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第一个THz波产生至今,人们对THz波的研究探索已经持续了半个多世纪。THz 频段是电磁频谱上最后一个未被完全开发和利用的频段,THz 波一直备受关注,它的长波方向涉及电子学领域,短波方向涉及光学领域,这种电子学与光学的交叉性,使得人们在解决THz相关问题时,不能简单地只从电子学或者光学的角度分析,必须同时兼顾两者,这极大地增加了 THz 技术探索的复杂性。
THz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涵盖了众多领域,包括但不限于生物医学、材料科学、通信等领域。在生物医学领域,THz波的穿透力和非破坏性使其成为研究生物分子结构和生物组织成像的重要工具,为癌症诊断、皮肤疾病检测等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在材料科学领域,THz波具有对物质结构和动态过程敏感的特性,被广泛应用于表征和研究材料的性质与行为。在通信领域,由于THz频段具有高带宽特性,被认为是解决高速数据传输问题和突破无线通信瓶颈的潜在方案。除了在科学研究领域的应用,THz技术在国防安全、食品检测、文物保护等领域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然而,尽管THz技术在各个领域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但其应用还是受到了光源的限制。因此,研究人员不断致力于研究更强、更稳定的THz源,并提高其各项性能指标,以满足不同领域对THz波的需求。
目前,THz波的产生主要通过电子学方法、基于激光光学技术和超快飞秒激光泵浦技术的方法等实现。电子学方法借鉴了毫米波的产生方式,利用变化的电场或磁场控制电子束的运动,使其在亚皮秒时间尺度内发生改变,从而产生THz波。该过程以产生位于低频段内的连续波为主,整个过程的THz转化效率高、平均功率较大、频谱较窄,利用的是倍频管、耿氏二极管等微波元器件。这种从低频向高频迈进的方法具有器件体积小、易集成等优点,但当频率超过1 THz时会遇到电子器件瓶颈,从而使THz转化效率大幅降低。基于激光光学技术的方法则通过气体激光器、量子级联激光器等THz激光器使波从高频段变频到THz频段,为THz波提供了另一种重要的产生途径。然而,这种方法的设备通常体积庞大或需要低温冷却。而基于超快飞秒激光泵浦技术的方法,主要是利用超快飞秒激光激发下材料的超快响应,产生的THz波多为单脉冲形式,为THz波向低频和高频发展,以产生更大功率、更大带宽、更稳定的 THz 波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THz波的产生都在宏观上依赖于材料的性质与结构,而在微观上依赖于材料的导电性、晶格参数等物理量。其中,半导体材料发挥着重要作用。半导体材料具有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导电性,且其导电性可通过控制加入的杂质或温度等方式进行调控。典型的半导体材料,如Si、GaAs等,是现代电子学和光电子学研究的重要基础材料。近年来,半导体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THz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将半导体材料与飞秒激光相结合得到的新型器件叫作半导体光电导开关,简称为光电导开关,已被广泛应用于THz波的产生、调制和探测等方面,为超快THz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和动力。
综上所述,THz波的研究和应用领域广泛,但其技术发展受到THz源的限制。因此,寻找更强、更稳定的THz源并提高其各项性能指标成为当前THz技术研究的重要方向。而这一过程的逆过程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在逆过程中,光谱信息对材料的掺杂、载流子浓度、剩余能量、非线性极化率等物理量非常敏感,从而可以进一步推演出材料的表界面特性,如晶体表面对称性、载流子分布、表面势、表面能带弯曲、表面电场强度等重要信息,从而为THz波在生物医学、材料科学、通信等领域的应用带来新的突破和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