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里桥遗址位于南阳市方城县赭阳街道程庄村,遗址地处南阳盆地东北隅,是扼守中原地区经南阳盆地进入江汉平原的重要通道。遗址年代为二里头文化二至四期,面积约130万平方米,是目前豫西南地区发现的二里头文化时期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一处聚落遗址。2022年,八里桥遗址被纳入“考古中国·夏文化研究”项目,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南阳文物保护研究院对该遗址进行了大面积勘探和考古发掘工作。2023年度普探面积7万平方米,发掘面积800平方米。
2023年度通过大面积普探与区域重探,对该遗址的边界与面积、聚落形态和遗址布局等有了初步认识。经勘探,基本探明遗址的南壕与西壕相连,南壕东部与潘河相连。结合2016年勘探的遗址北部边界,初步确认遗址平面形状呈长方形,南北长约1800米,东西宽750米,现存总面积约130万平方米。遗址内发现内环壕1处,环壕上探明有墙垣迹象。另发现灰沟5条,部分沟类遗存纵横交错,规划有序,目前沟类遗存所划分的三个区域面积在3万平方米左右。在遗址东部偏中南区域探明较多夯土,较为规整,部分排列较为整齐,推测为高规格建筑区。
2023年度发掘区位于遗址中东部,主要工作是对勘探发现的夯土、道路与内环壕进行解剖。目前1号基址揭露面积600平方米,保存厚度是0.20~0.70米,为水平夯打,夯层厚约8厘米。1号基址之上北部区域发现大型建筑1座,夯土质量较好,东西长约30米,南北宽12米,面积约360平方米。建筑基址四边各发现两排柱洞,间距1.20~1.50米,应为四面带回廊的建筑,南面还发现门道2处。1号基址外围发现有祭祀坑和窖穴等,出土有玉柄形器、绿松石器、陶盉、陶爵和石人像等各类完整遗物近400件。在1号基址以西发现南北向道路一条,其上发现有较多车辙痕迹。经对内环壕进行解剖清理,发现环壕上部为墙垣,下部为壕沟。墙垣截面呈梯形,有较明显夯层,土质较硬,残高1.50米,应为环壕废弃后在其上修筑的内城城墙。在壕沟内发现有与铸铜相关的陶范、炉壁和铜渣等遗物,推测周边应存在铸铜作坊。
八里桥遗址规模宏大、等级较高,遗址内部已形成较为成熟的区域规划布局,文化内涵与二里头遗址较为一致且时代单一,是二里头文化时期一处高等级的区域中心聚落遗址,具有方国都邑规模,可能与文献中记载的曲烈始封地古缯国有关。八里桥遗址地处南阳盆地东南隅,它所处的时代与地理位置突显出其在夏文化向南扩张中的重要地位,是夏王朝防御南方的重要屏障。
南阳方城八里桥遗址平面图(上为北)
南阳方城八里桥遗址1号基址平面图(上为北)
南阳方城八里桥遗址内环壕壕沟与墙垣剖面图(自西向东拍摄)
南阳方城八里桥遗址H57出土遗物
南阳方城八里桥遗址出土绿松石
南阳方城八里桥遗址出土玉器
南阳方城八里桥遗址出土石人像
(执 笔:王 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