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说,出生后不久,动物会经历一个被称为“关键期”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它们会对所处的环境变得敏感,同时学习重要的生存技能。而人类也会经历这样的时期。和处于关键期的动物一样,人类幼儿在0~6岁的时期被称为敏感期,这一时期幼儿的感受能力会得到大幅提升。具体表现为肢体和五官等感觉器官会变得十分敏锐,对语言、数字和秩序等(人类文明的产物)抱有强烈的好奇心。
因此,蒙台梭利教育法提倡在这一时期彻底做到以下几点。
·让儿童自己去选择想做的“工作”。
·让儿童沉浸在这份“工作”之中。
·允许儿童将“工作”做到自己满意为止。
蒙台梭利教育法中所谓的“工作” 指的是一连串琐碎的手工作业,比如用剪刀裁剪、根据大小和长度对东西进行排序、用胶水粘贴、用线缝制等。 然而,老师不会推荐或者强迫儿童进行工作。只有在看到别人做这样的手工作业后,儿童表现出“我也要做”的意愿时,老师才会问出那句“你想试试吗”。
除此之外,在蒙台梭利教育中,老师不会通过生动的语言详细讲解各项工作的具体做法,而是通过逐一拆解每个动作的方式,来向儿童进行展示。为了掌握各个动作,儿童会全神贯注地观察老师的每个步骤,目光紧紧跟随老师。
在这个过程中,儿童会自己思考,为了接近老师所做的示范,他们会一遍又一遍地让四肢和指尖动起来,直到自己感到满意为止。
儿童把一个复杂的动作(当然,对于大人来说是相对简单的)拆解成一个又一个小的动作,将自己的动作和老师的示范动作进行对比。同时,认真地将这个模仿的过程贯彻到底。经过一段时间全神贯注地工作,儿童会在某一时刻突然回过神来,脸上流露出平静且充满成就感的表情,这意味着他们完成了自己的“工作”。在整个过程中,工作 开始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都是由他们自己决定的 。而将自己的能力百分之百发挥出来的这段宝贵的体验,会成为记忆,深深地刻在他们的脑海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