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昏”的甲骨文写作
,上面是
(氐),落下的意思,下面是
(日),字形表示太阳从空中垂落地上。造字本义指黄昏,天刚黑的时候,引申为黑暗,模糊,不清楚。
古时候,婚礼都是在黄昏的时候举行,所以造出了一个“婚”字。“婚”的金文写作
,造字本义指结婚。
太阳即将落下便是“晚”,篆文写作
,由
和
构成,
是太阳,
表示读音。造字本义指日暮,指太阳落下的时候。“晚”引申为晚上,晚上吃的饭就叫作“晚饭”,睡觉前道别时会说“晚安”;引申为时间靠后的,如“晚年”“晚秋”。
“早”和“晚”是相对的两个概念,一个是太阳刚升起,一个是太阳刚落下。
“莫”的甲骨文写作
,
表示草丛,字形表示太阳下山,落入了草丛中。造字本义指天快黑的时候。这个含义后来写作“暮”,“莫”假借为代词或者副词。
历史故事
相知恨晚
西汉时期,窦太后的侄子窦婴极有才华。汉景帝登基后,窦婴成了太子的老师。之后,窦婴平定七国叛乱有功,被封魏其侯,官至宰相。
窦婴是一个正直的人,看不惯自己的亲姑姑窦太后干涉朝政,屡屡向汉景帝谏言,要限制后宫的权力。窦太后知道后很生气,罢了窦婴的官职。窦婴失势后,曾经巴结他的人都躲得远远的,只有一个叫灌夫的人常到他府上来,与他叙谈。
七国之乱时,灌夫的父亲和吴军作战,死在了战场上。灌夫为父报仇,冲进吴军的营地,斩杀数十人而回。这一战,灌夫名闻天下。之后,灌夫又在破吴军时立了大功。汉武帝非常欣赏灌夫,对他委以重任。
有一次,灌夫和窦太后的弟弟窦甫在一起饮酒。酒后,两个人起了争执,灌夫狠狠揍了窦甫一顿。汉武帝很爱惜灌夫,害怕窦太后杀他泄愤,就将他贬到外地为官。灌夫被贬后,依旧不改脾气,又被免职,只好回到长安,过起了赋闲的生活。
窦婴和灌夫都尝尽了人情冷暖,两人脾气相似,都很正直,且非常尊敬对方,所以相处得很好。他们整日待在一起,一点儿也不感到厌倦,都后悔了解对方太晚了。
司马迁在《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中写道:“两人相为引重……恨相知晚也。”成语“相知恨晚”由此而来。“恨”是遗憾的意思,“相知恨晚”的意思是因为相识太晚而遗憾,用来形容新结交的朋友相处十分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