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5章
我不敢回家

和往常一样,我提前半小时来到热线值班室,先准备好一晚上需要喝的热水,泡好茶,放好水果,然后拿出值班专用的记录本。在我按照自己的工作习惯把一切准备就绪后,打开系统登录工号,开启今晚的工作。

因为我在学校工作,所以平时接触的学生和家庭关系的个案也比较多。据《中国统计年鉴(2023)》的数据,2023年全国离婚人数高达433.9万对,离婚率攀升至3.09%,离婚似乎已经成了一个“稀松平常”的现象。据此推测,遇到类似原生家庭影响的青少年相较于以往也有所增加。今天的这通来电就能告诉我们,坏脾气的爸爸,以及父母离异与家庭重组这样复杂的关系,有可能会对孩子造成什么样的心理伤害。

00:07,电话铃响了。

“你好!这里是杭州市心理援助热线……”这是我们标准的开场白。简单的问候之后,以开盲盒的心情等待着对方的回复,想着对方会向我倾诉些什么。

“你好,我叫小艾,我平时的心情比较抑郁,因为我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家里人都不怎么管我的。我去找过我们学校的心理老师,老师给了我这个热线号码,说我可以给你们打电话,和你们倾诉一些事情,心情就能好一些。”小艾直接切入主题。

这个女孩的声音带着几分畏缩、几分稚嫩,让我感觉她是一个胆怯的孩子,且年龄偏小,于是,我先和她确认了一下年龄:“嗯,你今年多大了?”

“14岁,上初二。”

由于小艾给出的“心情抑郁”“单亲家庭”等信息指向性不够明确,因此我沿着她的思绪引导道:“你刚刚说你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心情也不好,想通过倾诉让自己心情好一些。你现在有什么想对我说的吗?”

“在我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异了,我跟爸爸生活。他经常打骂我,不怎么管我,我觉得有一些问题。”小艾停了停,似乎这让她心里很难受,等她调整了一会儿后接着说道,“在别人和我谈起我的家庭时,我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会发怒,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在和同学们玩的时候,我们也不是很融洽,可能是我心理有什么问题吧!”

从小艾的叙述中,我能感受到她的无助和不知所措,还能感受到她想改变的欲望。我之所以用“欲望”这个词来表达我的感受,是因为我觉得小艾是在求生本能的驱使下打来电话的,是她在万般无奈之下的选择——有期许,但又不敢抱有希望。

我和小艾慢慢地交流了一会儿,大体了解了她的一些情况。小时候父母离异,小艾在爸爸作为监护人的单亲家庭中成长,爸爸的教养方式简单粗暴,两人互动困难,爸爸经常对她漠不关心。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小艾难以感受到被理解、被关心、被接纳的美好,更难以建立自尊、自信,逐渐将爸爸的态度和评价内化为自我的一部分,长大后出现自卑、孤僻、内向、压抑的表现,我想这也是她和周围人难以建立良好关系的重要原因。根据我们接触的大量案例可知, 原生家庭存 在问题的孩子,最直观的表现之一往往是其人际关系存在问题。

对于小艾的这种情况,除了鼓励她做一些积极行为外,当下最好的处理方法就是帮助她发现和谐的人际关系。因此,我选择将话题引导到同学关系上。我说:“嗯,所以你也意识到这会影响你和同学的关系,这非常好,你今天打电话来咨询就是改变的开始,也是你变得更好的开始。我很想了解一下,在生活中,你有没有比较要好的朋友?”

“我的朋友不多,只有一个,我也不太喜欢交朋友。我脾气差,别人也对我敬而远之。”处于青春期的她,放大了源自单亲家庭造就的一些性格特点,她似乎也在无意识中给自己贴上了这些标签,影响了她的社交行为。

小艾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坏脾气和目前的精神状态均与她的单亲家庭有关系。事实上,在当今社会,类似小艾这种情况并不罕见——父母因关系不好而离异,从而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我安慰小艾说:“你现在年纪还小,父母离异对于你来说确实是一件大事,如果我在你这么大的时候遇到这样的事,肯定也会不知所措、心情很差的。”我在肯定了她想法的同时,也希望她能明白,每个人遇到这样的情况都有可能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这不是她的个例现象。

“我心情真的很差。”小艾的声音里满是沮丧。

我本想与小艾围绕着她的人际关系展开探讨,但她一直困在自己的情绪中,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家庭事件的不满,似乎内心有很多需要宣泄的情绪。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说明她还没有解决好这个部分的问题,所以为了掌握更多的相关情况,以及帮助她理顺自己的困惑、明确自己的需求,我选择调整了当下的咨询思路,顺着她的需求引导:“小艾,刚刚你说了家里的问题,那你能描述一下你现在的具体情况吗?”

小艾沉默了一会儿,有些不好意思甚至有些愧疚地说了一句:“我不知道现在是什么情况,就是很乱!”

我感觉她好像无法概括她想表达的,于是引导她:“最近一段时间,是否有什么事让你很在意或者很困扰的?你可以和我具体说说吗?”

这句话像是让小艾打开了郁结之处,把内心的想法倾泻而出。她说道:“我每次踏进家门都感觉很害怕,宁愿放学和朋友一起玩到很晚也不敢回家。每次要拿钥匙开家门的时候,我都很想让时间停在那儿,我害怕进门,特别特别害怕。”

我心疼这个女孩,安慰她道:“我能感受到你的无助和恐惧,明明是自己的家却又不像家,我为你感到难过。”

围绕着“不敢回家”这个主题,她的条理性似乎变得清晰起来,勾起了更多的伤心事。“爸爸在生活、学习、社交各方面都不怎么管我,更不顾及我的情绪和内心感受。他脾气很差,喜怒无常,经常一不顺心就打我、骂我,我就是他的出气筒。就在前几天,爸爸因为一件小事误会我了,然后就骂我。我心里气不过,也对他发起火来,我们俩越吵越凶,他还说他后悔生我、养我,我们闹翻了。后来我想缓和我们之间的关系,但他并不领情。”她的语气中夹杂了很复杂的情绪,既有生气、不甘,又有害怕、担忧。她停顿了一会儿,继续说道:“自从爸爸给我找了一个后妈之后,我的生活变得更糟了。之前,我放学后都是一路小跑跑回家的,觉得家是我的归属,让我感到很幸福;现在我觉得家很恐怖,不敢进去。我真的感觉受不了了。”

这对父女间的日常交流缺乏深入的沟通和情感交流,爸爸又组建了新的家庭,小艾感觉自己仿佛成了多余的,找不到归属。我回应她道:“你太不容易了。”

提到后妈,小艾满腔恨意:“那个女人对我一点都不好,还常跟我爸说我坏话,我和她的关系很僵。我家的关系现在比较混乱,我爸和后妈经常吵架,有时候会吵好几个小时。那种要爆炸的火药味很浓,我试着去缓和,但缓和不了。”小艾轻轻地强调了一下,“而且,这样的情况会一直持续下去!”

“我真的很心疼你现在的处境。”听了小艾的倾诉,我能深切地感受到她的彷徨和无助,她失去了最后的港湾,甚至让她害怕回家了。重组家庭往往会出现家庭成员内部的权力斗争——在小艾的家中,后妈和小艾争夺爸爸,且小艾显然处于下风。后妈的出现,让原本就很紧张的父女关系进一步恶化,小艾还要面对爸爸和后妈的争吵,但又无力改变。

对于小艾来说,家就是她的全世界。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家是幸福温馨的,小艾同样如此。她很认同自己家庭成员的身份,容易把家庭问题归咎在自己身上——这也是很多离异家庭孩子常有的错误认知。我需要告诉小艾她是无辜的,于是我对她说:“如今,离婚是一件很普遍的事,你父母离婚并不是你的错,这是父母的事情,你不需要为他们的决定买单。”

电话的那边很安静,我能感受到小艾在思考些什么。

由于我没法对她进行家庭干预,也无法和小艾的爸爸沟通,因此我决定接下来把关注点放在小艾身上,引导她减少家庭的负面影响,过好自己的生活。我温柔地对她说:“我知道你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家庭氛围,这是你作为家庭的一分子该做的努力。不过,你还是一个小孩,有很多大人的事情不是你能改变的,因此,你目前能做的就是照顾好自己,然后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小艾想了想,很干脆地回答道:“对!我也没必要再去协调他们之间的关系了。”

她的用词和回复速度让我有些惊讶,但想想她的经历就不难理解了。随后,我们又在电话中聊了很多。我静静地听着她的倾诉,在适当的时候同她一起梳理思路。在对话中,我感受得到她是一个内心非常细腻敏感的孩子。

我问她:“你现在和爸爸的关系怎么样?你平时在家说话吗?”

“平时我回到家后还是会主动地和爸爸打招呼、聊天的。我的学习成绩不好,但也不会像那些坏学生一样摆烂,我还是很努力地学习、考试,我想让他开心,这样他才能搭理我。”

我认真地倾听小艾诉说着自己的努力,爸爸再婚后,她被迫接受了一个让她更加难以应对的人际环境,她变得敏感,而且在家谨小慎微、察言观色,尽量不引发家庭矛盾和争吵。我为她的这份“懂事”感到心疼。

随着通话的推进,我对她的情况和她的需求有了更多的理解,但我也很疑惑:小艾并没有提到她的妈妈,而且爸爸是否有温和的一面?我纵有思绪万千,但还是强忍着好奇心不去探究,因为热线的时间有限,我需要把时间放在对她来说重要的部分上。

我对她当下的情况表示认同,也肯定了她的需求,但因为我从未体验过她的遭遇给她带来的内心痛苦,所以我很坦诚地和小艾说道:“我对你的情况有了一些了解,我感受到你现在在家里生活得不幸福,主要原因是和爸爸及后妈的沟通存在问题。我非常理解你渴望美满家庭的愿望,每个人都希望有爱自己、疼自己的完美父母。然而,很多父母有自己没有解决的问题,但因为他们是大人,你是孩子,你的立场和角度都是被迫接受的位置,所以你很难与他们沟通。”

说到这儿,小艾非常认同并且快速地给了我肯定的反馈:“是的!”听她的声音,她似乎是第一次被人理解。

我继续说道:“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你看看有没有哪位长辈是你可以信任的,而且这个人能对你家里的情况做一些调节的,你可以去找他帮帮忙。如果你们三个人能一起接受家庭咨询,会给你们带来更大的帮助。家庭关系不好从来都不是某一个人的事情和过错,需要大家一起努力改善,我相信你爸爸和后妈也希望家庭和睦。”按照心理热线的工作规范,我很少在咨询的过程中给出直接建议,但是面对未成年的小艾,我还是说出了我的想法,这对于她来说很重要也很需要。

“好,我争取找机会试试。”不知道是因为她刚刚痛快地发泄了内心的不安和困惑,还是因为她找到了她觉得可行的办法,我从她的这句话中感受到了一丝力量感,这让我顿时放松了很多。

“好的,那我们今天先到这里,后续如果有需要你可以再打电话来,我们热线的其他咨询师也会为你提供帮助。”很希望我与她的沟通能够成为她迈出树立信心的第一步,考虑到这样的问题肯定不是一下子能解决好的,长年累月的家庭矛盾是需要足够的时间才能化解的,所以我很自然地告诉小艾,后续如果有需要就可以继续来找我们一起商量。

“那就先这样吧,我也要睡觉了。谢谢叔叔,晚安。”

听着小艾相对轻松的回复,我微笑着对她说:“晚安!”

接线员手记

挂掉电话后,已经是凌晨1点。我喝了点水,随手拿起点吃的往嘴里塞了一口,一边补充体能,一边梳理记录着咨询的信息。对面是灯火通明的急诊室,光线透过值班室的窗户照射进来,今夜我和同事们又一同在一线奋战。

就像小艾这样来自离异家庭的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心理问题的挑战,这些问题可能会对他们的情感、社交、学业、未来规划乃至信念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幸运的是,因为小艾内心的善良和温柔,所以父母离异和爸爸再婚的负面影响仅局限于她自身情绪、学习和人际交往方面,在未来规划和人生信念等方面暂时没有表现出负面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关注并重视这些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在电话中,我一边和她一起消化情绪,一边试着和她探讨问题解决策略,调动她的有效资源。对于离异家庭的孩子,我们还需要帮助他们树立一个正确的认识,即父母离异是因为大人之间的感情破裂,而不是因为他们导致的,并向他们表达父母离异后,父母仍然会爱着孩子,这一点非常重要。同时,孩子会对父母的人际交往行为模式进行复刻,这导致他们的社交能力普遍偏弱,我们要加强离异家庭孩子自我效能的培养,以促进和提升其人际交往能力。 LOmwhj/U4726bvXxvpcRiw9x7KzQIZBGCGMgwJFmHmz6mWwTHa/cmv42Uuksm6TZ

pictur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