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的金文写作
,造字本义是外面,引申为关系疏远的,“见外”指不把对方当自己人看待。
和“外”相对的是“内”。“内”的甲骨文写作
,字形像是有人从门外走入。造字本义指里边,屋子里就是“室内”,学校里就是“校内”。
和“外”相对的还有一个字,就是“里”。金文
由
(田)和
(土)组成,有田有土的地方,人们才能够生活。造字本义是人们聚居的地方,后来引申为方位词及长度单位。
“前”的甲骨文写作
,上面是
(止),脚指头的形状;下面是
(舟),船的形状。造字本义指船向前行进,后来引申为前面。“房前屋后,种瓜种豆”,“房前”指房屋的前面。
“前”还有两个奇怪的引申义,既指从前的,还指未来的。如,“前政务院”“前景”。
“后”的甲骨文写作
,左边是
(卜),指权杖;右边是
(口),指嘴巴,借代命令,也指表示发号施令的最高权力者。造字本义指一个部落里最有权势的人,后来引申为方位词。
在母系氏族时期,部落里最聪明、生殖力最强的女子是社会最高权力者,被称作“后”。进入父系社会,最高权力掌握在能征善战的男性手里,人们便把部落首领尊称为“后”。
不前不后,不左不右是什么呢?那便是“中”。“中”的甲骨文写作
,一竖是旗杆的形状,上下有旌旗和飘带。造字本义是旗帜。氏族开会,旗子立在空地处,表中间,后引申为方位词,意为中间、中心。
“中”的思想对中国人影响非常大,如儒家经典《中庸》。
宋太宗深知江山得来不易,特别爱护老百姓。
有一年冬天特别寒冷,大雪持续下了很久,积雪到膝盖那么深。宋太宗在宫里穿着龙袍,烤着炭火,还觉得寒气逼人。于是,他命人拿来美酒,借酒来驱寒。一杯酒没喝完,他就想到一个问题:我住在皇宫里,穿着貂皮做的龙袍,烤着炭火还觉得冷,那些缺衣少食的贫苦百姓,没有炭火烤,不知道会被冻成什么样子。不行!我要想办法帮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想到这里,他马上找来开封府尹,让他带着厚衣服、粮食和炭火送给有需要的老百姓。开封府尹接到圣旨,马上带领随从,把这些东西挨家挨户送到老百姓手里。老百姓非常感激,都称皇上是雪中送炭。
这个故事后来发展出成语“雪中送炭”,意思是在下雪天给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予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