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句话乍听好像正确,其实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夸奖本身就存在问题,不正确的夸奖方式往往会使孩子依赖于他人的评价,长大后完全活在他人的评价中,慢慢地变成讨好者或总是寻求别人认可的人,甚至会为了迎合别人的期望,逃避做有挑战性的工作。
表扬对孩子来说,就像青霉素治疗某些疾病一样,虽然效果非常好,但是绝不能滥用。一方面,经常表扬孩子,很可能会导致孩子得不到表扬就不好好做事。如:孩子在街上发现了垃圾,捡之前会先确认一下周围有没有表扬他的人,如果没有表扬他的人就不去捡。另一方面,即使被表扬了孩子也不会开心,因为没有受到大人平等的对待。表扬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评价,通常发生在上下级关系中。如,妻子不会因为丈夫在公交车中没有吵闹,安静地待着而去表扬丈夫,因为丈夫能够做到这一点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如果丈夫因此而被妻子表扬“真了不起”,他一定会感觉妻子小瞧自己。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要表扬孩子呢?
鼓励是基于横向关系的援助,是一种平等的关系。鼓励别人时,只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即可,而不用评价他人。如:“谢谢。”“我非常高兴。”“你帮了大忙了。”……被鼓励者在听到别人感谢自己的时候,知道自己可以为别人做贡献,会增加自我的价值感。一个人只有感觉自己有价值时才会自我认可,这种自我认可是通过为他人服务体会到的,而不是源于别人的评价。所以表扬一个人“很好”不能激发其内在动力,而对一个人说“谢谢”则可以让他体会到自身的价值,从而树立自信。
鼓励的长期效果在于它能让孩子自信、自立,表扬的长期效果则会让孩子依赖于他人。在生活中,成人应该多描述孩子好的行为让你产生的感觉,鼓励孩子的做事过程。如当孩子打扫了院子之后对孩子说“辛苦了”,或者对孩子说“院子看上去多干净啊”,让孩子看到他的成绩或了解你的感触。
鼓励,可以让孩子更好地掌握必需的人生技能,并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鼓励有五种方法:一是在孩子伤心时大人给孩子一个拥抱;二是孩子做对事后大人应欣赏和认可孩子;三是孩子寻求帮助时,大人给孩子一个“急救包”;四是孩子做错事的时候,给孩子一个弥补的机会;五是给进入报复阶段的孩子一个真诚的道歉。
如果你分不清哪些是表扬的话语,哪些是鼓励的话语,可以从这四个方面进行判断:是激励孩子自我评价,还是让孩子依赖于别人的评价?是尊重孩子,还是在摆家长的架子?是看到了孩子的观点,还是只看到了自己的观点?会对朋友和爱人说这些话吗?如果前三个方面都符合前者的观点,最后一个方面答案为肯定,则为鼓励性话语,反之则为表扬的话语。
口吐莲花,不要口吐镰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