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和“西”是常见的方位词,但在造字之初,它们都指包裹。
“东”的甲骨文写作
,字形像被捆绑
着的包裹
。造字本义是古人出门远行时携带的行李。
还有一种解释,
的字形像是太阳
从
(木)里升起,造字本义也可以理解为日出东方,表示方位。古代的主位在东边,宾位在西边,因此,“东”又指主人,如“房东”“股东”。
“西”的甲骨文写作
,字形像用绳带
缠绕的袋子
,造字本义是古代装行李的袋子。
还有一种说法,说
像是鸟儿栖息在巢上。鸟儿在太阳落下的时候会归巢,所以,“西”的造字本义也可以理解为方位,指太阳落下的方向。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出现很多起义队伍。其中,刘邦和项羽势力最大。
有一个叫魏豹的起义军首领,他原本投靠刘邦,又叛变刘邦投靠项羽。刘邦大怒,派韩信去攻打魏豹。
魏豹得知此事,急忙派兵驻守黄河岸边的蒲坂,封锁渡口。蒲坂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他想要凭借黄河天险,对抗韩信。
韩信来到黄河边,装出一副要调兵遣将强行渡河的样子,成功吸引魏豹的注意力。其实,韩信早已偷偷带着主力部队从其他地方渡河,直捣魏豹的老巢。魏豹仿佛从睡梦中惊醒,仓促迎战,大败,只能献城投降。
《三十六计》中记载了这个故事,并且把韩信的这个计谋命名为“声东击西”。指表面上说要攻打东面,其实是攻打西面,使敌人产生错觉,放松警惕,从而取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