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家电等传统制造业发展面临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人口红利消失和要素成本全面上升等困境,再加上地缘政治因素带来的产业链转移和重塑,使得我国制造业原有的比较优势正在逐渐消失,粗放式的发展道路越走越窄,必须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发轫于传统家电业但实现了国际化运营的海信集团,近十几年来一直在探索快速实现转型升级的路径和方法,《降本增效——海信TCP方法与实践》一书即在某些方面反映了海信的思考和实践。
海信TCP方法和工具的引入源于21世纪初期家电业同质化激烈竞争的时代。在2008年前后,海信空调正处于发展的关键转折点。彼时,全球金融危机冲击市场,空调行业深陷同质化竞争的红海,大宗原材料价格剧烈波动与人力成本持续攀升形成双重挤压,而跨国客户每年5%的刚性降本要求更如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传统的降本方法无计可施,正是在这样的生存压力下,海信努力寻求创新的方法和工具来解决成本的竞争力问题。TCP(total cost productivity)对标法就是学习国际先进公司的管理经验,从惠而浦引入海信空调,经过本土化改造,逐步演变为贯穿海信全价值链的“成本革新引擎”。简单而言,TCP方法基于“应该成本”及“优中取优”理念实现成本的突破性降低。海信各公司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改进TCP方法,与技术开发、合作创新、价值链设计等流程不断融合,使之最终成为海信标准的管理方法论。TCP方法穿透式分析供应链,动态优化产品设计,在空调行业四次大规模价格战中构建起独特的成本护城河,更在跨界整合日本三电汽车空调业务中展现了强大的方法论穿透力。
周宁教授对海信空调15年管理实践进行了系统总结,并进行了理论升华,我认为本书的价值在于三个维度的突破:
其一,首次系统揭示了TCP方法的“四阶进化论”——从初期对标拆解的“显微镜”功能,到中期研发创新的“导航仪”作用,再到全价值链协同的“操作系统”属性,最终升华为跨界创新的“生态连接器”。这种动态演进的管理工具,打破了传统成本控制“节流优先”的思维定式,将成本管理前置到产品开发阶段,实现“成本即设计”的理念贯穿。
其二,通过30余个实战案例的深度剖析,展现了技术突破与商业价值的共振效应。无论是中东市场超薄空调的噪音攻关,还是圆柱柜机艺术化设计带来的溢价空间,都印证了“成本优势的本质是系统化的创新能力”这一底层逻辑。
其三,创新性地搭建了“实践-理论-跨界”的三元结构,既为管理者提供采购议价策略、工艺优化路径等实战工具,又通过“管理理论方法与企业管理实践”模块实现丰田模式、波特理论与中国情境的对话,更在汽车空调领域的跨界实践中验证了这一管理方法论的普适性。
作为海信“技术立企、稳健经营”发展战略的重要实践成果,TCP方法背后折射的是中国制造企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的集体智慧。它证明: 真正的成本竞争力不在于简单的流程优化,而在于构建“研发-制造-供应链”的协同创新生态;不在于对单一环节的极致压缩,而在于通过动态对标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持续提升。
期待这本书能成为点燃企业变革火种的燧石,让更多中国企业在全球产业变革中,以 “聪明的成本” 赢得 “智慧和高质量的增长” ,共同书写中国制造强国的新篇章。
海信集团
2025年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