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大小和多少

大、小、多、少这几个字,也和物体的数目、形体有关,反映了人们对这个世界的基本认知。那么,人们最初是怎么表现这几个字的呢?

“大”的甲骨文写作 ,像是张开双臂双腿的人,以大人(成年人)的形象来表示大小的大。《说文解字》上说:“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

“小”的甲骨文写作 ,像三颗细小的沙粒。造字本义是细微,跟“大”相对。

“多”的甲骨文写作 ,由两个 构成,表示两份肉食。在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物质匮乏,人们靠狩猎和采集为生。大家的劳动果实会被平均分配,如果有人独占双份就是“超额”,就是“多”。

“少”的甲骨文字形 和“小”的很像,在 (小)上加了指事符号。有的金文 为区别于“小”,将底部的一点写成 (丿)。造字本义是数量不多。

成语故事
大材小用

三国时,有个叫边让的人很有才华。大将军何进把边让请到洛阳,任命他做令史。

对这件事情,何进很得意,认为自己知人善用。有一次,何进又拿这件事情夸耀自己。当时在场的,还有大文学家蔡邕。

蔡邕直言不讳地说,何进是在用煮牛的大鼎来煮鸡,既做不好饭,又浪费了鼎,这是“大器小用”。蔡邕的意思是边让非常有才华,何进给的官职太小了。

何进明白了蔡邕的意思,马上任命边让做九江太守。当时,朝廷上下已是一片混乱,边让觉得在这样的环境里做官,实在没意思,干脆辞掉官职,回家读书做学问了。

这个故事后来演变为成语“大材小用”,意思是把大的材料用于小的用处,比喻人才使用不当,不能尽其才。

趣味知识卡
“大千世界”的由来

人们常说“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大千世界”是对人类社会的统称,它由何而来呢?

“大千世界”原本是佛教用语。佛教认为,人类居住的中心在须弥山。须弥山是古印度传说中的一座山,四方有东胜身、南赡部、西牛货、北俱卢四个洲。人类就住在南赡部洲。

中央是须弥山,有七山八海环绕着,海中有四大洲,海外更有铁围山,称为一个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合成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合成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合成一个大千世界。而它们总称为三千大千世界。

随着佛教的传播,这一佛教用语也逐渐成为俗语,泛指广大纷繁的世界。 NStT1n93k310yzzNNZbA+TZQKwRz6Up+28i8M0ifbk8HcNopXKxOBYx6FPBPB9H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