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太阳的传说

太阳,在古代被称作“日”。古人说,日是“太阳之精”。字形中包含有“日”的字,大多和太阳有关。

“日”的甲骨文写作 ,是在天体形状的圆圈 内加一点指事符号 ,表示发光特性的天体。也有人说,这一点指的是太阳黑子。由于甲骨文刻画得不流畅,有的甲骨文 将天体形状的圆圈刻成五边形 ;有的甲骨文 将圆圈刻成菱形

关于太阳的起源,中国古代流传最广的有这么两个传说:一个是盘古开天辟地之后,用自己的身躯创造了世间万物,他的一只眼睛化作了太阳,另一只眼睛化作了月亮;另一个是古代有一个叫羲和的女子,生了十个太阳。“后羿射日”的故事便和这十个太阳有关。

“太”的金文写作 ,是在 (大)下面加一点指事符号 ,表示“大”的最高程度。造字本义是大、最。“太空”表示极高的天空,“太学”是古代最高的学府。由此,“太”引申为身份高贵或者辈分高,比如“太后”“太爷爷”;引申为程度过分,比如“太热”“太小”“太细”。

“阳”的甲骨文写作 ,左边是 (阜),表示山地;右边是 (昜),表示阳光充沛。字形表示阳光充足的山坡。造字本义指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

“阳”和“阴”是两个相对的概念,山之北、水之南称作“阴”。中国很多地名都和“阳”“阴”相关,比如“淮阳”“洛阳”“汤阴”等。

成语故事

洛阳纸贵

晋朝有一个叫左思的文学家。

左思小时候很调皮,不爱学习。后来,他发奋努力,成了一个博学多才的人。

左思用一年的时间写出了《齐都赋》,广受好评。之后,他又计划以魏、蜀、吴三国都城的风土、人情、物产为内容,撰写《三都赋》。

恰巧这时左思的妹妹被选入宫做妃子,他们便举家迁往京城。到了京城,左思主动要求担任秘书郎一职,这样可以更方便地了解这些地方的风土人情和历史。

左思的家中到处都放有纸和笔,每当想出一句,他就会马上记录下来。

就这样,耗时十年,左思终于完成了《三都赋》。《三都赋》一问世,便受到广泛好评,人们把它和汉朝的文学杰作《两都赋》相比。当时有一个叫陆机的文学家,他原本也有写《三都赋》的打算,看到左思的文章后,自叹不如,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由于当时还没有发明印刷术,喜爱《三都赋》的人只能争相抄阅。因为抄写的人太多,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一时间全城纸价大幅度上涨。

这是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中的一个故事。书中有一句是:“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成语“洛阳纸贵”便出自这个故事,用来形容好的著作风行一时,流传广泛。

日晷(guǐ)

日晷是我国古代的计时仪器,根据日影的位置来观测时间,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

晷面南高北低,平行于天赤道面。这样,晷针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极,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极。晷面的正反两面刻出十二个大格,分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时辰。

当太阳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面,随着阳光慢慢移动,影子就会像现代钟表的指针一样慢慢移动,晷面则相当于钟表的表面。 juoWmtJ2kNAH7ZBiFBAxG9JPP4Ecr2gmuBcHqKJmwtU5lzpM/8GBq6tqYvj34XV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