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历史的巨匠
——走近阿诺尔德·汤恩比

在人类思想的星空中,总有一些名字如同恒星,以其宏大而深邃的光芒改变了我们仰望夜空的方式。阿诺尔德·约瑟夫·汤恩比无疑就是这样一颗巨星。他并非一位仅仅记录过去的编年史家,而是一位试图勘探历史深层结构、寻找文明兴衰普适法则的思想探险家。他用尽一生的心血,铸就了十二卷本的皇皇巨著《历史研究》,这部作品不仅是一部史学著作,更是一部宏大的文明交响曲,一部关于人类集体命运的沉思录。要真正理解这部著作的磅礴与深意,我们必须首先回到它的源头,走近这位历史的巨匠,去探寻是怎样的时代风暴与个人际遇共同塑造了他那独一无二的视野与关怀。

汤恩比于1889年诞生在伦敦,处于维多利亚时代巅峰、对自身文明充满无限自信的大英帝国的中心。他的童年与青年时代沐浴在一种坚定的进步信念之中,西方文明似乎正沿着一条不可阻挡的康庄大道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他的家庭背景为他提供了最优渥的智识土壤,他的叔父老阿诺尔德·汤恩比是一位声名卓著的经济史学家,使得“汤恩比”这个姓氏早已在学术界熠熠生辉;而对他影响更深的或许是他的母亲,一位毕业于剑桥大学的历史学家,正是她每晚在小汤恩比床前的历史故事,在他心中播下了成为历史学家的种子。他循着英国精英的经典路径,进入温彻斯特公学和牛津大学贝利奥尔学院深造,专攻古典历史,沉浸在古希腊与古罗马的辉煌与废墟之中。这段早期的学术训练为他日后的宏大比较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希腊与罗马的命运如同一个永恒的参照系,贯穿于他对所有文明的审视之中。

然而,命运为这位年轻的古典学者安排的并非一条纯粹的象牙塔之路。一场席卷整个欧洲的浩劫彻底颠覆了他的世界,也重塑了他的思想轨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如同一道撕裂天鹅绒幕布的闪电,将西方文明的内在脆弱与野蛮暴露无遗。汤恩比不再是一位旁观者,他走出书斋,投身于英国外交部的政治情报部门,并作为英国代表团的一员亲身参与了1919年的巴黎和会。他不再是仅仅通过故纸堆去研究战争,而是目睹了一个自诩为世界顶点的文明如何陷入自相残杀的疯狂。那些曾经只在修昔底德的著作中读到的关于雅典与斯巴达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同归于尽的故事,此刻仿佛正在他眼前活生生地重演。

这场战争的巨大创伤成为汤恩比思想的“创世纪”,在他心中激起了一个根本性的、令人寝食难安的疑问:人们引以为傲的西方文明,是否也会重蹈历史上那些伟大文明的覆辙,最终走向衰落与解体?这个曾经看似遥远甚至荒谬的问题,如今却变得无比真切和紧迫。他意识到,仅仅研究某一个国家或某一个时代的兴衰是远远不够的,这就像试图通过解剖一片叶子来理解整片森林的生命规律。要回答西方文明的命运问题,必须将视野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将全世界所有出现过的文明都置于同一片星空之下进行观察与比较。

正是这个宏伟的构想,这个源于时代危机的深刻忧思,催生了《历史研究》的写作计划。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构思,到1961年最后一卷出版,这部巨著的写作过程跨越了四十余年,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精力。这段漫长的写作周期也使得这部著作本身就如同一部活的历史,记录了作者思想的演变、深化甚至矛盾。汤恩比的个人生活也并非一帆风顺,他同样经历着人生的挑战与创痛,包括父亲的精神疾病、自身的抑郁困扰,以及日后长子的不幸离世,这些个人的苦难与时代的苦难交织在一起,使他晚年的思想愈发转向对宗教和精神力量的探寻。

这一切都为我们理解《历史研究》提供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背景。它不是一部冷冰冰的学术分析,而是一个身处文明危局中的智者为自己的时代寻找诊断与出路的呕心沥血之作。他从一个专精于古典历史的学者被迫转变为一个审视全球文明的宏观诊断师。这个转变并非出于纯粹的学术野心,而是一种深沉的责任感,一种试图通过理解过去来拯救未来的使命感。他既是西方文明体系的内部精英,在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等机构担任要职,深刻地参与着这个世界的构建;同时,他又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将自己所处的文明置于解剖台上,进行冷峻的甚至是悲观的审视。这种独特的“身在其中,又力图超越其上”的视角赋予了《历史研究》一种独特的张力与魅力。他既是自己文明的诊断医生,又是这位病人本身。这种双重身份解释了他笔下的紧迫感、宏大视野以及某些不可避免的时代局限。因此,当我们翻开《历史研究》时,我们不仅是在阅读一部关于历史的著作,更是在倾听一位世纪老人的心灵回响,他将个人命运与时代命运、学术探索与精神求索融为一体,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既壮丽又发人深省的人类文明全景图。 cPm2rwNNBU9R+YO4NtUkwjcQE8Yd5e9HFDPn9rRpN/FXkakVmrMiAtauXVDgc41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