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案例5
看,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如何创赢未来

核心阅读

自2016年上海松江区启动建设G60科创走廊以来,G60科创走廊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持续加大创新力度,着力推动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人才链加速融合,资源要素配置能力、服务辐射带动力大幅度增强,在科技和产业创新上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含科量”迅速飙升。截至2024年5月,G60科创走廊九城市GDP占全国比重上升到1/15;研发投入强度均值达到3.77%;高新技术企业数占全国1/7,累计增幅超过2倍;PCT国际专利申请数量占全球2.59%;科创板上市企业数超全国1/5,进出口总额占全国比重超1/8。《2023年度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协同创新指数》显示,G60科创走廊科技人才流动、专利输出等对长三角的支撑度达到40%,G60科创走廊以占比0.065%的城市数量,创造了约3%的科创成效。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在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下,G60科创走廊加速崛起,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科创活力。

G60是一条高速公路的简称,东起上海松江,一路延伸至云南昆明。

2016年5月,松江提出“G60科创走廊”的概念,沿G60高速公路布局科创及先进制造业。自此,G60科创走廊不断延伸。

2017年7月,松江与G60沿线的浙江嘉兴、杭州携手,成立跨区域科创走廊。

2018年6月,G60科创走廊再次扩容,以沪苏湖铁路、在建的商合杭铁路为纽带,又连接了江苏苏州,浙江湖州、金华和安徽合肥、芜湖、宣城,九城(区)至此成形,正式启动了协同创新之路的建设。

2019年5月,G60科创走廊建设被写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标志着G60科创走廊正式上升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平台。

2020年10月,科技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方案》,赋予了G60科创走廊“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先进走廊、科技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的先试走廊、产城融合发展的先行走廊”的战略定位,明确到2025年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创走廊和我国重要创新策源地。

2021年3月,G60科创走廊被写入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要瞄准国际先进科创能力和产业体系,加快建设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和沿沪宁产业创新带,提高长三角地区配置全球资源能力和辐射带动全国发展能力。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由此迎来新的重大发展机遇。

2023年5月25日,推进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创生态建设大会在上海市松江区召开,会上发布了《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创生态宣言》,揭牌成立了中国电信工业产业研究院长三角院等创新要素合作平台。

2023年,科创走廊九城市贡献了全国1/15的GDP、1/7的高新技术企业以及超1/5的科创板上市企业。

2024年,科创走廊九城市GDP总量达9万亿元人民币,约占全球经济总量的1.1%。

回望G60科创走廊的崛起之路,跌宕起伏却扎实有力。

汇聚科创企业和人才为创新加速

2016年,松江7万平方米的园区已经建好,却少有企业入驻。有了G60科创走廊概念后,区域科创要素集聚度明显提升。短短几年,园区一扩再扩,在松江的园区面积已超过37万平方米,入驻企业超过500家,集聚人才超过5000人。

在G60科创走廊标志性建筑科创云廊周边,有16个城市在此设立科创飞地。伴随着这些科创飞地而来的,则是一系列科创企业和一批批科创人才。这些企业与人才的汇聚,又为科创成果的诞生奠定了新的基础。

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发布的G60科创走廊5周年研究报告显示,自启动建设以来,九城市主要指标占全国比重不断提升:GDP从1/16上升到1/15,登陆科创板企业占全国1/5,进出口额占全国1/8。

不仅科创企业的数量在增长,科技项目的质量也在提升。

非人灵长类克隆猴模型已在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落户,新型类脑智能系统、智能人形机器人等项目顺利推进。此外,腾讯也将科恩、优图实验室落户松江。

聚焦“四个面向”,G60科创走廊实施关键技术联合攻关机制,共建一批高能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克隆猴、量子通信、人造太阳、大硅片等重大原始创新成果涌现。

九城市积极推动《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合作机制》和《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合攻关行动方案》落地实施,聚焦生物医药、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跨区域组织联合承接关键技术攻关重大任务,开展重点产业领域跨区域“揭榜挂帅”。

建立区域协同机制为创新提效

G60科创走廊建设有着明确的愿景:打造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先进走廊、科技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的先试走廊、产城融合发展的先行走廊。为推动这一目标达成,三省一市的9个城市如何跨越行政区划协同发展,成为一道新课题。

以往的创新园区大多是独立的,而G60科创走廊逐步形成跨区域的创新生态。当然,创新的业态和生态不会自然发生,要进行有效组织。

为此,推进G60科创走廊建设的专责小组及联席会议成立,并特别建立了联席办,九城市同时抽调人员一起在松江集中办公,有效推动了协同发展。

在有效的组织之下,产业分工更加清晰,协作更加顺畅。

本区域协同在推进。过去,松江各街镇基本上各自为战,对于项目,大多是抢到篮里就是菜,产业容易同质化。G60科创走廊概念提出之后,松江区就设定了一廊九区的产业地图。每个片区产业分工明晰,招商更加有序。根据规划,洞泾将主要发展人工智能以及在线经济。短短几年,这个小镇已经集聚了233家人工智能企业。

跨区域协同在加深。时任杭州市副市长胥伟华介绍,依托G60科创走廊,浙江大学等高校与江苏苏州,浙江嘉兴、金华,安徽合肥等城市共同打造了一批高水平创新平台,比如梦想小镇沪杭创新中心等。上海松江、浙江杭州等G60科创走廊城市在产业上已深度融合。

2023年5月25日,推进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创生态建设大会召开。时任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曹路宝说:“苏州距离松江不远,苏州地铁即将与上海正式相连,这种连接将激发更多可能。”时任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虞爱华说:“G60科创走廊的发展让我们受益匪浅,我们要主动靠上来、融进去。”

构建开放共享生态为创新护航

G60科创走廊的科创生态是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而且开放共享、共建共生,具有持续科创动力和更优营商环境。

用市场化、法治化的方式调配科创资源,是G60科创走廊的一大特色。

“‘用于中功率新能源模拟测试平台设计开发’项目,起拍价380万元,加价幅度为5万元人民币或5万元的倍数,请出价。”5月22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第五届科技成果拍卖会举行。几分钟后,该项目顺利成交。

把技术价值最大化,并以市场化方式让它流动起来,这是G60科创走廊的重要目标。让创新成果加速转化,让创新要素破壁流动,已成为九城市的共同行动。

在载体建设方面,九城市已成立首批11家G60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36家G60科技成果转化矩阵、43家G60科创路演中心联合体、“G60科创云”线上全要素对接平台、G60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和联盟等。

为确保科技成果得到保护,G60科技成果转化体系集聚了国家知识产权国际运营(上海)平台、上海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苏州工业园区、安徽创新馆等一批高能级创新合作载体;为确保机制灵活有效,《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建设和管理评估办法》出台实施,G60科创走廊科技成果转化已经迈入项目化、清单化、制度化的新阶段。

做优保障服务为创新守好大后方

金融是科创的重要支撑,在三省一市金融监管部门的支持下,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构建起债权、股权、基金等联动的金融服务生态,为科创企业提供全牌照、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打造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

截至2023年6月,九城市联动发行科创债73单、累计发行金额467亿元,绿色债98单、累计发行金额794亿元,占同期全市场发行总量的1/6。开发运行G60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吸引有效注册企业95万余家,入驻金融机构526家,达成授信融资金额超2.46万亿元。成立G60金融服务联盟,涵盖银行、券商、基金、保险、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头部机构448家。

为强化对科创企业的投资,G60科创走廊设立了长三角首只由国家引导基金参与、九城市共同出资、社会资本投资的跨区域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基金总规模100亿元,首期募集20亿元,已开始投资科创企业。

随着G60科创走廊的建设,人才导入效应也开始显现。为解决人才居住问题,松江着力创新土地供给模式,引入市场化主体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在泗泾镇,一个由5幢高楼组成的社区——有巢国际公寓社区泗泾店引人注目。华润有巢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样的公寓模式已在G60科创走廊城市复制推广。

科创生态的基础是连接,科创走廊的基础也是连接。G60科创走廊开启了协同发展的新路径,连接各方,G60科创走廊建设将继续有力推进,加速崛起。

思考讨论

1.G60科创走廊从2016年启动建设到如今硕果累累,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所依靠的是什么?

2.以往的创新园大多是独立的,而G60科创走廊为什么会选择跨区域协同发展?这种发展模式对科技创新有哪些影响?

3.你认为什么是好的科创生态?如何构建好的科创生态?结合本案例谈谈你的看法。

教学建议

本案例主要适用于第六章第一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部分的辅助教学。本案例主要介绍了G60科创走廊自启动建设以来,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导向,打破壁垒,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构建协同开放格局,为全国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发挥先行示范作用。

■组织教学建议

第一,为了使学生清晰把握G60科创走廊建设发展的过程及具体成就,授课教师可在案例导入环节为学生播放视频《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七周年系列报道》中的相关内容。该系列报道的内容较多,可以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与教学主题和案例内容密切相关的部分展示,使学生系统把握G60科创走廊如何一步一步从一条地理上的高速公路蝶变成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重要平台,使其深刻认识到,在G60科创走廊崛起的过程中,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第二,重点引导学生理解驱动G60科创走廊快速崛起的“双轮”。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是驱动G60科创走廊发展的“双轮”。在科技创新方面,G60科创走廊从平台共建、科研资源共享、关键技术共研、成果转化共投等方面构建科技协同创新体系,在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上作出突出贡献;在制度创新方面,G60科创走廊打破壁垒,打造跨区域协同创新格局,构建开放共享、共建共生的科创生态,强化要素保障,服务企业创新。在深入分析案例的过程中,授课教师需将以上两点讲清楚。

第三,在组织讨论环节,授课教师可以就什么是“好的创新生态”的问题与学生展开讨论,以G60科创走廊的发展规模和成绩说明构建开放共享的科创环境的重要意义。通过本案例不难发现,以市场化、法治化的方式调配科创资源,是G60科创走廊的一大特色。授课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谈这一制度创新的具体做法以及实际效果,并启发他们进一步思考,这一系列举措是如何让G60科创走廊发展走上“快车道”的,进而使其把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的深刻内涵和内在联系。

第四,注意引导学生把握G60科创走廊的服务保障和体系支撑相关举措及其意义。授课教师需以层层深入的方式引导学生把握,G60科创走廊通过构建多维度综合金融服务矩阵,建立互认互通的人才合作机制和质量标准常态化交流机制,改革和创新优化科创环境,为G60科创走廊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通过本案例要使学生明白,科创生态的基础是连接,科创走廊的基础也是连接,必须基于有机整体的视野去认识和发展科创区。

■总结提升建议

第一,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乎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发展理念的正确与否,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的成效、质量乃至成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基于对国内外发展大势的深刻分析、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深刻思考而提出的。这五大发展理念是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必须统一贯彻,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在本案例中,G60科创走廊的推出和崛起都源自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从2016年“G60科创走廊”概念被上海松江区提出开始,沿G60高速公路科技创新及先进制造业的布局便已铺开。2017年,以协调、共享理念为引领,上海与嘉兴、杭州携手,成立跨区域科创走廊,奏响区域协同创新的序曲。2018年,G60科创走廊以开放的发展理念再次扩容,苏州、湖州、金华、合肥、芜湖、宣城的加入,正式开启九城协同创新崛起之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G60科创走廊加速腾飞,为全国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发挥先进示范作用。2021年,G60科创走廊被写入国家“十四五”规划,迎来新的重大发展机遇。

第二,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国家发展全局中居于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等各方面创新,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下,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居于核心地位,是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所在。创新本身是一项系统工程,科技创新是战略博弈的主战场,而制度创新则是基础支撑,是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环境的关键一环。因此,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满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需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本案例中,G60科创走廊能够实现加速崛起主要得益于对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的坚持。在科技创新方面,G60科创走廊实施关键技术联合攻关机制,共建高能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克隆猴、量子通信、人造太阳、大硅片等重大原始创新成果涌现,九城聚焦生物医药、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关键技术攻关方面作出重要贡献。在制度创新方面,G60科创走廊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坚决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多部委联合制定顶层规划,建立“央地联动、区域协同”合作机制,推动构建共商、共建、共享的跨区域合作发展格局。

第三,科技创新不是孤立的活动,构建开放共享、共建共生的科创生态,形成协同开放的发展格局,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必要支撑。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是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在实践中必须统一贯彻,如果顾此失彼就会影响发展的质量和速度。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必须有好的科创生态的支撑,而好的科创环境绝不是孤立、封闭的,而是开放共享、共建共生的,也就是说,在科技创新实践中同时需要践行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本案例中,G60科创走廊特别强调开放共享、共建共生的科创生态的建设,用市场化、法治化的方式调配科创资源。为了让创新成果加速转化,让创新要素破壁流动,九城成立首批11家G60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36家G60科技成果转化矩阵、43家G60科创路演中心联合体、“G60科创云”线上全要素对接平台、G60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和联盟等。九城联合的行动,使G60科创走廊形成协同联动、优势互补、要素对接、资源共享的优质创新生态。

第四,人才是第一资源,科技创新靠人才,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同样靠人才。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最优先的位置,大力建设战略人才力量,着力夯实创新发展人才基础。人才的引进、激励、培养和服务都是打造好的创新生态不可或缺的工作。在本案例中,G60科创走廊通过构建多维度综合金融服务矩阵,建立互认互通的人才合作机制和质量标准常态化交流机制,改革和创新优化科创环境,使其人才导入效应逐渐显现。为解决人才居住问题,松江着力创新土地供给模式,引入市场化主体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为创新人才、企业做好服务保障,为其守好大后方,才能使人才资源竞争优势不断显现出来。

■案例启示

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是保障数字经济竞争优势可持续的重要砝码。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发展环境和条件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因而发展理念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不断探寻新的增长动力和发展路径,消除一切不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充分激发创新潜能和市场活力,构建开放共享的创新生态,才能为创新提供可持续发展动能,才能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G60科创走廊从一条高速公路蝶变成改革创新的新思维和新能力,再到成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重要平台,正是得益于其立足不断变化的发展环境和发展格局,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不断探索区域高质量协同发展新路径。高质量发展和新发展理念既一脉相承,又内在统一,贯彻新发展理念就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 OC7sEtY7gsk0jpRIUPB0lsO7GD0Tc/rm66HbNT6ZBTnvuUiROelVNTKmAPgLbkt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