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风云雷电威力大

“凤”是“风”的本字,甲骨文写作 ,字形像一只羽毛华美的大鸟。“凤”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鸟,后来假借为“风”。“风”的造字本义指空气流动的现象;引申为借风力吹干东西,如“风干”;引申为风气、风俗,如“不正之风”。

“云”的甲骨文写作 ,上面的 代表天,下面的 像是回旋的气流。造字本义是云气,指飘浮在空中的由细微水珠或者冰晶凝聚而成的物体。后来,引申为动词“说”,“人云亦云”就是别人说什么,自己也跟着说什么。

“雷”的甲骨文写作 ,中间的 像是闪电的形状,旁边的 表示闪电后发出的雷声。也有人说, 代表的是球状闪电。总之,“雷”的字形像雷声和闪电同时发生。造字本义指云层放电时发出的巨响。

金文“雷”写作 ,或者是 ,更加强调了雷声。后来,雷声的形象简化成一个 (田),又在上面加雨字头,便有了如今的字形。

古时有一种说法,打雷时,世间万物会同时响应,由此产生了一个词语“雷同”。现在,“雷同”指随声附和,也指不该相同而相同,常用于对千人一面、缺乏新意的文艺作品的批判。

打雷时传出来的声音称作“霆”,篆文写作 。打雷时传出来的光称作“电”,金文写作 ,上面是 (雨),指天空,下面的 像是曲折的电光。

还有一个甲骨文也表示闪电,这便是 (申),字形像闪电的形状。古代科学不发达,人们认为打雷闪电这些自然现象都是神仙在主导。因此,“申”假借为天神,这个含义后来写作“神”。闪电在天空可以朝各个方向开裂、伸展,“申”引申为伸展,这个含义后来写作“伸”,人们另造了一个“电”字来表示闪电。

成语故事

响遏行云

战国时期,秦国有个名叫薛谭的年轻人。他很喜欢唱歌,也很有唱歌的天分。

当时,秦国有一个叫秦青的歌唱家,非常有名气。薛谭慕名前往,拜秦青为师。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学习,薛谭歌唱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他觉得自己已经学得差不多,可以出师了,便向秦青告辞。

秦青有点儿失望,但还是同意了。

离别那天,秦青在郊外摆酒,为薛谭送行。告别的时候,秦青打着拍子,唱了一首悲壮雄浑的歌曲。歌声是那样优美动听,连天上的白云都停了下来,贪恋地听。

薛谭听得都呆住了。这时,他才意识到自己是多么自满、多么愚蠢,才知道自己和老师的差距。薛谭决定留下来继续学习,他惭愧地说:“老师,我原以为自己的水平和您差不多了,现在才知道差得太远。请您原谅我吧,我想重新跟着您学习。”

秦青听了很高兴,又重新收他做学生。从此,薛谭虚心地跟随秦青学习,最终成了一个有名的歌唱家。

这个故事出自《列子》。书中有一句形容秦青歌声的话:“声振林木,响遏行云。”成语“响遏行云”就出自这句话,“遏”的意思是停止,“响遏行云”指声音高入云霄,把浮动着的云彩也止住了,形容歌声嘹亮。 gh0VNdJ/WMUKqkIX2MIdIxz+q8w0Vi96L3UBGN2epdeNHXujdNMQrsB4+8WC/p7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