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导读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首次提出“神魔小说”的概念。这类小说想象力丰富,背景或为虚幻,或假托海外某地,综合宗教、神话等民间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影射世情,明清时期十分流行。《西游记》便是这类小说的典型代表,有着极高的思想艺术成就。

小说充满了奇特瑰丽的想象,引人入胜。作者围绕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前往西天取经的主线,写了许多降妖除魔的故事。各路人、佛、妖、魔,在天上地下、龙宫冥府、山林湖海,尽情地施展各自神通。如孙悟空有七十二变、火眼金睛、筋斗云等超凡能力;其他神、妖,如猪八戒、二郎神、牛魔王、红孩儿等也各有所长。作者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凭借丰富的想象,描绘了一个色彩缤纷、神奇瑰丽的幻想世界,创造了一系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神话故事,读来让人兴趣盎然。

小说塑造了一系列物性、人性与神性统一的形象,令人难忘。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评价《西游记》:“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比如女儿国的蝎子精、狮驼岭的孔雀精、天竺的玉兔精都想嫁给唐僧,体现了人的七情六欲;猪八戒好吃懒做,意志不坚定,又爱占便宜,贪女色,自私自利……正因为这些人物在具备神性或妖性的同时还具备人性,所以才显得栩栩如生,个性鲜明。

小说给人以深刻启迪。有人评价《西游记》:“极幻之事中蕴含极真之理。”例如孙悟空向菩提祖师学艺,悟得祖师敲他三下的暗示,半夜跪在祖师榻前求学长生之道,后来祖师传他七十二般变化和筋斗云的口诀,他自悟自修,学成之后返回花果山,这启示同学们在求学之路上,名师引路虽不可少,但个人领悟和勤学更重要;再如尸魔(白骨精)为了吃唐憎肉,先后变化成美丽女子、老妇人和老公公来接近唐僧,都被孙悟空识破并打死了,这启示大家坏人无论如何伪装,最终都会被识破,得到应有的惩罚。

小说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吴承恩自言:“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实记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西游记》是以唐僧取经的历史事件为蓝本,经过艺术加工反映明代社会现实的一部志怪小说。吴承恩生活在弘治到万历时期,当时正是明代统治阶级荒淫腐朽、社会矛盾日趋尖锐、政治十分黑暗的时期。作者借神魔世界反映现实社会,揭露明代社会的黑暗和腐败,歌颂了敢于向封建权威挑战的叛逆精神和英雄行为。

小说具有深远的影响力。《西游记》开辟了神魔长篇章回小说的新门类,对后世神魔小说的创作有很大影响。自问世以来在民间广为流传,各式各样的版本层出不穷。明代刊本有六种,清代刊本、抄本有七种,典籍所记已佚版本十三种。鸦片战争以后,大量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被译为外文,《西游记》渐渐传入欧美,其外文译本达三十多种,可以说,《西游记》已走向世界。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家周汝昌曾分别以一个字概括了四大名著的精神实质,他将《三国演义》归纳为“忠”字,将《水浒传》归纳为“义”字,将《红楼梦》归纳为“情”字。《西游记》可以用怎样的字概括呢?同学们,带着这样的思考,开启你们的阅读之旅吧! FW5UhWFg1lPysd3HT8icj/8dm4kgPAwEiyFqwzYJ4M536ZpAXAOFT812DOWKIWP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