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氏妇科源远流长,始于清代,其祖上为御医,尤擅女科,传承至今已逾300年。第一至第四代喜氏先祖为清军军医,乃喜塔腊氏后人,追随清军入关,辅佐清王室,其汉姓“喜”,也由此得来。
1.喜海珊(1870—1942) 乃清末民初南通杏林“三鼎甲”之一,幼承家学,10余岁刻苦研习,熟读经典医著,后遵父命,负笈入药铺,拜师坐堂医魏某,医药兼学,深谙药性,医亦甚精。18岁自立门户,主业女科,兼理其他。喜海珊驰骋南通医坛数十载,影响甚大,卒后,州人甚为追念,于城隍庙立“医神”牌位,以志缅怀。
2.喜仰之(1895—1980) 为喜海珊长子,年幼即随父行医,为承家学,倡导新术,先入南通医校读西医,任西医内科医师六载,复入中医学院深造三载,其后随父行医,兼收并蓄,学贯中西。成为新中国成立后江苏省首批名老中医之一,在苏北地区享有盛誉,被称为南通的“送子观音”。
3.喜棣(1942年生) 喜仰之之女,随父临诊,承袭家学,妇科尤精,行医五十余载,退休后结缘嘉定,被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返聘于中医工作室,现为上海市基层名老中医传承研究工作室导师,嘉定区名中医工作室导师。擅长治疗妇科疑难杂症,尤善治疗不孕不育,在嘉定行医期间,已助数百位女性成功受孕产子。
肇始于宫廷御医,奠基于喜海珊的喜氏妇科,经过喜棣整理提高,成为近代中医妇科流派之一。喜棣承袭家学,衷中参西,在继承和发扬家传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总结丰富喜氏妇科体系,并将毕生所学传教给第八代传承人(沙喜、韩美仙、郭袁梅、刘小菲等)。
喜氏学术思想源于家学,秉承“仁慈、博爱、谦和、敬业”之家训,精修医道,以“仁”为先,待患者如亲如友。治病主张衷中参西、博采众长,重视肝肾、气血、情志,治疗以补肝益肾、益气活血、调畅情志为要。
1.秉承家学,以“仁”为先 喜氏妇科秉承家训,见贫者求诊常免酬赠药。旧时各药店均有开户金折(来往记账凭证),受赠者凭加盖喜氏私章的处方领取赠药。喜氏还曾对无力殡葬者施棺三四十口之多。后世传人亦谨遵祖训,勤奋好学、待人和气、尊重同道。
2.重视肝肾,调补气血 喜氏妇科谨遵古训,诊疗中重视顾护肝肾、调补气血。《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肾对女性的生殖衰老至关重要,后世叶天士提出“女子以肝为先天”的观点,故而喜氏妇科在治疗女性经、带、胎、产、杂病时尤其重视肝、肾。张景岳指出:“女子以血为主,血旺则经调,而子嗣、身体之盛衰,无不肇端于此,故治妇人之病,当以经血为先。”在治疗妇科疾病时,喜氏常益气补血、养血活血。对于不同年龄、不同疾病的女性患者,喜棣在补肝益肾、补气养血的基础上,依据患者的年龄、症状、体征、舌苔、脉象辨证施治。
3.因时制宜,处方灵活 喜棣治疗月经病、不孕症,尤为注重调治月经规律,认为“治妇人病,当以调经为先”。在治疗上审时论治,根据月经不同时期调整治疗方法及用药。尤其在治疗不孕症时,宗调经以助孕,灵活用药,不拘一格。
4.调畅情志,时时关怀 喜棣认为女性情志失调古今常见,可影响健康及疗效。《备急千金要方》载:“女子嗜欲多于丈夫,感情倍于男子,加之慈爱恋憎,嫉妒忧患,染着坚牢,情不自抑。”现代中国女性工作、生活节奏快,压力较大,加之来自家庭传宗接代之任务,女性情志常常失调。故临床接诊治疗中喜棣尤为重视女子情志因素,诊疗过程中无不关怀、宽慰、悉心指导。
5.用药平和,择材廉俭 喜棣用药平和,未用大补大热之品亦达调补不足之效,未有大清大下之品而可清郁热有余,特别在治疗月经病及不孕症时,遣方用药步步稳健。用药以经方为主,用药每6~10g,味数不多,慎用大辛大苦之药,固护胃气,缓图补益,往往可见四两拨千斤之效。虽其用药平和,但轻重有节,轻者可用3g,甚至更少;需重用药量之际,绝不犹豫,果断坚决,可用至30g,有时单方用药甚至用至50g。喜棣用药廉俭,能用普通药材,不用名贵中药,能用普通中药代替,尽量替用贵药。可谓仁心仁术,处处为患者着想。
由于冬季比较寒冷,为封藏的季节,且冬季五行属水,归肾经,这个时候进补具有归肾、封藏之意,滋补效果更好。膏滋是将多种中药煎煮,并加入阿胶、龟甲胶、鹿角胶等血肉有情之品熬制成膏,具有多效合一、全身调补的功效。又因其口味甘甜、服用方便等特点,近年来喜氏妇科常将其用于女性慢性病的治疗,如月经病、不孕症、经断前后诸症、慢性盆腔炎、带下病等,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1.辨邪正关系是关键 传统上,膏方多用于虚证进补。喜氏妇科在运用膏方治疗患者时,常根据患者的年龄、症状、体征、舌苔、脉象,辨别邪正关系,而后辨证施治。
首先,可以从生理变化的角度考虑邪正的关系。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载有:“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即女子35岁开始正常生理即出现虚损,如35~41岁“阳明脉衰”,42~48岁“三阳脉衰于上”,49岁开始“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五脏六腑的气血阴阳随着年龄增加会逐渐消耗,到49岁围绝经期“阴脉之海”任脉以及“十二经脉之海”冲脉中气血阴阳虚少,可见正气是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减弱的,因此女性从中年开始即可适当调补。当然,补虚不必局限于年龄,四诊辨证为虚损即可补益。
其次,根据患者所患疾病状态及病情长短,辨别邪正关系,必要时可结合汤药治疗。若因虚致邪,虚甚于邪时,当缓则治其本,膏方治疗时以补益为主,祛邪为辅,以达扶正祛邪的目的。若因邪致虚,或邪甚于虚时,当急则治其标,即在急性发病或邪盛正虚情况下,先以汤药治其急症或部分实邪,再以膏方扶正兼祛邪,这时候运用补虚药物需注意酌减药量,以及规避助邪药物,并慎用血肉之品。
2.一药多用与多药一用 膏方常为大复方,用于整体调理,可同时治疗多种疾病。通过辨证论治的方法确定主病、主症以及兼见病症后,在经典方的基础上加减化裁,方中最好有主有次,有动有静,有补有通,以平为期。所以用药需要有层次,切忌病症皆顾,导致方剂繁冗庞杂。喜氏妇科运用膏方时,常运用一药多用和多药一用这两种方法来达到药精而效佳的目的。
一药多用的意思就是一味药通常有多种功效,如莲子肉既能健脾止带,又能养心安神;薄荷既能解表,又能开郁;白芍既能养血,又能止痛;生地黄既能滋阴养血,又能凉血止血。熟悉各种药物的疗效、性味、归经,有利于用药时做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如在临床上遇到气血亏虚,肝肾不足的月经失调患者,同时兼见失眠和便秘,可以选用桑椹子和当归两味药,两味药合用不仅可以补肝肾养血,还有润肠通便的功效,同理可以达到药精而效加的目的。
多药一用,即从不同角度出发,运用几种药物,达到协同增效的作用。如欲除湿者,可用参、术健脾化湿,茯苓、猪苓、泽泻淡渗利湿,陈皮、佛手理气化湿,藿香、佩兰醒脾化湿,防风、独活祛风胜湿。活血化瘀药也可类似灵活运用,如当归、赤芍养血活血,鸡血藤、川芎通络化瘀,丹参、牡丹皮凉血化瘀,郁金、延胡索理气化瘀,桂枝、姜黄辛通化瘀等。
3.膏方治疗妇科疾病的专长与时机 膏方在治疗女性疾病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女性在经、带、胎、产等生理过程中不断地消耗精血,气血一直处于从充盈到亏虚的变化状态,容易气血亏虚,如《灵枢·五音五味》所载:“今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喜氏妇科擅长运用膏方治疗因气血亏虚引起的各类妇科疾病,如月经失调、闭经、痛经、经断前后诸病、不孕症、产后虚病等。
喜氏妇科认为运用膏方治疗女性疾病需要把握一定的时机。一般来讲,服用膏方以冬季为主,冬至为佳,但对于某些体质偏弱,或慢性疾病虚证阶段,或不能及时复诊有需要长期治疗的患者,如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者,可不拘季节服用,但需医者谨慎用药,全面考虑季节、气候、病情等多种影响因素。对于某些妇科疾病的治疗,还可细分膏方运用时机。如带下病等炎性疾病在春夏梅雨季节容易反复发作,所以一般于夏季运用膏方治疗带下病及盆腔炎等炎性疾病,此时用药需要注意不能过于滋腻和温补,以防碍胃。又如产后病的调补,若患者尚处于母乳喂养时期,最好在哺乳期过后运用膏方补益产后虚损。对不孕症患者,若患者年纪尚轻,身若体虚,或年龄略大、想生二胎的患者,可建议膏方调理一段时间后再备孕;若患者体弱,但急于怀孕,则可建议患者服用膏方的同时备孕,但需告知患者需注意月经情况,以及时发现怀孕。对于滑胎的患者,建议在流产后3个月内开始运用膏方调补身体。
膏方治疗与汤剂相比,更类似于打地基,经过一段时间的服药,先天之精血得以充盈,后天之脾气得以健运,虽服药时间相对较长,却可达到量变到质变的疗效。运用时除了把握膏方处方的基本原则外,仍需结合每位患者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注意随时调整。
4.服用膏方的注意事项 女性在服用膏方时需要特别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是服用膏方总的注意事项:①饮食禁忌,也就是俗称的“忌口”。食物的偏性可以直接影响药物的疗效,饮食习惯有可能会影响膏方的吸收。原则上服用膏方期间建议清淡饮食,忌食生冷、辛辣、油腻,忌萝卜、浓茶、浓咖啡、绿豆等。②服膏方期间有突发状况时需暂停服药。如出现发热恶寒、咽痛、咳嗽等外感症状,或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时,需要暂时停服膏方并及时就医。③对于肝肾功能异常者,需综合利弊,慎用膏方,病情稳定可控的情况下,可从小剂量开始服用。
其次,因女性独特的生理特点,所以服用膏方时需要格外注意:①一般服用膏方在经期宜停服,待经净后续服,但也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患者为月经过少之血虚者,或气血亏虚型痛经者,经期亦可服用。②不孕症患者在服用膏方时最好做好避孕措施,因膏方中可能含有活血化瘀的中药,若服用膏方后发现怀孕,经检查后妊娠状况良好者,可停服膏方后继续妊娠,大可不必过于担心膏方对胎儿的影响,所以不孕症在服膏方期间尤其要注意月经情况。③在治疗子宫肌瘤等癥积类妇科疾病时,患者需要少食补益类的食物,如牛、羊肉,蜂蜜及蜂王浆、豆浆、动物的肾脏、鞭类、海马等。④产后服用膏方时最好避开哺乳期,但若患者身体虚弱明显,膏方性味平和,药味少,服用量亦少,也可考虑服用,具体情况还需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