比例,通常影响成膏的软硬程度,胶类药物的选择以及用量亦十分重要。阿胶性平而味甘,最为常用,滋阴润燥,补血止血,对崩漏、月经过多、不规则阴道出血的患者尤为适用。龟甲胶味甘咸性平,可滋阴、补血、止血,鳖甲胶味咸微寒,滋阴退热、软坚散结,两者常用于围绝经期的阴虚潮热、心烦失眠等症,或有癥瘕积聚亦可用。鹿角胶甘温,补血益精,肝肾同调,用于手足冰冷、面色!白、经少色暗等虚寒证患者。黄明胶甘平,滋阴润燥,养血止血,活血消肿,疗效不及阿胶,但价格低廉,适用范围较阿胶更广。
此外,膏方的选择体现了中医“三因制宜”的辨证思想,因时、因地、因人调整用方。马氏会常规询问患者的口味、对甜度的要求,以及经济预算等。如果患者患有糖尿病或多囊卵巢综合征,选用木糖醇等;不喜食荤的患者,选择素膏,不添加动物类药材,可添加川贝粉、灵芝孢子粉、冬虫夏草等植物类贵重药;对于黄连、黄柏、黄芩、龙胆草等味苦,败酱草、海藻等味涩,五味子、山茱萸等味酸的药材,尽量避免使用或减少用量,以免影响口感;使用黄明胶、党参等,替代阿胶、红参等贵重药材,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