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有一座特殊的城市,到2025年,拟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到2035年,拟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到21世纪中叶,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这座城市就是深圳。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拉开了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的大幕。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是党中央赋予深圳的重大使命、重大任务、重大机遇。至2024年,五年来,深圳全面纵深推进先行示范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从经济总量站上3.46万亿元,到在全球招商大会释放强大“磁吸力”;从“20+8”产业集群横空出世,到集中连片区域开发建设“改天换地”;从扎实落实“百千万工程”部署,到推动深港澳更紧密务实合作,让大湾区核心引擎持续轰鸣……深圳,在改革开放最前沿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用先行示范区建设的生动实践,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得通、走得对、走得好。
深圳,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因改革开放而强。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改革开放的序幕。
1979年的春天,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深圳经济特区由此诞生。
2019年,步入不惑之年的特区肩负起新使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2020年10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强调,“深圳要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提高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能力和水平,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新格局,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丰富‘一国两制’事业发展新实践,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至2024年,先行示范区已然5岁。
五年来,深圳对标高质量发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五大战略定位”,在经济、社会、民生等一系列领域改革突破、创新先行、示范引领,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样本,一组数据勾勒出先行示范区的模样。
这五年的步履,铿锵有力;这五年的成绩,有目共睹。
数据最有说服力。2021年,深圳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万亿元大关。2023年,深圳地区生产总值为3.46万亿元、增长6.0%,经济总量稳居全国第三,亚洲第四,全球城市前十。更为重要的是,深圳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2%,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8.8%,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41.9%,深圳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连续两年实现全国城市“双第一”。2023年,深圳市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由2019年的7355.6亿元增长至9921.7亿元,年均增长达到7.8%;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1.45万亿元、占GDP比重由2019年的37.7%提升至41.9%,分别高于全国、广东全省3.8、4.5个百分点。2024年上半年,深圳又交出一份亮眼的答卷——地区生产总值为17302.22亿元,同比增长5.9%,超过全国及广东全省平均增速,在一二线城市中稳居前列;累计进出口2.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1.7%,创历史同期新高,占全国、广东全省的比重分别为10.4%、50.4%。值得注意的是,自1993年起,深圳的出口规模已连续31年居全国第一,且出口优势仍在持续扩大。
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深圳医学科学院建设取得新进展;光明科学城、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等建设提速;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5.81%……五年来,深圳持续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创新动能更加强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不断壮大,2023年总量已突破2.47万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1.59万件)连续20年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2023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1880.5亿元,占GDP比重5.81%,仅次于北京,位居全球第二。截至2024年8月,深圳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74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2.47万家,其中33家企业入选2023年全球独角兽企业榜单,并列全球第六。深圳四年蝉联国家创新型城市全国第一。华为、比亚迪、大疆,这三家公司,彼此相隔十年诞生,已然成为深圳熠熠生辉的名片之一。2024年8月2日,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发布《2024年中国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南山区蝉联百强区榜首,福田、宝安、龙岗区位列前十,这是显示深圳高质量发展成色很足的一个例证。同时,深圳的高质量发展吸引外资纷至沓来:2024年以来,苹果、特斯拉、英国DMG会展、日本松下、瑞士德科等跨国企业的高管频繁现身深圳进行项目洽谈、投资签约,彰显了全球投资者坚定看好深圳、投资深圳的信心。数据显示,2024年,深圳全市新设外商投资企业3683家,占全国比重达到13.7%。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从率先推动个人破产制度“破冰”并稳步前行,到深圳证券交易所全面实施注册制改革,再到试行二、三产业混合用地……过去几年,深圳一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综合改革试点首批40条授权事项全面落地实施。近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已3次发文向全国推广深圳改革创新举措达87条。同时,深圳还对标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发展方向,围绕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以“先行示范”的标准持续将“一号改革工程”向纵深推进,打出了一套改革组合拳。截至2024年6月底,深圳经营主体总数达429.06万户,同比增长5.86%。连续4年获评全国工商联营商环境最佳口碑城市。法治政府建设也向纵深推进,荣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称号,成为首批获评的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连续3年位居法治广东建设考评第一。
“两个文明”一起抓。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如同“车之两轮、鸟之双翼”,深圳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已连续六次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2023年、2024年连续举办两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凝聚起建设文化强国的磅礴力量;主动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打造出《咏春》《深AI你》等一系列强势出圈的文艺精品,有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发展;深圳文博会、深圳设计周、深圳读书月等“文化名片”精彩纷呈;文化企业超过10万家,从业人员超过100万人。
民生幸福标杆实现新突破。深圳市民刘先生因变更姓名后多个证件需要更换,涉及多个政府部门业务,他试着在“@深圳-民意速办”平台提交了诉求,没想到平台将诉求迅速分拨至5个部门同时办理,原本需要跑多个部门的“麻烦事”一次就办好了。自2022年11月上线以来,“@深圳-民意速办”平台,共受理服务逾6800万次,按时办结率99.68%,总体满意率99.92%,高效解决市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019-2023年,深圳联合相关部门完成新增基础教育学位68.4万个、病床位1.86万张,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60.65万套(间)。
五年来,深圳聚焦“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的目标,抓住市民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不断向民生幸福标杆城市奋力前行。在教育方面,近4年深圳全市新增学位64.4万个,其中2023年全市新改扩建中小学校、幼儿园182所,新增基础教育学位20.7万个、托位0.72万个,创历史新高;在医疗领域,2023年深圳新增床位5500张,新增社康机构45家,建成深圳市第二儿童医院等10个项目,2024年新增床位预计可达8000张以上;在住房方面,过去4年深圳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60.65万套(间)。2023年,深圳自有监测以来首次出现全年“零”灰霾。2024年1-6月,深圳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空气质量排名第四,环境空气质量稳居全国超大城市第一。
可持续发展释放新动能。深圳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率先建立完整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制度体系,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大力推进“山海连城绿美深圳”建设,建成国家森林城市和“千座公园之城”,获批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获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落户,获“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称号;《2021中国城市绿色竞争力指数报告》,深圳在全国289个城市中排名第一,产业绿色化转型深入推进,单位GDP碳排放强度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深圳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深圳持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其先行示范作用日益彰显。未来,深圳必将以先行示范区的担当作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再开新局、再铸辉煌。
1.201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拉开了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的大幕。建设先行示范区,为什么是深圳,又有何意义?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的进展如何?
2.2012年12月初,习近平在深圳考察时深刻指出,“我们的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这一振聋发聩的重大论断,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基本遵循。请结合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的相关实践,谈谈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的方向、立场和原则。
3.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是我国国家战略在地方先行先试的又一次重要实践。作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国家战略在地方先行先试的意义如何?
本案例主要适用于第五章“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综合性辅助教学。案例介绍了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以来,在高质量发展、法治建设、城市文明、民生事业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的典型事例,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及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
■组织教学建议
第一,要引导学生分析深圳能够被确定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原因。可以重点从如下四个方面加以分析。从发展成就看,深圳在一线城市中长期保持领先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最佳选择。从创新精神看,深圳多元包容的文化造就了深圳人勇于创新、敢为天下先的品质,富有敢想敢干的精神,这使得深圳引领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以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天然的优势。从发展自主性看,深圳干部群众一直具有强烈的危机感和发展的超前意识,这是做好先行示范、发挥先行示范作用的先决条件。从发展机制看,深圳不仅形成了相当完善的市场机制,而且党和政府的作用发挥得很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可以说,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恰当处理市场与政府关系的典范。
第二,要引导学生体会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重大意义。党和国家作出兴办经济特区重大战略部署以来,深圳经济特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绩,已成为一座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创新力的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支持深圳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有利于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新格局;有利于更好实施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率先探索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路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第三,要引导学生把握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五项战略定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对深圳提出了高瞻远瞩、布局宏大的五项战略定位。一是高质量发展高地。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在构建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上走在全国前列。二是法治城市示范。要全面提升法治建设水平,用法治规范政府和市场边界,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国际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三是城市文明典范。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高水平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成为新时代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引领者。四是民生幸福标杆。要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建成全覆盖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五是可持续发展先锋。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打造安全高效的生产空间、舒适宜居的生活空间、碧水蓝天的生态空间,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中国经验。
第四,要引导学生把握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以来所取得的重要进展。案例结合中央对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五项战略定位,即高质量发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对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的重要进展进行了展示。本案例的五个部分正是对应这五项战略定位来加以组织的。由于篇幅所限,深圳的诸多相关建设成果无法一一呈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这五个方面出发,在进一步搜集素材的基础上加以分享,深化对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重要进展的认识,从而增进对党和国家这一重大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的认同。
第五,引导学生体会国家战略在地方先行先试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国家战略在地方先行先试,在各地考察时多次强调国家战略要在地方改革开放中先行先试,为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先行探路。实践证明,发挥国家战略牵引地方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推动国家战略在地方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是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一方面,能够发挥先行先试地区的示范引领作用,为深化改革、拓展开放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另一方面,能够为地方发展提供新机遇、注入新动力。就深圳而言,深圳积极发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国家战略牵引作用,立足地方发展实际,率先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的新格局,积极探索更好地实施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有力支撑和实践示范,也再次印证了国家战略地方先行先试的可行性。
■总结提升建议
第一,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党的领导是保证全面深化改革乘风破浪、奋勇向前的指南针、定盘星和压舱石。全面深化改革能否顺利推进,关键取决于党,取决于党的领导。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必须全面、系统、整体加以落实。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为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提供根本保证。而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也充分证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缔造深圳奇迹。短短几十年间,深圳从边陲小镇变身为一座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其奇迹之源,就是深圳从诞生之日就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迈进新时代,党中央、国务院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是继兴办经济特区后深圳迎来的又一重大历史性机遇。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始终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全面深化改革,已经向党、国家和人民交出了一份精彩成绩单。未来,深圳继续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正确决策,必将不断创造更大发展奇迹。
第二,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全面深化改革往什么方向走,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方向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其他什么道路,要坚定不移地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改弦更张。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指出:“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可以说,从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看,我国社会主义实践前半程已经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后半程我们的主要历史任务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成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则是在推动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过程中的重要探索,有助于以其先行示范作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好实现自我完善和发展。
第三,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我们党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要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越繁重,我们越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善于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完善政策主张,不断为深化改革开放夯实群众基础。深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过程中,始终秉持人民立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经济发展和谋求人民福祉方面取得巨大成就。一方面,深圳以其走在全国前列的高质量发展为满足人民需要打下了牢固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深圳在法治建设、城市文明、民生事业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发展成果,为广大民众提供了最重要的民生福祉。而深圳发展的每一步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艰辛努力和创新创造。
第四,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正确方法论。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正确的方法论对于改革顺利推进、取得成功至关重要。具体来说,全面深化改革,一要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二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三要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四要胆子大、步子稳,五要坚持重大改革于法有据。深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窗口”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这一复杂系统工程中的重要一环。深圳长期承担着顶层设计中“先行先试”的重要使命,加强独立探索,“摸着石头过河”。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深圳大胆突破创新,有条不紊,在法治建设中使改革于法有据。深圳在改革开放40多年特别是先行示范区建设以来所取得的累累硕果,正是其持续践行全面深化改革正确方法论的鲜明写照。
■启示意义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必须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和“干”的作风。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独具特质的精神品格,是一个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高度凝练和寓意象征。深圳之所以能够在短短40多年间从一座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其发展奇迹的密钥之一正是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所指出的,“深圳等经济特区一路走来,每一步都不是轻而易举的,每一步都付出了艰辛努力。”从40多年前的“富起来”,到今天奋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强起来”,面对新的形势和挑战,深圳需要进一步发扬和赓续千万人铸就的特区精神,激励干部群众勇当新时代的“拓荒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