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法律服务,本质上是一种产品。一种是服务者通过提供法律服务获取报酬,客户支付对价解决法律问题,这是法律服务的常态。而另外一种非常规意义上的法律服务——司法裁判,也是通过提供更加公正、高效、专业的裁判来达到司法之目的。尤其是在司法效率需求与日俱增的当下,市场经济对效率的要求和其他现实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效率即正义”,只是这种服务并非以赚取酬劳为目的。

“一个案例胜过一打文件。” 作为一种重要的“法治产品”,权威、规范的案例在统一裁判尺度、促进法律适用、提高办案质效、增强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获得感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案例是人民法院在法律适用过程中对审判经验进行总结的成果,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文件”,是最鲜活的法治“教科书”。 一个好案例可以在阐明法理逻辑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统一裁判尺度的功能,既可以为法官处理类似案件提供明确指引,也可以通过填补法律漏洞彰显立法意旨。

2024年2月27日,人民法院案例库正式上线并向社会开放。其收录的都是经最高人民法院审核认为对类案具有参考示范价值的权威案例,包括指导性案例和参考案例。伴随着人民法院案例库的不断建设和新《公司法》 的实施这两个重要契机的出现,本书将二者充分结合就显得更有意义。本书的创作基于过往公司法理论和方法的不断丰富及完善,公司法立法、相关司法解释以及会议纪要的实施,指导性案例、公报案例、人民法院案例库及其他典型案例的公布。作为一本立足于公司法相关案例并对其进行深入解读的作品,其面向的对象主要是法律从业者,每件案例均由【裁判要旨】【关键词】【案件索引】【基本案情】【裁判理由】【关联索引及新法条文变化】【办案指南】组成。以案例为载体,凝练裁判要旨、展示裁判观点、阐释司法立场,通过代表性案例的编写来体现法律规范的应有之义及适用过程中的尺度,以法律法规规范个案审理,以个案审理检验法律法规的适用与疏漏,达到互相深化、准确适用之目的。在编排体例上,根据指导性案例、公报案例、人民法院案例库案例的案由,参酌新《公司法》条文的次序,按照法律制度本身的内在逻辑联系,尤其是以股东权行使为主线徐徐展开,使案例之间更具紧密关联性与层次性,也便于读者更系统、完整地了解同一案由下相关条文在不同案例中的生动实践以及不同条文之间的体系阐释与逻辑印证。

事实上,于法律从业者而言,若要在某一个专业领域进行钻研,就必须兼备大量的案件办理经验及专业知识的积累,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和理论思维来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二者不可废一。虽然身份差异会带来视角差异、思维差异和技术差异,但并不意味着“没有共同的真相”。差异同时也意味着丰富和互补,意味着由部分整体不断集结成为更加全面的整体以及集结过程中可能激发的相互摩擦和增益。借用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在宏观上具有统一专业知识背景的人,通常以法律语言为媒介,通过对话,达到对于具体法律条文、案件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协调一致。事实上,这也是准确理解中国司法实践的需要。如果学者不关心具体的实践,那么即使理论再高深精妙也终将被束之高阁;如果裁判者不关心理论知识及具体的诉讼策略,有针对性地进行回应、说理,通常也难以让当事人及诉讼代理人服判息诉;如果代理人不关心裁判观点、具体结构和社会影响,那么也不太可能透彻分析具体的司法问题。作为生活在“法律世界”中的不同主体,均需要参与对生活中价值观念和规范的维护与建构。

面对近些年提出的提高公司制度供给质量、培育企业家精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投资者及利益相关者友好型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时代命题,不断涌现的譬如公司治理、公司资本制度、公司诚信体系建设、公司信息公开制度、公司责任和国有企业治理等相关问题,以及涉股东权利,公司人格否认,公司不特定利益相关者保护,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责任,公司解散、清算与注销登记责任等纠纷,均需在理念、观念和理论上有所建树,需要公司法增强制度的理性化、实践化,从法条的公司法走向实践的公司法。 此次公司法修订可谓“大修”,增、删、改条文非常之多。整体上无疑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对完善公司法律制度提出的各项任务要求,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

适逢新《公司法》实施,作为一本结合新法解读案例的专业类书籍,本书的特色在于,以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导案例、公报案例、人民法院案例库入库案例为基础,精选其中的涉公司案例。在整体脉络上与人民法院案例库公布的公司类案例案由顺序基本一致,主要涉及股东资格确认纠纷、请求变更公司登记纠纷、股东出资纠纷、新增资本认购纠纷、股东知情权纠纷、请求公司收购股份纠纷、股权转让纠纷、公司决议纠纷、公司盈余分配纠纷、损害公司利益责任纠纷、公司解散纠纷以及其他与公司有关的纠纷等。

为了保证对案例了解的全面性以及解读案例的准确性,我们通过检索人民法院案例库中与公司纠纷相关的参考案例,在中国裁判文书网等官方渠道找到了原裁判文书,并基于该裁判文书进行编写和加工。

“徒法不足以自行”,《公司法》相关制度的施行离不开其他法律法规及相关司法解释等的配套。为此,本书在【关联索引及新法条文变化】部分将案件适用的规定以及更新后的规定针对性列出,直观展现新旧《公司法》条文,便于读者快速掌握本次修订要点。

当然,本书的最大亮点是【办案指南】部分,占据近一半篇幅。在写作思路上,该部分基于案由即类型化的分析,借助同一类型案件或同一法条的不同争议点将裁判的焦点问题进行提炼、梳理分析与总结,以寻求法律规范的规范性、精确化解释,以及对部分规范的进一步细化,从而可以在类似情形下按图索骥,找到可供参考的法律解决方案,使原本抽象的法律条文在具体的案件中得以充分展开和诠释。在写作追求上,该部分试图融合《公司法》立法理论与实践,基于条文去深入阐释立法目的及规范要旨。在写作方式上,该部分呈现出既聚焦又发散的特点:聚焦是首要的,根据命题进行深度思考,层层递进,抽丝剥茧,以达到对条文尤其是个案中所引用条文的准确理解与适用;发散是必要的,对前期收集的资料,不仅包括学术观点的争议,也包括对同类型裁判案例的裁判分歧进行阅读、验证和比较,在此基础上给出最符合法律适用实践的答案。此外,在写作体例上,三级标题的形式要件基本具备,阅读体验感更强。

本书虽凝聚了诸多法律实务工作者以及学者的智慧与汗水,但因时间与能力所限,疏漏和不当之处亦难免。希望读者朋友在阅读时结合自身经验、认识和实践进行取舍,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提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更好地完善本书,鞭策我们更加努力。

是为序!

编者
2024年9月 TCt2DWs1A3mZlZAhhVSRA9i+jfmLJ5OsT7RxHgtcJxS3PsA1i7ag58RqKYszKIc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