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关于自然、文化和宇宙

《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敬畏。那么,什么是自然呢?

“自”的甲骨文写作 ,像一个鼻子的形状,造字本义就是鼻子。后来被借走,表示第一人称代词“我”,人们就另造了一个甲骨文 来表示鼻子,便是“鼻”。

“然”的金文写作 ,上面是“肰”,狗肉的意思,还可以表示读音;下面是“火”,后来写成了四点底。造字本义是燃烧,这个含义后来写作“燃”,“然”引申为明亮、肯定等意思。

“文”的甲骨文写作 ,像一个胸前刺着或者画着花纹的人形。造字本义是文身,在人体皮肤上绘制或者刺画图案、文字,引申为花纹、文字。

“化”的甲骨文就更有意思了,写作 ,一个头朝上的人形 和一个头朝下的人形 放在一起。正常情况下,人都是头朝上的,突然头朝下,就产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化”的造字本义是变化。古人用一个简单的字形,就表达出了深刻的含义。

古人的自然观和文化观,都建立在“宇宙观”的基础之上。

“宇”的金文写作 ,上面的 指带着檐角的房屋,里面的 表示读音。造字本义是屋檐,泛指房屋,引申为整个空间世界。“宇内”就是指天下。

“宙”的甲骨文写作 是不带檐角的房屋,指屋子里面,中间的 (由)表示读音。造字本义是栋梁。古代的房子多是木结构的,一根栋梁横跨整间房,起到承重的作用。

刘安在《淮南子》一书中说:“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也就是说,“宙”是一种时间概念,指古往今来所有的时间;“宇”是一种空间概念,指无限延展的空间。

“宇宙”泛指所有的空间和时间。

古人对宇宙的认识

远古时代,人类的生产力虽然不发达,但人们有着旺盛的求知欲,渴望认识天地、宇宙和万物。古人有着什么样的宇宙观呢?主要有这么几种:

1.盖天说。这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宇宙观,早在殷周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在古人眼中,地球是一块平坦的、四方的土地,天空好比一个圆形的屋顶,覆盖着整个地球,就是“天圆地方”。

2浑天说。这种学说是汉代张衡提出来的,他认为天地都是球形的,天包含着地,像蛋壳包裹着蛋黄一样,而日月和星辰在蛋清中,围绕着地球旋转。这种学说比“天圆地方”说前进了一大步,是我国古代天文学的一个重要进展。

3.宣夜说。这种学说认为:天是没有形状、颜色和界限的,天之外还有无穷无尽的空间,日月星辰飘荡在无限的宇宙中,它们的运行也各有各的规律。这种说法被后来大多数文人与科学家所认可,与现在的天文学的理念也相去不远。 82QFMbOOs6+nwq0q4Bf5yKsw/HwmCS1o4yzHH+1tguTQ1N5Rwd0kzDoa2APSE26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