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中如果没有素材,那就创造素材。设置情境是创造素材的一种方法。情境作文(或者叫活动作文)是很多老师和学生都喜欢的。尽管有人批判这种为写作文而开展活动的做法,说它是为了下锅故意去制造米,但“有米下锅”还是比闭门造车、瞎编乱造好很多。总体上看,情境作文是利大于弊的。开展活动是一种创造素材的十分有效的方式。中学生两点一线的生活,未免单调,相似的素材写过来写过去,乏善可陈。为学生创设情境,开展活动,让他们参与体验、观察思考、限时成文,这样的训练是受欢迎的,也是颇有成效的。很多不会写作文的学生,在活动开展之后,提笔写作就会轻松很多,哪怕是记流水账,至少有了可记的内容。对那些写作文喜欢瞎编乱造的学生而言,活动作文是纠正其虚构作文的行之有效的方式。设计好活动的环节,调动起学生参与的热情,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既可以有校外活动,如参观博物馆、革命纪念馆、科技馆,游览名胜古迹,到儿童福利院慰问,走进美丽乡村体验生活等;也可以有校内活动,如在母亲节开展“母爱深深深几许”活动,在教师节开展“感谢有你”活动,为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同学情谊召开“我爱我‘家’”班会,为激发读书热情召开“花开正是读书时”读书活动,结合教材编写、排练课本剧,在灾难发生后组织赈灾义卖为灾区献爱心等。所有的经历都是财富,所有的活动都可以为学生提供素材。
语文学科更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如古诗文背诵、名著阅读、猜谜语、对对联、辩论赛等,活动可以丰富多彩。活动过程中老师对学生予以引导,教会他们观察的方法,事实上也是对学生平常留意生活的一个引导。活动过程并非完全预设,常会有惊喜,这些意外之喜给活动增添了趣味性。活动结束,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往往会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教师在写法上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引导,然后让学生趁热打铁完成习作。事实证明,学生完成活动作文往往有如神助,不仅写作速度快,文章质量也会有明显提高。活动作文其实是对学生多方面素质的培养,适当开展活动,其乐融融,效果明显,何乐而不为呢?
结合活动拟题,把这些活动作为自己独特的素材积累起来,这样,素材宝库里的宝贝就会越来越多。
活动设计及例文:
活动准备:准备四个盒子,分别在盒子中放入写有学生学号的纸条、题签(即写有要求背诵的诗文题目的纸条)、学生开的“罚单”(即学生写的让未能背出所抽诗文题目的同学进行的表演)、奖品。
活动过程:从第一个盒子里抽学号,被抽到学号的同学从第二个盒子里抽题签进行回答,回答正确则可以从第四个盒子里拿奖品;若回答错误,还有一次“复活”的机会,即向其他同学求助,被求助的同学答对题目后可再抽一题,让刚才被抽到学号的同学回答,若他回答正确,则两人都过关,否则两人都要受罚,从第三个盒子里抽“罚单”,所谓“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今天我们上了一节与众不同的语文课——趣味背诵比赛,班里氛围活跃。原来语文课也可以这样上!
策划已久的背诵比赛终于来了,讲台上放了四个盒子:姓名签、题签、“罚单”和奖品(糖)。余老师笑意盈盈地宣布比赛开始,她先抽出第一位选手。大家屏息凝神,紧紧盯着老师手中的纸条,教室里安静极了。“中喆!有请!”老师朗声宣布,大家都长长舒了一口气,热烈地鼓掌。
只见这个幸运儿一脸无奈地走上台,抽过题,他脸上顿时闪过笑意,大声地念题目:“背诵含春字的诗句。”这么简单!全班惊呼,出题人也收到了来自余老师别有意味的“凝视”。
中喆很快背出了很小儿科的《春晓》,他左手抽出下一位选手的姓名签,右手拿着奖品——糖,得意地走了下来。
被抽中的同学都顺利过关了,包括成绩不太出色的小季同学。他抽中那首课外古诗时,不少人都暗暗吸口凉气,可小季非常流利地背下来了,老师评价道:“几乎没有标点符号。”成功逆袭的小季同学不由得令人刮目相看。
很快抽到了我,我一脸呆滞地走上讲台,心中循环播放着《忐忑》。在题签盒里千挑万选,一狠心拈起一个,本来希望挑个简单点儿的,结果偏偏就是“村长”出的题——请背出含“圈”和“山”两个字的诗句。我几乎绝望地念出了题目,绞尽脑汁,费尽千辛万苦,还是想不出来。最终迎来了同学们倒计时:“5,4……”唉!这下我这个大脸妹可真把脸丢大了!
我生无可恋地抽了一张罚单。不过当我看到罚单的内容后,又看到了生之希望。字条上写的是:两分钟内上下楼一次。我心中窃喜:嘿嘿!小意思!天天跑步锻炼,我都练成“飞毛腿”了。这下看我大显身手!我飞速地完成了任务,心里安慰自己:就当减肥了吧!
下课之后我立马问了那道题的答案,原来是“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很多上七年级时背的古诗我现在都忘了。不过,这次我死死地记住了,估计一辈子都忘不了。
比赛进行到一半,数苏畅同学最可怜,在台下无辜地坐着,却硬被抽到罚单的大鹏拉上台跳交谊舞。于是乎,两个大老爷们儿在台上就那么不知所措地站着,伸出手,又无奈地收回去……最后,一支舞竟以一个握手开始,就草草收场了。
表现最精彩的要数老杜了。大概是看到前面有那么多“壮烈牺牲”的战友,老杜没敢答题,直接选择了罚单。下面“重头戏”就来了!一打开字条,老杜一下子愣了,因为他抽到了自己开的罚单。自己挖的“坑”,哭着也要填完。然后,老杜就这么冒着大雨,举着伞,在跑道上飞奔起来。那罚单是——在操场上跑三圈。那情景,那孤单的背影,真是让人忍俊不禁。
一节课很快就过去了,同学们多么不希望听到下课铃声响起。这次比赛让我明白了“书到用时方恨少”!看来以后还是要多积累诗词,每日一诗,还得继续啊!
此文写法有点单调,平铺直叙,而且详略不突出,但读起来实在有趣,不是吗?瞧同学们抽签时不同的心理、表现,多么好玩:有的抽到了简单的,轻松过关,禁不住得意扬扬;有的抽到了难题居然逆袭成功,令人刮目相看……奖品都是糖,自是不必多说,罚单可要说道说道:居然还有同学直接抽罚单,不抽题目,哈,这思维方式!有的罚单要求两个大男孩儿在台上跳交谊舞,他们只是握握手便草草下台,多么尴尬!还有同学竟然就那么巧地掉进自己挖的大“坑”……现实中发生的故事真是比书上编的还精彩啊!也许正是因为这样,小作者才无法取舍,不管详略,一股脑儿记了下来,记得清楚,叙得流畅。小作者的写作基本功还是不错的。有这样一类文章,不要什么技巧,原原本本呈现精彩的生活就好!这样的文章赢在选材,这样的课堂没有人不喜欢!这样的教学,老师必然会教得开心,学生学得愉快!
活动准备:借鉴《中国好声音》的模式,开展“中国好作文”活动。每个学生准备一篇自己精心修改过的作文。毛遂自荐或经同学推荐,选出五位评委。讲台上放五把椅子。把学号做成签,叠好放在一个盒子里。
活动过程:五位评委坐在讲台中间的椅子上,背对大家。被抽到学号的同学读自己的作文,也可以毛遂自荐。听读过程中,评委为自己心动的作文转身(评委自己搬着椅子旋转)。作文读完后,统计转身的评委人数。然后,所有评委转身,逐一点评,说出自己转身或不转身的理由。
随着夕阳的最后一抹红晕被暮色所吞噬,夜幕之中一个光点正散发着光芒,那个光点便是我们的教室。你听,阵阵欢笑声正从中飞出,飘荡在宁静的夜空。
你若问我们为何如此开心,因为我们正在上一节别样的作文点评课。
讲桌已被挪到了一边,五位评委坐在讲台中间,一切准备就绪,只等选手出现。
第一位出场的是雅雯同学。她的作文虽然写得不错,但因她只举了一个拿破仑的例子,没有评委为她转身。余老师也戏称本文例子太少,只是拿了个破“轮”而已。雅雯铩羽而归,悻悻坐下。
第二位出场的是彭赛同学。因为其作文例子颇多,与雅雯同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赢得两位评委的转身。但因两个例子都有些凄惨,且第二个例子不够典型,引发了大家的争议。评委席中也有不同的声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思维要碰撞,才能产生火花。
当大家都屏息凝神地默默等待着最后一位幸运儿新鲜出炉时,号码报出,“刺猬”是最后一位幸运儿,然而他的作文本却找不到了。就在大家都不知所措时,余老师又一次开口:“那就不等了,加一号来读!”
这时大家齐刷刷地看向了苏畅同学。只见他先是一脸惊讶,慢慢起身后翻开了作文本,却并没有开始读而是不停地晃动身体,不时回头看看“刺猬”有没有找到作文本。在确定没有人可以救他之后才读了题目,却又一次停下。无可奈何之下,老师只好把作文交给“刺猬”来读。看着“刺猬”一脸的纠结,听着这语言不通顺的作文,我们默默忍受着。终于读到最后一句“以梦为马,不负韶华”,这点睛之笔竟被“刺猬”读成了zhàohuá,真是一字毁全文啊!虽然只有一位评委转身,但苏畅还是表示相当满意。
这节别样的作文点评课不但给我们带来了欢乐,而且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一些写作方法,真是一举两得。
作文三分写,七分改。评改作文,动点心思才能激发热情。点评时,既要欣赏到作文的优点,又要指出作文的不足;既要点评别人的作文,也能接受别人的点评。作文点评变一变形式,学生就多了一分收获。评委和选手的表现,活动的过程,只要仔细观察,都可以成为鲜活的、接地气的素材。这篇文章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曲折的情节,但这些花絮吸引着读者读下去。因为是“花絮”,作者对点评的内容着墨不多,而是对选手的“出色”表现极力渲染,这也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活动准备:挑选部分能通过肢体语言、表情、拟声词等表达出来的成语,一张纸上写一个成语。同学两两结队,一位比画一位猜。通过“石头剪刀布”的比拼,确定出场顺序。
活动过程:每队依次进行。负责比画的同学,不得说出成语中的任何一个字,否则该成语作废,两次作废,参赛人员就直接出局。每队只有一次喊“过”(放弃)的机会。两分钟内猜对成语最多的队获胜,该队的两名队员被评为“黄金搭档”。
“加油!猜出来了!”台下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是的,我们班在热火朝天地举行鼠年成语大赛,班里已成了欢乐的海洋。
本次比赛的规则是:一个同学表演,一个同学猜成语。由余老出题,比画者不可说出四字成语中的任何一个字,否则成语作废。两分钟内猜对成语最多的队获胜,两名队员将被评为“黄金搭档”。
比赛开始了!首先上场的是由小皓与小枢组成的“母鸡队”(天知道他们为什么取这么奇葩的队名)。第一个成语是猫哭老鼠。这个太简单了!小皓开始模仿猫的叫声,一边做出哭泣的样子,“猫哭……”聪明的小枢一下子猜出了前两个字。小皓问:“今年是什么年?”“嗯,鼠……猫哭老鼠!”台下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正确!继续答题!”余老师又出题了,同时悄悄给我们吃瓜群众看了一下正确答案,这第二个成语是鼠肚鸡肠。只见小皓用手捂着自己的肚子,时而发出鸡“咕咕咕”的叫声,时而又模仿老鼠“吱吱吱”的叫声。小枢却一脸茫然,“肠肚没了?”他疑惑地说。台下观众哭笑不得,小皓无奈地摇了摇头,只好放弃了这个成语,看到竟是“鼠肚鸡肠”这样简单的一个成语,小枢恍然大悟又懊悔不迭。接下来的猜词也进行得也不太顺利。最终,他们猜对了两个成语,遗憾地走下了台。
接下来出场的是小屹与小潘组成的“饱读诗书队”。他们过关斩将,还不到一分钟,就猜对了两个成语。猜第三个成语时,已经猜出三个字,胜利在望,可是小潘却不慎露了口风,说出了成语中的一个字。因为犯规,这个很简单的成语作废了,实在可惜。“还有时间,继续挑战!”台下嚷嚷着。这是一个十分简单的成语,可小屹愣是猜不出来,急死人,好像他的大脑活动网络被突然关闭了一样。最终,“饱读诗书队”以3∶2险胜“母鸡队”。
第三队登场了,这是由帅气的小汪与小熊组成的“哈啤队”,听名字就很有创意。成语一出,机灵精怪的小汪就开始表演,聪明的小熊很快便猜了出来。小熊一连猜对了四个成语,简直是开挂了,台下的观众惊得目瞪口呆。大家为他们的默契配合欢呼喝彩。最终,“哈啤队”以猜对四个成语的好成绩拿下了比赛的冠军。这队默契度最高的搭档兴高采烈地吃上了甜甜的棒棒糖,看得我们直流口水。
比赛时间虽然不长,却让我们共享了一段美好时光,收获了无尽的快乐,也让我们懂得了要做一个细心观察的人,要想成功不能只靠演技,只有平常多学习多积累,才能成为实力派哦!
小小的游戏,大大的欢乐。每一个投入猜成语的同学都有精彩的表现。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只怕关键时刻“死机”的队友,文中的细节刻画令人忍俊不禁。该文详略得当,结构严谨。
活动准备:在四张小纸片上分别写上“官”“兵”“捉”“贼”,折叠好,作为题签。四位同学为一组,从四个题签中各抽取一张决定各自的身份。
活动过程:只有抽到“捉”的同学能亮明自己的身份。当“捉”的同学要找出“贼”。如果“捉”找出了“贼”,“贼”要受到“官”的惩罚。如果“捉”没能找到真正的“贼”,就要受到“官”的惩罚。全程由“兵”监督落实。
“哈哈哈,他真是个戏精!”“哦!他是‘贼’!我猜对了!”教室里传来一阵阵同学们的欢笑声。老师正带领我们玩“官兵捉贼”的游戏呢!
“官兵捉贼”这个游戏有四个角色,“捉”当捕头,“贼”为小贼,“官”和“兵”是执法人员。“捉”通过观察,找出“贼”。“官”和“兵”来惩罚“贼”。如果“捉”抓错了人,“官”和“兵”就要惩罚“捉”。
我听到游戏规则后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准备看好戏上演。同学们跃跃欲试,老师首先挑了四个演技出众的同学:丁子、长号、小邢和小贾。游戏开始了,四人抽了题签后马上进入角色。“我不是贼!”丁子委屈地喊。“我也不是贼!”长号也可怜巴巴地说。唯有老实巴交的小贾一声不吭。我心想:难道小贾是“贼”?他好像做贼心虚啊!
小邢这位大捕头急得直挠头,眼珠子转来转去,好像在思考着什么重大问题。突然,他手一指:“你就是贼!”顺着他手指的方向,大家看到的是一脸嘚瑟的丁子。“哈哈!恭喜你——抓错了!我是‘官’呀!”他把纸条展开,上面写的真的是“官”。小邢说:“我看丁子贼眉鼠眼的,不像‘官’啊!”唉!邢捕头啊,你就没听说过“人不可貌相”嘛!“官”宣布了处罚,让邢捕头跳小天鹅舞。于是,胖乎乎的邢捕头一个劲儿地转圈圈,舞姿是那么“妖娆”,那么“婀娜”,同学们忍俊不禁。
接下来是女生队出场,这是一场高手之间的比拼。一上场,捕头艺潇一脸严肃,逐个审问:“你是不是贼?”“你是不是官?”“你呢?你是什么?”……其他三个家伙一会儿都说自己不是“贼”,一会儿又都抢着说自己是“贼”。捕头艺潇被她们弄得晕头转向。小邵把脸凑到艺潇面前,笑嘻嘻地说:“你觉得我这么可爱会是贼吗?”天哪!小邵可真是个“戏精”,奥斯卡都欠她一个小金人。我觉得她分明是“贼喊捉贼”。艺潇大概是被她们弄蒙了,竟断定老实巴交的小石是“贼”。果然,当宣布真相时,小邵亮出了自己的身份——“贼”,而小石是“兵”。就这样,艺潇被“官”惩罚唱一首歌,她企图反抗,结果小石行使“兵”的权利,抡起小拳头佯装要捶她。艺潇只好乖乖地唱起来:“一闪一闪亮晶晶……”估计她的眼前此刻也满是星星。
“官兵捉贼”真好玩!
日常生活中总是有很多的精彩,你看,一次小小的活动,却是如此吸引人。活动很有趣,两队人马的表演各有千秋,相同的是每一组中都有“戏精”,文章也因此而妙趣横生。
活动准备:老师从四大名著中挑选情节,写成题签。选出两名队长,队长再各自招兵买马。队长需招募四名队员并取好队名。题签只展示给每队队长看。
活动过程:两队依次上场。允许表演者利用动作和拟声词来提示下一部“传真机”,但不许说话,否则就算犯规。没有轮到的表演者要背对大家,不准回头或左顾右盼。“传真”结束后,从最后一部“传真机”开始,依次说本队表演的是什么人物形象或什么故事情节。
咦?那个浓眉大眼的小伙子是谁?他左右扭屁股,双手在那儿摇摆,弯着腰,活像个小老头儿,在干啥呢?原来是小陈,他正在表演《西游记》里的片段呢!
今天作文课上,老师说带我们玩“名著传真”的游戏,大家拍手叫好,欢呼声差点掀翻了天花板。老师先指定两位队长,然后队长招兵买马。他们各自招募四名队员并取好队名。这个游戏允许表演者利用动作和拟声词来提示下一名表演者,但不许说话,否则就算犯规。每队表演的人要转过身去,等“传真”到自己的时候才能转过来,依次“传真”,最后一位同学要说出“传真”的内容。
大家听了都跃跃欲试,最终我和小吴当上了队长,招兵买马后分别取队名——“水货队”和“炮灰队”,尽管老师认为我们的队名不恰当,但我们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
以“石头剪刀布”的方式决定出场顺序后,小吴率领的“炮灰队”先选题。抽了题签,小吴队长一看,猛地蹲在了地上。是什么题让他这么崩溃呢?我们好奇地看着无奈的小吴。他好半天才站起来,双手捂住脸,不好意思地拍拍前面鹏宇的肩。只见小吴噘着嘴,双手背后,膝盖弯曲,身体一摇一摆,让我不禁想到了歌词——让我们一起摇摆,一起摇摆……大家忍俊不禁,只见鹏宇一脸迷茫地看着小吴,似懂非懂地点点头。鹏宇也拍拍前面小陈的肩膀,然后也一个劲儿地在那儿摇摆。
作为吃瓜群众,大家都捧腹大笑,有的恨不得在地上打几个滚呢!有人已经猜出了答案,但想起老师的叮嘱,悬在嘴边的答案又被手给捂了回去。剩下的几部“传真机”个个一脸茫然,完全摸不着头脑。倒数第二部“传真机”——小嘉嘉吊儿郎当的,真有点像不良少年,只见他“哼哼”了几声,没想到这竟启发了最后一部“传真机”——小牛牛,只听他大声地说出答案:“猪八戒背媳妇。”话音一落,大家的笑意一下子喷涌而出,老师也笑了起来。虽然“传真”变形了,但毕竟最后还是猜对了。
该我们“水货队”上场了,真是看花容易绣花难,我们全军覆没,被评为“山寨传真机”,真应了我们的队名——水货。
演技固然重要,但深入理解书中的人物形象,记住故事情节更重要,理解到位才能表演到位。这次活动启示我们读书时不能走马观花、囫囵吞枣,必须走心!不说了,我要读书去了!
文章将活动的过程介绍得完整、清楚,详略得当。详细写了“炮灰队”“传真”的过程,动作描写尤为传神。而对自己队——“水货队”的情况只用一句话带过,幽默诙谐,又有一点自黑。文章结尾不俗,显得意味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