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节
骆氏妇科

一、流派渊源

骆氏妇科发源于上海之根的古城松江,为海派著名妇科流派之一。起源于清雍正十三年(1735)。薪火传承近300年,世代家传,至今已传承九世,悬壶济世,惠泽众生。

1.五世骆肖亭(1852—1923) 字祖望,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区)人,为清末秀才。幼承庭训,随父骆桂堂习医。后因少年失怙,又从师松江名医表叔唐小村(松江唐家女科二十六世)。肖亭刻苦勤奋,悉心钻研,著有《骆氏女科切要》《巾帼针》等(在战火中被毁),晚年撰有《骆氏妇科指南》(《骆氏妇科大意》《家藏女科心法》)传于后代。

2.六世骆绿洲、骆干臣、骆润卿 骆肖亭传授三子,长子骆绿洲,次子骆干臣,幼子骆润卿。三子均幼承庭训,尽得先辈真传。

长子骆绿洲(1891—1960),性格沉稳,博学众长,医术高超,悬壶于松江,深得病家的信赖。

次子骆干臣(1896—1937),抗战前开业于松江长桥街,对妇科经、带、胎、产、杂及时疫、疮疡之症每每得心应手,常奏佳效。对于贫苦病家常常免费施医给药,远近颇有声望。因患肺结核,英年早逝。

幼子骆润卿(1900—1973),精通经典著作,潜心研读妇科各家学说。无论时疫、经带胎产杂及疮疡痘疹大多药到病除,名满茸城及邻近各县、沪上乃至江浙地区。历任松江中医师公会理事长,多次发起创办施医局,邀请沪松各科名医会集义诊,为桑梓贫病者服务,并积极组织同仁为前线抗日将士募捐。1950年初离松赴港行医,因其医术精湛,颇受港人欢迎。

3.七世骆益君(1925—2007) 为骆润卿之女,在海派骆氏妇科发展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为新中国成立后,首批上海市中医学会妇科学组为数不多的组员之一。是松江县创建中医门诊部(松江区方塔中医医院的前身)的元老,也是新中国成立后松江公立医院中医妇科的奠基人。1942年随父学医,从医60余载,她不仅继承了骆氏前辈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在临床上突出脏腑、经络、气血辨证,并以调理奇经作为治疗妇科疾病的重要手段,衷中参西,内妇结合,擅治妇女经带胎产、癥瘕、不孕症中的疑难杂症。

20世纪70年代始,对心身医学多有研究。临证注重心理治疗,强调药治与意治并重;在《黄帝内经》的“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和“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理论的指导下,20世纪90年代潜心研究免疫性不孕与流产,结合西医的免疫学说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及滑胎,疗效显著。

自1959年开始,骆益君开始中医带徒,共带教各类学员50余人,学生们绝大部分都成为各医院的技术骨干和行业优秀人才。

骆益君德技双馨,患者遍及全国各地乃至东南亚及欧美。20世纪80年代曾荣获“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卫生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1994年又荣获上海市机关事业单位“老有所为精英奖”,并被编入《中国当代名人录》。曾任松江县第七届人大常委会委员、上海市第八届人大代表。

4.八世骆春(1961年生) 为骆益君次女,现任上海市松江区方塔中医医院妇科名誉主任,上海中医药学会妇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顾问。松江区第四、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松江区首届领军人才,全国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从医40多年,充分吸取前辈的辨证思想与丰富的临床经验,师古不泥古,发扬不离宗,注重整体,病证结合,中西互参。治疗妇科经、带、胎、产、杂等疑难杂症,疗效显著,尤其擅长治疗多种原因引起的不孕不育症、癥瘕等。近15年来屡有创新,将骆氏外用秘方加以改良分型,结合现代仪器创建多途径的中医外治法,提高疗效。

在科研方面,主持和完成国家级课题项目1项,市级项目5项,区级项目2项,发表论文20余篇。主编《海派骆氏妇科治疗不孕不育症》,参编《全国中医妇科流派研究》《海派中医妇科流派学术研究》等著作。

二、学术思想

骆氏妇科在学术上宗《景岳全书·妇人规》、陈自明、朱丹溪、《傅青主女科》、叶天士、陈素庵妇科,以及唐容川《血证论》等,结合祖传《骆氏妇科指南》,强调妇人以血为本,以肝为先天;善用奇经理论治疗妇科疑难杂症,突出脏腑、经络辨证论治,重视整体观念,治血证注意调气机,治杂病重视肝、脾、肾,治月经病以调为主,养血为先。

1.四诊合参,问诊为要 骆氏认为问诊当居四诊之首要,因准确的问诊能全面系统了解病情、病史、症状及患者的就诊目的。掌握问诊的主动性和详尽性,重视问诊的技巧,并指出问诊应具有交流性、启发性和疏导性,帮助建立良好的医患配合和信任关系,并将获取的信息,准确快速地用于辨证论治中。

2.重视心身医学,强调药治与意治并重 女性由于感情细腻,情感丰富,情绪波动大,情志因素成为其相关疾病发病与发展的重要原因。骆氏认为,临床上如能根据患者的不同性格,掌握其心理状态,辅以心理治疗,强调药治与意治并重,往往可获事半功倍之效。

3.重视整体观念,立体思维,审因证治求本 中医的特点是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女性患内科疾病往往影响到妇科方面,妇科疾病又可影响到内科方面。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相互转化。故在诊治中,一定要重视整体观念,辨证思维立体化,审因证治求本。突出脏腑、经络、气血辨证,并以调理奇经作为治疗妇科病的重要手段。

4.汇通中西,互补互用 骆氏妇科主张师古不泥古,参西不离中,坚持四诊合参、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中西汇通,各取所长,互补互用,追求临床实效。实践中应将中医的宏观洞察与西医的微观分析相结合,将四诊八纲的辨证分析与现代仪器的检测手段相结合,将中医的病因病机与西医的病理变化相结合,这样才能确定病因、病机、病位,击中要点。

5.证病结合,辨析互参 在临床上一种疾病可分为不同的证型,一种证型可见于不同的疾病之中,因此临床要做到“证病结合、辨析互参”——即将宏观“辨证”与微观“辨病”相结合。当四诊未能得到辨证的依据或证已消而病未愈时,要无证从病而论治;当病因不明,各种检查未见异常而一时不能确诊疾病时,则应从中医辨证入手,无病从证而论治。具体应当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体质因素的不同,结合“病”的特点,研究“证”的变化,辨证论治,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6.注重正气,标本兼顾 骆氏妇科认为《黄帝内经》“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理念,与西医所说的免疫反应及中医“邪正相争”学说是不谋而合的。正气虚弱时可表现为免疫功能低下或障碍,病邪乘虚侵入而致病;当正气充足时免疫功能多正常,病邪就无虚可乘而不发病。据此,在治疗生殖免疫性相关疾病时往往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扶正以玉屏风散为基础,祛邪则或利湿清热,或化浊消瘀。

7.肝肾为纲,心脾为目,纲举目张 骆氏治月经病以调为主,养血为先。月经与肝、肾、脾关系密切,肝藏血,肾藏精,同为先天之本(女子以肝为先天,男子以肾为先天)。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统血。血虽生于心,然必得肝、脾、肾三脏功能的相互协调、相互配合才能完成从生化、运化到濡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作用。故在月经病的调治中,尤其对素体肝肾不足,或兼肝郁脾虚,气虚血少者,则肝肾同治,佐养心脾,通调冲任,相互资生,月事正常。

8.津血同源,痰瘀同治 骆氏认为津血之间存在着“津血同源”“津血互化”的关系,津血同源又是痰瘀同源的物质基础。痰和瘀在病理上关系密切,常由痰生瘀或由瘀生痰,痰瘀参杂,互为因果。妇人若调摄不当,痰饮与瘀血留滞冲任、胞宫、胞脉,则痰瘀互生,冲任失畅、胞宫胞脉功能失调,可导致诸多妇科疾病的发生。故在临证时应辨别痰与瘀之先后、轻重、标本,再根据临床辨证明确治法,在治痰时兼顾化瘀,或化瘀时兼顾祛痰,痰瘀同治,以防痰瘀互结,阻止疾病进一步发展。

三、膏方特色

膏方是中医用于防病治病、延年抗衰,历史悠久、功效显著的一种独特的调补方式。它既是中医的一大特色,更是一种文化,深受百姓的青睐。自古至今,医者也是思虑缜密而处方。俗话说“冬令进补,春天打虎”“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膏方文化已走进千家万户。虽然膏方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骆氏妇科始终秉持着家族传承的膏方调治三部曲的传统。

第一,甄别适合人群,补前先予开路,以利峻补(有邪则清邪开路,有虚则小投益剂,脾胃弱则醒脾开胃助运化)。第二,开具膏方,分析缜密,配伍周全。做到当面问诊仔细,四诊合参,记录详尽,另择充裕时间,静心分析,整理脉案,全面考虑,辨证论治,合理配伍,一人一方。第三,交方时务必详细教授熬制流程与要点(针对要求自家熬制者)、膏方的服用与储存方法,及注意事项与禁忌。骆氏养生心法:心情愉悦是健康的前提,气血充盈是健康的基础,肝肾充盛是健康的根本,脾胃强健是健康的源泉,预防为主是健康的保证。整个开具膏方的过程体现了医者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心身关爱、认真负责、医者仁心的中医精神。

1.膏方的辨治特色

(1)重视整体,立体思维。以天人合一,时空多维思维,将脏腑、经络及三因辨证紧密相连。内妇结合,肝肾为纲,心脾为目,溯本求源,方可效如桴鼓。

(2)衷中参西,证病结合。将中医的宏观与西医的微观相交融,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补中寓治,治中寓补;多法合用,杂中求和。

(3)辨气血虚实,审阴阳盛衰。虚则扶正,气血双补,实则疏化,攻补兼施。标本兼顾,纠其盛衰;调和阴阳,以衡为度;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4)强调妇人以血为本,以肝为先天。治月经病以调为主,养血为先。治血证注意调气机,闭经不尚攻伐;崩漏非专止涩,探本穷源,以求根治。

(5)善用奇经理论治疗妇科疑难杂症。因乙癸同源,精血相生,故冲任亏虚,补益肝肾,即补冲任,调养奇经。因津血同源,故冲任瘀阻,则痰瘀同治。标本兼顾,通调奇经。

(6)注重正气,必护脾胃。脾胃强,则正气足;脾胃弱,则正气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气所凑,其气必虚。骆氏膏方往往将补益正气,固护脾胃,扶正祛邪,强卫御邪放在首位。

2.膏方的配伍特色

(1)首用扶正祛邪,固表防邪之剂。骆氏膏方不拘泥于一味滋补,而是突出扶正祛邪,固表防邪,以补为主,纠偏祛病之法。组方选药周全,击中要点,兼顾次症。在注重固护脾胃,补益气血,填精益肾的同时,对虚实夹杂者,标本兼顾,调治并举。根据不同的疾病,或攻补兼施,或消补并进。常用八珍汤合玉屏风散居于方首,气血双补,扶正祛邪。如兼湿热带下为患,则配以清热利湿之剂;如因痰瘀癥瘕为病,则加用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之品。此举也体现了骆氏主张痰瘀同治之见。全方配伍始终渗透着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之理念,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之法术。

(2)善用血肉有情之品填补奇经。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二脉皆起于胞中,隶属肝肾而司女性生殖生理。故调治月经病、产后病,骆氏膏方往往都会选用鹿角片(霜)、阿胶、龟甲、紫河车等血肉有情之品填补奇经,并多脏并调,尤重肝肾。如治卵巢功能早衰者,常选用骆氏三子调冲汤做化裁,将其作为膏方配伍中的基本方,方中所用药对药组如紫石英、紫河车粉,菟丝子、枸杞子、桑椹子滋养肝肾,填补奇经;当归、熟地黄养血活血,调养冲任。

(3)酌用攻坚搜络之虫类药治疗顽疾。对于虚实夹杂之顽疾,如癥瘕、输卵管阻塞等,骆氏擅长酌情使用攻坚搜络的虫类药如山甲、蜈蚣、水蛭等助活血化瘀和消痰软坚之品,治疗痰瘀凝结之顽疾。

(4)喜用药食同源,一药多效之品。骆氏喜欢选用既能增强药效和补益作用,又可减少诸药苦味而改善口感的药食同源之材。如山药、白扁豆、龙眼肉、莲子、黑芝麻、核桃仁等及柏子仁、决明子、三七等一药多效之品。骆氏膏方中历来喜用药对甘草与大枣,既护脾胃,益气养血,又调解百草之毒,更祛诸药之苦以调味。

(5)必用理气醒脾护胃之味。在骆氏的膏方配伍中,必酌情加入健脾化湿助运,和胃理气之味,既减轻胃肠负担,利于膏药的吸收,又能有效防止膏方过于滋腻而引起碍胃,避免腹胀、腹泻及胃脘痞闷等不良反应。所以,每张膏方必须因人辨证选用白术、茯苓、陈皮、木香、砂仁、豆蔻、藿佩等味,使整张膏方动静结合,补而不滞,通而不散,气血顺畅,调养五脏六腑,濡养四肢百骸。

(6)选用胶类,视胶之特性灵活运用。使用胶类,则个性化选择。因阿胶偏具滋阴补血之特性,兼有养血止血作用,故在气血亏虚尤以血虚为甚的月经过多、崩漏等血证中,阿胶是膏方胶类的首选和主用胶类。龟甲胶、鳖甲胶两者均具养阴清虚热功效,但前者倾向于养阴清虚热,兼有补肾填精,壮筋补骨之功,后者倾向于滋阴潜阳,软坚散结之效。故大凡肾阴亏损,而见骨蒸潮热、腰膝酸软、崩漏、月经过少等选用龟甲胶,对兼有胸胁作痛、癥瘕积聚、瘿瘤等则选鳖甲胶。鹿角胶可补肾壮阳,填精生血,托创生肌,故男子虚劳精衰、腰膝酸软、眩晕耳鸣、阳痿及女子肾阳虚之闭经、崩漏不止或年老体弱、畏冷多病等则选用此药。此外,配伍胶类,还要视患者的体质与病情来选择单用一胶或多胶合用。单用则选阿胶,多胶合用根据患者的阴阳偏盛偏衰而定。偏阴虚内热者,可选阿胶、龟甲胶、鹿角胶,按3∶1∶0.6的比例选用;兼有癥瘕、瘿瘤者,可选阿胶、鳖甲胶、鹿角胶,按2∶(1~1.5)∶0.6的比例选用;阳虚为盛者,选用阿胶、鹿角胶、龟甲胶,按2.5∶1∶0.5或3∶1∶1的比例酌情调配。多胶合用以期阳中求阴,阴中求阳,阴阳互生,阴阳平衡。

(7)巧用糖的偏性,因人而异。自古膏方必加糖调味和助收膏。但糖有偏性,可单糖或多糖合用,因人而异。骆氏膏方以冰糖为首选,因冰糖性平,有健脾补中益气,润肺止咳化痰作用,且晶体结构有助收水成膏。常以冰糖配蜂蜜,用于脾胃不和,腹痛便秘,肺燥咳嗽,肌肤干燥者。以冰糖配饴糖(麦芽糖)用于脾胃虚弱,脾运不健,胃脘易疼,大便不实者。冰糖配红糖用于气血虚弱,中焦虚寒,寒凝血瘀的胃寒疼痛、痛经、癥瘕者。对于消渴患者则选用木糖醇、元贞糖、甜菊糖等。用糖量根据膏方中药的性味和患者的需求而灵活把握。 l1kzxMtRB5ECnm0SM8sEpf+Pm+4F5FSyd8Y/CVpspGhNYohk1gkRbbs39o4xIE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