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大事小事记下来 留意生活

叶圣陶说:“叙述文的材料是客观的事物……写作的标的在于传述。”在记叙文写作中,叙述好一件事是一项基本功。练好这个基本功以后,也就有了进行复杂叙事的基础。

有学者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朴素记叙的能力正在孩子们身上慢慢消失,华丽的辞藻、繁复的内容掩盖了某些最真实的东西,造成了许多青少年的作文千篇一律。他认为,质朴叙事是写作的本色,孩子们应该用干净朴实的语言把事情、心情说明白。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作文训练重点是“学会记事”,学生在阅读训练的基础上,要能把事情说清楚,尝试在叙事中抓住细节,自然地流露感情。同时,学生要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写好作文的前提就是多写,写日记就是积攒下锅的米。家有余粮,写作不慌。

一、从最熟悉和最有感触的事情写起

离开了身边的生活,作文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想在文章中抒发真情实感,就要选择最熟悉和最有感触的事情来写,这样的文章才真切动人。因此,在习作中要写真实的生活,抒发真挚的情感,从自己身边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写起,从自己最熟悉的事物写起。做真人,说真话,抒真情。

相信同学们都写过《第一次________》这样的半命题作文,应该说这样的命题所有的学生都有话可说,人生中经历的第一次做的事情太多了,选择一件写完整、具体、清楚,就是好文章。

《第一次________》和《那一次,我真________》有区别,后者强调了要突出自己真实的内心体验:快乐、开心、感动、后悔等。如果写的不是自己亲身经历且有切实感受的事情,文章就会显得空洞和虚假。然而,学生会常常忽略发生在身边的最熟悉和最有感触的事情。

怎样捕捉这些素材呢?关键是要观察生活,思考生活。要从司空见惯的人和事当中,观察出一些不平常的东西来,记住那些让自己心动的东西。比如,观察周围熟悉的人物,可以先选定目标,再注意观察这个人的外貌和行为习惯有没有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什么地方最引人注意等。又如,针对某天班上发生的某件小事,谈谈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有了素材,要及时把它们记录下来。

二、坚持写日记、写周记

叶圣陶从不给孩子教授作文入门、写作方法之类的东西。他除了要求子女读书之外,还要求子女每天要写一点儿东西。至于写什么,不加任何限制,喜欢什么就写什么:花草虫鱼、小径山峦,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放风筝、斗蟋蟀、听唱戏……均可收于笔下。

老舍曾说:“写日记是学习写作的‘基本功’,最好的窍门是‘每天必写’,‘天天拿笔’,哪怕是写几十个字也好。”著名教育家魏书生从他的学生入校那天起就要求他们写日记,三年如一日。

可根据学生的能力不同而对日记提出不同的要求,让学生有内容可写、乐意写,渐渐地养成写日记的习惯。记录下生活的点点滴滴,就是积蓄了一笔财富。著名作家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无论到哪里,你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觉,把你所见所闻随时记下来。”

慢慢地,学生写日记就会上瘾,还没有到布置写日记的时候,就会有同学催科代表:“怎么还不发日记本啊!”因为他发现了可写的素材,想赶紧记下来,怕时间长了就忘记了。写日记,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观察生活,学会了留意细节,学会了记录和思考。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要防止写假日记,逐步摆脱流水账式的日记。正如作家张抗抗所说:“日记是记录自己足迹和心音的,一定要讲真话。”养成写日记的习惯,生活中不经意的点点滴滴都能变成写作的素材。

因此,坚持写日记或周记是有必要的,写作的素材不限,但是要贴近自己的生活实际,不仅要积累写作素材,还要积累写作经验。唯有如此,才能有材可选,有话可说。

三、从梳理写作的思路做起

叶圣陶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指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思路,是个比喻的说法,提笔行文之前头脑中就要想好要走的一条路。从什么地方出发,怎样一步一步往前走,这条路的终点在哪里。想清楚这些,下笔就“有路可循”。因此,要养成在动笔前梳理写作思路的习惯。

如何梳理写作思路呢?

首先,要想清“我要写什么事情”。写记事作文,首先就要确定“写哪件事”。打开记忆的闸门,搜索可用的素材,可能发现有很多可写的事情,将可写的事情罗列在一个清单上(至少列出三个),再自己筛选,或与同学、老师讨论,确定最恰当的选材。选择素材时要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原则,这样的素材驾驭起来才能游刃有余,而且容易让人耳目一新。

其次,厘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可以运用的方法有列提纲、画表格等。还可以记录下一些注意事项,比如怎样开头和结尾,怎样安排详略等。记叙的六要素交代清楚了,才能使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当然,六要素的交代不能死板,要根据文章内容灵活掌握,比如可以用适当的景物描写来表现时间。

再次,设置好“故事的波折”。想要把事情写得生动,就要在作文中设置一些波折。可以是事件本身跌宕起伏,还可以在叙述手法上做一些创新,如使用倒叙、插叙、设置悬念等手法,增强文章的起伏感。

梳理清楚思路,写作的时候笔下也就有“路”了,可以避免信马由缰地乱写。

实战演习

人生中有无数的第一次,也有无数的第二次。第二次也许是第一次的重复,但可能有更深刻的感悟;第二次也许会趋于平淡,但更可能绽放精彩。第二次是一种坚持,是一种弥补,是一次回味,是一次新生……

请以《第二次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例文精讲
第二次偷玩手机

刘畅

从小到大,我一直都是一个听话的孩子。可自从老爸换了手机,我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一次次地向老爸的手机发起偷袭。于是,我和老爸就有了手机游击战。(开篇以简洁的语言交代事情的起因,吊起读者的胃口:这场手机游击战会有怎样的较量?谁会成为赢家呢?)

第一次较量,老爸完胜。那次,我借老爸的手机用百度查问题。查了问题之后,我偷偷打开游戏,准备过把游戏瘾。可很快就被老爸发现了,于是,我不但被罚写五百字的检讨,还要做一张老爸精心挑选的卷子。简直是“买一赠一”。更要命的是,狡猾的老爸还给手机设了密码。唉!第一次偷玩手机,我铩羽而归。(略写第一次较量,写清了第一次偷玩手机的过程和结果。“设置了密码”为第二次偷玩手机埋下伏笔,较量的难度升级,使故事更值得期待。)

但手机游戏的诱惑实在太大,我并没有因为第一次的失败而死心,而是苦苦地寻觅机会。

终于,机会来了!周末的上午,老爸在阳台上看书,他放在茶几上的手机突然响起来,原来是来了条短消息。一旁坐着的我连忙起身,抓起老爸的手机三步并作两步,直奔老爸面前,殷勤地对老爸说:“老爸,来短信了!快看看吧!”“谢谢儿子!”老爸不知我别有用心,打开就看。而我呢,悄悄躲在老爸背后,看见了我梦寐以求的东西——手机密码。皇天不负有心人啊!(“我”不是无事献殷勤,而是趁机窃取了重要信息——手机密码。此处照应了上文,扫除了再次偷玩手机的重要障碍。)

知道了手机密码,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了,有合适的时间我就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了。无巧不成书,这时,在厨房忙活半天的老妈派遣老爸去扔垃圾。“军令如山”,老爸只好不情愿地放下手机,去执行夫人布置的任务。(“放下手机”是这场较量展开的必要条件,只待手机主人离开,偷玩手机便可实施。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对了,你顺便买点青菜回来。”老妈的这句话真是天地间之妙音啊!我听了忍不住欢呼雀跃,得意忘形。(妈妈的话再次推动了情节发展,爸爸放下手机去扔垃圾,然后买青菜,这就让“我”偷玩手机的条件更为成熟。)老爸看我兴高采烈的样子,就问:“儿子,啥事这么乐?”老爸这一问吓得我一愣,还好我机灵,赶紧答道:“我见了您,就像老鼠见了猫。可您被老妈支使成这样,我心生欢喜,心生欢喜!”“你这个臭小子!”老爸没怎么在意,拎着垃圾袋出门了。我长舒一口气,险些偷鸡不成蚀把米。(父子对话何尝不是一场较量?这样的波澜增强了故事的趣味性,语言描写较为传神。)

很快,妈妈上班去了。此时不下手,更待何时?我像饿虎扑食一般,向手机冲去。捧着战利品,我疯狂地玩了起来。

“咔咔——”响起钥匙与锁亲密接触的声音,陶醉在游戏里的我吓了一跳,一定是老爸回来了。我急忙把手机放回原处,赶紧趴在桌上,奋笔疾书。(“偷玩”的重点在“偷”,不在“玩”,所以略写玩的过程。寥寥几笔,就让读者感受到偷玩手机的紧张刺激。)

“刘畅,我手机怎么没电了!”老爸的声音像炸雷一样响起。啊!这下糟了!(高潮与结局一起到来,这场较量落幕,读者却意犹未尽,忍俊不禁。)

老师的话

手机游戏对孩子来说是难以抗拒的诱惑,所以,小作者在第一次偷玩手机被严惩后依然不死心,于是有了第二次偷玩。该文详略处理恰当,行文自然。更可贵的是文章写得妙趣横生,读来令人忍俊不禁。文章结尾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将生活中真实的小事写好,就是好文章。这是此文带给我们的启示。

优秀例文
第二次闯红灯

丁浩哲

“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这是我烂熟于心并严格遵守的交通规则。每当别人夸赞我是个遵守交通规则的好孩子的时候,我总会想起那次闯红灯……

那天,我要坐8路公交车去上美术班。再过一个路口,就到公交车站点了,可当时还有足足60秒才变绿灯。这时,我看见对面有一辆公交车驶来,停在了站牌那儿。错过这一趟公交车,我估计就要迟到了。可红灯还有40秒。这可怎么办?我急得不知所措。看看左右正好没车,我一咬牙,便一下子闯了过去,成功地赶上了公交车。在车上,我突然觉得做闯红灯的坏孩子,感觉挺棒的。

昨天出去散步,我想起修正带用完了,便打算去对面的文具店买,不幸的是又碰上了红灯。一股车流涌过后,所剩的车已经不多了。想到上一次成功地闯了红灯,我便怀着侥幸的心理准备再闯一次红灯。

我迈开腿,踏出了第一步。环视四周,几乎看不到车,我便放心地往前走去。闯红灯的感觉真不错!我在心里窃喜。

马路已经过了一大半,一辆车也没有从我面前经过。我不禁感到自己闯红灯的果断决定很英明。正在我得意之际,往右边一看,交警叔叔好像正在瞪着我。我被那恶狠狠的目光吓住了,便想立刻冲过去,逃离他的视线。

“呜——”一种声音越来越大,我向左边一望,一个年轻的小伙儿骑着他的摩托车正冲过来。大概绿灯快要变成红灯了,他全速冲刺,风驰电掣。

我反应极快,往前猛地跨了几步。一阵狂风从我身后呼啸而过,我险些没躲过。瞬间,我后背全是冷汗。

第二次闯红灯,我吓得不轻,至今心有余悸。你若问我以后还闯红灯吗?我会掷地有声地告诉你:这是我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闯红灯,我以后再也不闯红灯了!

老师的话

文章所写虽是芝麻大的事,但叙述真实可感,语言简洁,充满生活气息。文章以小见大,表达出自己的感悟,结尾的点睛之笔凸显了第二次闯红灯带给小作者的教训。详略处理恰当,略写第一次成功闯红灯,为下文做铺垫。第二次闯红灯写得较详细,心理描写也很细腻。当然,文章在生动方面还可以再下点儿功夫。 ErUxcKT7MOfo1qhEHyzfC1suzedJ4qsURjzSih7E8yBjZ5akzh6zumGVIoiVuM6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