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与中华文明的演进逻辑

自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人类在横亘数千年的漫长演进历程中不断地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文明。文明的创造呈现了人与世界的复杂关联,人类文明进程中纷繁多变的现象也为各个民族留下了诸多理论困惑。各个民族文明如何在共生共存的境遇中摆脱对立与冲突,在差异化和多样性中找到既具有自身民族特色又符合人类文明一般进程的文明发展之路?这迫切地需要科学的理论对其做出系统的回答。在批判吸收前人文明观的合理成果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阐述了前资本主义文明的特征,批判了资本主义文明的危机,提出了关于现代文明转型的伟大构想,最终实现了人类文明观的根本性变革。中华文明蕴生、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文明和谐思想,是其绵延五千多年的精神宝藏。中华文明和谐思想通过一系列道德观念、伦理原则、社会秩序来落实与维系。具体来说,仁爱、礼敬、正义等观念是礼的秩序中最核心的要素。它们渗透在中国人对他人、对共同体的态度,中国对其他族群与文明体的态度,乃至中国对世界秩序的理想追求中。它们在五千余年的文明史中发挥了深刻和悠久的稳定作用,实现了人与人、人与社会、文化与文化、人与天地自然的和谐共生,实现了人性美德、社会风俗与文明品格的升华。通过与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实现了中国化,由此开启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中华文明的现代重塑中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人类文明的进一步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tO5i9j7VGNRPBsaO3F+fwgZVEAz8KLRFqsstLLxR8gfpp/YhGLYRdBeVzIyw3Zt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