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

聚焦头条

2021年9月27日至28日,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擘画了新时代人才工作蓝图,明确提出要“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之所以“新”,是因为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着新的战略目标,要树立人才发展的新理念。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有如下几个关键点:

一是实施重点人才开发工程计划。如优化重点社会事业人才队伍建设工程,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人才队伍体系;改革完善职业教育机制,打通技能人才培育制度通道。

二是深化人才、项目和科研评价机制改革。如建立“高精尖”人才自由涌现配套机制,建立健全科学家(科研人员)信誉信用体系,严肃整治学术造假问题等。

三是加快科研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如探索建立“科学家本位”“人才本位”的人事制度、科研管理体制,实行主岗主业分类管理,试点对战略科学家建立全周期、全薪酬、全保障机制。

四是健全新时代人才发展治理体系。如优化国家人才分类体系,推动建立国家层面的人才大数据系统,建立权威型行业专业协会,健全完善相应产业链人才开发职能职责。

这次会议对新时代建设世界人才强国的总体指向、工作布局进行系统安排,构建了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体系的基本内核,勾画出未来一段时期国家推动人才发展布局的立体化图景。这表明党中央将推动中国人才发展作为治国理政的一项重要方略,放在国家战略的优先位置,体现了一种执政党的历史自觉。这种历史自觉反映了党对国家民族复兴规律的深刻理解和主动遵循,对“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战略前景的主动营造,对国家竞争背后是人才竞争本质的主动把握和前瞻谋划。

精准押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回望百年,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就是一部集聚人才、团结人才、造就人才、壮大人才的历史。从毛泽东同志鲜明提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到邓小平同志大力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再到习近平总书记突出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为人才强国谋篇布局,百年大党求贤若渴、爱才重才的优良传统薪火相传,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一代又一代优秀人才接续投身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画卷中写下动人、精彩的篇章。

千秋伟业,人才为本。站在“向第二个一百年进军”的新的历史起点上,你是怎样看待人才强国战略的?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想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技法点拨

这是一道情境类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由材料、写作任务、写作要求三部分组成。

材料主体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集聚人才、团结人才、造就人才、壮大人才的历史”这一观点,简要回顾了党重视人才的科学论述,可见,百年大党爱才重才的优良传统是薪火相传的。这一传统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一批批优秀人才在历史画卷上留下了动人、精彩的篇章。写作任务提供了一个情境,向“作为时代青年”的“你”发问:在“向第二个一百年进军”的特殊历史时期,你是如何看待人才强国战略的?可以围绕“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意义来展开,也可以就如何实施提出自己的看法,要特别注意“第二个一百年”这一具体情境。具体立意角度如下:

角度一:如何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

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关涉方方面面,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为人才的成长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国家、社会要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激励机制,搭建人才成长的“快车道”;用人单位要识才、辨才、举才,确保才尽其用;新时代青年也要练就过硬本领,努力做一个国家需要的合格人才。

角度二: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意义

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全面发展的重大举措。当前,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国内形势面临新挑战,这都要求我们牢固树立人才发展的新理念,打造一批高质量的人才队伍,筑牢强国发展的根基。

角度三:对人才工作的辩证思考

本土培养和人才引进是人才工作的两种方式,这两种方式是同时进行的,而不是割裂开的。如果只引进不培养,会使人才的根基不牢固;如果只培养不引进,人才的培养模式就会固化。唯有两者并用,才能保障社会和国家的稳定发展。正确看待“引进人才”与“培养人才”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做好人才工作。

标杆作文一

立意角度:如何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

人才筑强国,成才谱华章

王颖倩

《格言联璧》有言:“人身之所重者,元气也;国家之所重者,人才也。”一个国家没有了人才,就犹如一个人失去了元气,将毫无生机。人才好比源头活水,一国想要昌盛繁荣,须护好这“源头活水”,让人才生生不息,国家与民族才能步步向前、延续不止。

回望百年,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就是一部集聚人才、团结人才、造就人才、壮大人才的历史,一代又一代优秀人才接续投身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中,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画卷中写下动人、精彩的篇章。揆诸当下,站在“向第二个一百年”进军的新的历史起点上,人才仍是强国兴国的第一要素,也是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的第一动力。坚持实施人才强国这一重大战略,方可在危机中孕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拓新局,在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新征程中劈波斩浪、无往不胜。

人才筑强国。我们应识才、辨才、举才,为人才铺设大展拳脚之平台。

《逍遥游》有言: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六月息”者,六月长风也,这又何尝不是鹏鸟徙于南冥的平台?坚实的平台,方可支撑起人才施展才华、谱写华章的舞台。平台已铺就,识才、辨才、举才也必不可少。古之人,寻觅宰相之才,“必起于州部”;选拔勇猛将军,“必发于卒伍”;觅得贤才,必置之高位——辨才、识才需要伯乐的慧眼,而举才则少不了魄力与胆识。鲍叔牙慧眼识管仲之才,推举其助齐桓公成就帝王之业;欧阳修慧眼识宋代众多士人之才,造就宋代文学的空前繁荣,亦收获一代宗师之美名;蔡元培主政北京大学之时,旧学旧人不废,新人新学大兴,人才济济,学术争鸣,兼容并包,使北大成为近百年的学术圣地……慧眼识英才,果敢用人才,必能促进事业的发展,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立足新时代,我们更应唱响识才、用才的最强音,广聚天下英才,共谱时代华章。

成才谱华章。人才应把握时代风向,练就本领求卓越,把握机遇谱华章。

平台是助力我们徙于南冥之长风,但有长风不一定能至九万里长空,正如《逍遥游》中嘲笑鹏鸟的斥 ,它虽可凭借长风,却是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何至于此?究其原因,是其没有鹏鸟那样的垂天之羽。这“垂天之羽”于人而言,便是过硬的本领。袁隆平深入研究水稻,具备过硬本领,不理会“杂交水稻无优势”的传言,开启了杂交水稻的辉煌时代,为解决世界粮食问题做出自己的贡献;屠呦呦不断学习中医药知识,具备过硬本领,参与“523计划”,反复实验,遍访古籍,当机遇来临时,以一株济世草拯救百万生命……“中者正,其日煌煌;能者众,其言昭彰。”新时代青年,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也诚当勇敢扬帆,锻炼过硬本领,成利国利民之美玉,创民族复兴之辉煌。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筑强国,成才谱华章,让举国上下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写照出中华大地的欣欣向荣,描绘出共筑中国梦、奋进新时代的时代表情。

名师点评

文章论述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的措施,从两个方面展开:其一,我们要识才、辨才、举才,为人才铺设大展拳脚之平台;其二,人才应把握时代风向,练就本领求卓越,把握机遇谱华章。这两个方面相辅相成,互为一体,使文章既层次清晰、结构严谨,又内容具体、思想深刻。文章化用《逍遥游》中的典故,借“乘长风,徙南冥”的大鹏形象,来类比为人才铺设平台及人才练就本领、把握机遇的重要性,既形象生动,又气势磅礴。

标杆作文二

立意角度: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意义

立足人才强国,共铸千秋伟业

钱 淦

人才是强国兴邦的第一要素,也是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的第一动力。回望百年,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就是一部集聚人才、团结人才、造就人才、壮大人才的历史。身处新发展阶段,我们要想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就必须牢固树立以人才强国战略为根基的坚定信念,努力打造一批德才兼备的高质量人才队伍,从而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披荆斩棘、劈波斩浪,铸就民族复兴的千秋伟业!

育才造士,引才用才。当今的中国,正处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各种风险、挑战接踵而来,众多发展机遇也应运而生。越是如此,我们越要尊重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用好人才,因为夯实人才根基,才能行稳致远。华为公司能识人才、用人才,吸引了一大批优秀的物理学家和数学家前来工作,正因如此,它才能够在美国的打压下先其一步研发出5G技术,实现超越并领跑全球。人才是国家、企业创新发展的根基,能够在重大困难、风险和阻力面前为我们修筑起铜墙铁壁,在民族复兴伟大征程中为我们保驾护航!育才造士,完善人才培养和引进政策,筑牢发展根基。

明扬仄陋,唯才是举。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就是要培育各行各业的人才。乡村振兴需要黄文秀、秦玥飞这样的青年才俊,也需要熟悉本土环境、具有实践经验的乡土人才;民族复兴需要黄旭华、毛蔚这样的战略科学家,也需要“绝世刀工”龙小平、技术工人陈亮这样的技能人才。只有做到不拘一格、唯才是举,在平凡点滴中涵养匠心,在突破挑战中磨炼意志,我们才能真正做到人才强国、战略兴邦,共同铸造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灿烂辉煌!

人才强国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矢志不渝地奋斗;人才培养也不是一部断代史,而是一部贯连古今的通史,需要我们牢记来时路、走稳脚下路、奋进未来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筑牢人才强国的根基,同心共铸辉煌灿烂的复兴伟业!

名师点评

文章论述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意义与做法,先强调人才对于强国兴邦的意义,再论述“育才造士,引才用才”的重要性,最后倡导“明扬仄陋,唯才是举”,论述充分,层次清晰。文章运用例证法,事例典型,语言简洁,要言不烦。

标杆作文三

立意角度:对人才工作的辩证思考

人才工作要打好“培养牌”——给市政府领导的一封信

郑景霞

尊敬的市政府领导:

您好!我是本市的一名普通居民。最近,市里出台了很多引进人才的奖励激励计划,但没有出台立足本市实际的人才培养计划,我认为长此以往,会对本市的发展产生不好的影响。所以,我建议对于人才,我们要引进,更要培养。

“千秋基业,人才为先。”我们党历来重视人才工作,且人才是第一资源,要实现社会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人才,而且必须依靠创新型人才。在这种情况下,引进已经成熟的人才显然成了第一选择。于是,成都市提出“蓉漂计划”,来蓉创业的团队最高可得到亿元综合资助;天津市出台“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全日制高校毕业学历型人才,只要不超过规定年龄,可直接落户;济南市为新引进的硕博士人才发放三年的租房补贴……人才引进,俨然成为一场“人才争夺战”。与一线城市相比,我市在这场“争夺战”中没有什么优势可言,所以,我认为,我们很难“争夺”到真正的高层次人才,引进来的可能只是相对高质量的人才。

再者,我们是否有雄厚的实力源源不断地来引进人才呢?是否有能力来留住人才呢?答案显然是不能。我很明白市领导求贤若渴的心情,同时我也希望您能有伯乐的精神,在本土发掘人才、培养人才、成就人才。相信人才们也会怀着感恩的心情,致力于家乡的建设。相较于引进人才耗资耗力,还不一定能留住人才来说,人才本土培养是一个良性循环。对于年轻人才来说,若有合适的工作环境,与地方一起成长,也是一种幸福的追求。

不可否认,人才本土培养费时费力,而人才引进往往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风物长宜放眼量”,从长远来看,人才本土培养可以薪火相传,赓续绵延。而“请”来的人才不如自己培养的人才“贴心”,如果对本市没有认同感,他们最终也会选择离开。

当然,我并不是说不要引进人才,只是认为在“引进人才”和“培养人才”之间,我们要更侧重“培养人才”。

以上所言,皆为个人拙见。如有不当之处,请海涵!

祝工作顺利!

一位普通市民
××××年××月××日

名师点评

文章形式新颖,在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背景下,结合当前人才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写信的形式给市政府领导提建议。采用归谬法,思维缜密,思路连贯流畅,自然通达,有一气呵成之感。语言有节制,议论有理有据,符合写作主体和写作情境。 phf+7G567Oip09sNeem7GtPtw6fYCzdx92mNbCuJlXHz0LVSWwvxjNDDRP2cEwg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