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从头开始

俗话说:“从头开始。”可见“头”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特别重要。

“头”的金文写作 ,左边是 (豆),右边是 (页)。“豆”在这里可不是指豆子,而是圆鼓状的容器;“页”指首。造字本义是脑袋,引申为第一或者首领。

“首”的甲骨文字形多样,有的像是动物的头 ,有的像是人类的头 。金文 保留头发和眉毛 ,将人头形象 简化成 (目)。篆文 写成 。隶书 简化成了 。造字本义是人头,头上的饰品叫“首饰”。引申为首领、第一。国家最高行政机关所在地称作“首都”,领导人称作“首领”,第一次演出称作“首演”。

“元”的甲骨文写作 ,是在 (人)的头上加上一横或者两横,表示头的部位。造字本义也是人头,引申为为首的、居首的,如“元帅”“状元”;引申为开始、第一,如“元年”。

,跪着的人形,突出了长着头发的头部特征,这个字是“页”,也指脑袋。从“页”的字,都和头部有关,头大是“硕”,头疼是“烦”,点头是“顿”,回头看是“顾”。

令人惊讶的是,“县”的造字本义不仅和脑袋相关,还和一种残酷的刑法有关。古代犯了大罪的人,不仅会被砍头,脑袋还会被挂在城门口示众,起到一种杀鸡儆猴的作用,这便是“县”,金文写作 ,造字本义是悬首示众。后来,“县”被假借为行政区划,“县”的下面加心变成“悬”,用来表示悬挂的意思。

成语故事

头悬梁,锥刺股

汉朝孙敬年少时,常常读书到深夜。为了防止自己太困睡着,孙敬便找来一根绳子,把绳子的一头系在房梁上,另一头系在自己的头发上。

每当困了想睡觉的时候,只要头一低,绳子就会猛地拽一下头发,孙敬瞬间清醒,接着读书。后来,孙敬成为一名通晓古今的大学问家。这便是头悬梁的故事。

汉朝苏秦年轻时,曾到好多地方做事,但由于学问不深,都没受到重视。他很落魄地回到家,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决心发奋读书。

苏秦常常读书到深夜,桌子上放一根锥子。想睡觉时,他就用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猛一疼,瞌睡全跑光了,他再接着读书。

这样坚持了三年,苏秦成为很有学问的人和优秀的政治家。他提出“合纵”的主张,六国联合一起对抗秦国,他一个人就佩戴了六个国家的相印。这便是锥刺股的故事。

“连中三元”是哪“三元”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人才的一种方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个级别。

乡试在各省举行,考中的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会试由礼部在京城主持,考中的称为“贡生”,第一名称为“会元”。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考中的称为“进士”,第一名称为“状元”,也称“殿元”。

在乡试、会试、殿试中都获得第一名,自然是“连中三元”了。据统计,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实行的一千多年中,连中三元的只有二十人左右。 7qYixnwACdOAPL0e67gjZ3T7X/ogk9gxXaSLh06MoEZQjsOkXuRTI2I8ei6BdCV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