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刘老庄连”奖旗

1943年春,侵华日军对江苏北部淮海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残酷“扫荡”。3月17日,日伪军1000余人,分兵11路合围驻六塘河北岸的淮海区党政领导机关。新四军第三师七旅十九团四连的官兵奋勇阻击各路敌人,成功地掩护了淮海区党政领导机关安全转移。当日,日伪军进行第二次合围,该部与日伪军在淮阳北老张集、朱杜庄一带相遇。激战半日,于黄昏后再次突围,转移至老张集西北的刘老庄地区。18日晨,日伪军进行第三次合围。该部奉命组织防御,全连82人凭借村前交通沟,英勇抗击日伪军的攻击,使主力部队和党政机关安全转移。全连却陷入日伪军重围,虽经数次突围,均未成功,乃决心固守。日伪军集中炮火对四连阵地进行毁灭性炮击,并以大队骑兵实施冲击。四连官兵在强敌面前,坚定沉着,不畏严重伤亡,浴血奋战,连续打退日伪军5次进攻,毙伤日伪军近百人,苦战至黄昏。在全连伤亡严重情况下,连长白思才、指导员李云鹏组织剩下的20多人,烧毁文件,掩埋好烈士遗体,奋起突围,终因寡不敌众,全部壮烈牺牲。他们是——连长白思才,指导员李云朋,副连长石学富,排长尉庆忠、蒋员连、刘登甫,文化教员孙尊明,卫生员杨林标……

“刘老庄连”奖旗

新四军代军长陈毅撰文表彰:“烈士们殉国牺牲之忠勇精神,固可以垂式范而励来兹。”

八十二烈士陵园

“刘老庄连”英模部队方队

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在《八路军新四军的英雄主义》一文中,称刘老庄连为“我军指战员的英雄主义的最高表现”。

战后,第七旅重新组建第四连,命名该连为“刘老庄连”,并赠奖旗一面。

当地人民群众为第四连82位烈士举行公葬,修建了“新四军抗战八十二烈士之墓”的墓碑,并选送82名优秀子弟补入该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纪念烈士,当地人民政府在烈士殉难处建立了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 g4IB/i3QTTwEwcDpXWeWRiEXqVKLUGF0PmH2AicmzlnZeG66jwIIefw4Z9TlR9t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