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有没有想过,什么让你的生活更美好?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完成这次习作。从“微笑、诚信、梦想……”中选一个话题写,也可以写其他话题。写之前想一想它是怎么影响你的生活的,为什么让你觉得生活更美好。写的时候注意把原因写具体。
写完后,开展一次“共享美好生活”主题班会,共同分享各自的心得体会。
什么让生活更美好?
这个问题好像很简单。
因为行文逻辑是呼之欲出的:什么让生活更美好?你从哪些方面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它为什么能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于是,张口就来,提笔就写——
阳光让生活更美好!
有了阳光,衣服就能轻松晒干,被褥也会有一股好闻的味道。有了阳光,人们就不容易生病啊,抵抗力就会强。有了阳光,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茁壮成长……
微笑让生活更美好!
无论是认识还是不认识,一个微笑胜过千言万语,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对于悲伤的人来讲,微笑就是安慰。对于怯懦的人来讲,微笑就是鼓励……
运动让生活更美好!
运动能够让人大汗淋漓,加快新陈代谢,保持神清气爽。运动,让人身体健康,心情自然也变得非常愉悦。通过运动可以交到好朋友,我们的生活也更加丰富了……
注意,正是因为这个题目看上去很简单,人人都有话讲,反而不好写。
为什么呢?
在我看来,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
1.人云亦云。换句话讲,就是你写来写去,好像跟别人的话相差不大。于是,读者看到你的开头就能猜到全文,那多没意思啊。你的个性呢?
2.空话连篇。特别是类似“微笑让生活更美好”这样的主题,往往是几个排比句下来,看上去蛮华丽,但是好像没有什么真正打动人心的内容。
我的建议有两个。
1.找到与众不同的切入点。
其实,这并不困难,不需要你绞尽脑汁,只需留心生活,将相应的素材与这个题目相照应就好。想想看,哪些事情让你觉得开心或者温暖?
有一位校长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小时候,他上的是村小学,一个班不过十来个学生,而且多数是男孩儿。
老师对他们的要求很严,中午作业没做完就不许回家吃饭。
那,老师也要吃饭,怎么办?老师啊,就把教室的前后门一锁,晃晃悠悠离开了。
这位校长,也就是当时的捣蛋鬼讲,不吃饭是可以忍的,但是每到中午,广播里都要播讲评书,讲《白眉大侠》,要是错过了,就是莫大的损失,那是绝不能忍的。
怎么办?
他和小伙伴有办法——把窗户给卸了!对,他们的窗户本来是不能打开的那种,可是把四角的螺丝拧开,就能卸下来。
于是,老师前脚刚走,这帮淘气包后脚就跳出了窗户,飞快地跑回家,一边扒拉饭一边听评书,评书一听完,就撒腿跑回来,跳进教室,安好窗户。
老师晃晃悠悠走进教室,非常满意。因为这群孩子是安安静静老老实实在写作业嘞。
这位校长讲完了故事,意犹未尽。他说,评书是他的文化启蒙啊,要是没有评书,他的童年就是一口文化的枯井。现在想想,回味悠长。
那,要是我请他写《___让生活更美好》这篇作文,他没准儿就会写《评书让生活更美好》。
这是他的真实生活,真切感受,一定能写好。
那么,由此想开去,除了教材上给出的关键词,你还能想到哪些呢?拿出一张纸,来一场头脑风暴,把你想到的所有词都罗列出来,再选择一个你感触最深的,围绕它来下笔。
2.一定要落实到具体的叙事上来。
言之有物,才有力量。确定好主题,是一定要有与之切合的事情来支撑的,要警惕空洞的抒情。
如《创意让生活更美好》。你发现了哪些创意?或者你的什么创意被应用于生活之中?我有一次打车,发现在后排右手边的车窗上,安装了一个微型的后视镜,旁边的文字提示是“小心观察再下车”。我觉得,这个创意特别赞!因为开车门不注意而造成事故的危险时有发生。之前,光靠司机提醒,没用啊,有时候司机会忘记,有时候乘客会不在意。但是,这样一个小小的后视镜,就解决了问题。这是不是让生活变得更美好了呢?
又如《微笑让生活更美好》。前文中,我们已经小小地抒了一下情,该拿出具体的事例了。你是不是可以写自己被微笑鼓励的一次经历呢?就要登台比赛了,你的心跳得厉害,腿都发软了。这时,一个并不相识的姐姐冲你一笑:“加油!”你会不会觉得心头一暖,也忍不住微微一笑?奇怪,那说不出的压力竟然顿时烟消云散,你的心跳平稳了,不由自主地挺起了胸膛。
其他如集邮、旅行、诚信、种花……你当然也可以将典型事例信手拈来,不会没有话可写!
最后的建议:
请查查资料,找到与你的关键词相关的名言或者诗句,想一想,这样的金句能否用在你的习作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随着秒针一圈圈转动,窗外的几户人家也渐渐把灯熄灭了。台灯下,我的笔仍在不停地挥动着,睡意一阵阵向我袭来,堆在桌上的一沓卷子使我烦躁,而耳边一声接着一声的呼噜,使我愈发不耐烦。
我瞟了一眼身后正在酣睡的爸爸,不由分说,摇醒爸爸,冲着睡眼惺忪、还不知道什么情况的他大声吼道:“你说陪着我学习,自己却睡着了!看我作业多故意气我是不是?”爸爸听后先是一愣,然后叹了一口气,走出了我的房间,又轻轻地关上了门。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听到过爸爸的鼾声,心里虽然觉得奇怪,但也没去深究。
有一天,我和朋友一起玩到天快黑了才回家,还没进家门就又听到了那久违的呼噜声。推开门一看,爸爸倚在沙发上睡着了,他身上搭着的一层薄薄的毛毯随着呼噜声有节奏地起伏着。桌子上摆着几碟简单的菜,一看就是爸爸的手艺。不难想象,爸爸忙碌了一天回到家,还不忘给我做晚餐,疲惫得倚在沙发上睡着了。看到这一幕,我的眼眶不禁湿润了。
小时候,我在爸爸的鼾声中入睡,那鼾声也总会在我调皮的坏笑中停止,随之而来的就是爸爸慈爱地捏着我的鼻子捉弄我。时间慢慢流逝,我已经长大,已不是那个听话的乖乖女,与父母的沟通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我一次次的任性和犟嘴。然而,爸爸对我的爱始终没变。有人说“父爱如山,为我撑起一片快乐的天空”,而我却说“父爱如海,包容我的一次次过错,默默地给我最深沉的爱”。爱,让我品尝到了生活的美好。
要是我来写,就把题目改成“爸爸的鼾声让生活更美好”。这个切入点很有生活气息,也颇为别致。而小作者从对鼾声的不耐烦,到为鼾声而感动,反思自己成长的点点滴滴,一波三折,丝丝入扣,感人至深。
大家最应该向这位同学学习的,一个是描写生动,有神态描写,有动作描写,有心理描写,有语言描写;另一个是“我”的思考。作为曾经的孩子和今天的爸爸,对此我真的很有共鸣。
一个午后,阳光温柔地洒下一片金黄,正是出来活动的好时光。我兴致勃勃地打电话给好友,邀请她来小区楼下扔沙包。很快,我们两人兴奋地来到一片空地上,开始对战。
“瞧,这是我妈妈亲手给我缝的,漂亮吧?”我得意扬扬地举起沙包,瞥见好友眼中闪出亮晶晶的光,很是自豪。
说完,我开始攻击。我瞅准位置,将沙包“嗖”地扔出去,谁知好友敏捷得很,灵活一闪,成功躲过了攻击。
“嘿嘿,轮到我啦!”好友早已迫不及待,趁我不注意,头朝后一仰,猛地出手。但沙包没能砸中我,反而绕过我飞到后头去了。
正窃喜,忽然听到“哗啦”一阵响,我下意识地回头张望,只见沙包不偏不倚地被后面墙上的螺丝钉划破了一道长长的口子,里边注满的黄沙如同渗出的鲜血,止不住地往外流。泛着金光的细沙瞬间散落一地。还没等好友反应过来,我便把宝贝一样的沙包捡了起来。看着心爱的沙包惨不忍睹的模样,我的脑袋“轰”一声炸开了,气得脸庞发热,双手愤怒地拉扯住她的衣角,扯得一高一低。
“你……你……你赔……赔我的沙包!”我怒气冲冲地指着好友的鼻子,结结巴巴地冲她怒吼。
好友一脸愧疚,不知道说什么好,只是不知所措地向后退。我仍然向她发泄着心中抑制不住的怒火,却没有注意到她眼中有几颗透明的亮点一闪而过。
忽然,我注意到不远处有两个人在争执不休,最后一个女孩儿主动低头认错,两人又和好如初。我的脸猛地热了。看着眼前的好友委屈地擦着泪水,我心里仿佛吞了一颗青梅,酸溜溜的,还带点儿苦涩。
“哎呀,没什么的,不就是一个沙包嘛!对不起,刚才是我太冲动了!”我转身递给她一张纸巾。好友微笑着点点头,激动地抱住我,说要和我做一辈子的朋友。这次,我在她眼中又看见了亮闪闪的东西,我知道,那是欣喜的泪花……
宽容无处不在。假如每个人都能深刻理解宽容的意义,人与人之间的情谊就能长长久久。
生活不就是由这些不起眼儿的小事组成的吗?聪明的人,善于从这些小事中发现闪光之处,汲取力量,获得成长。
小作者从拥有沙包的得意扬扬入手,重点描述了这场意外对自己情绪的冲击,这一段的描写非常生动。要是在别的情境之中,你说沙包里的黄沙像鲜血,我肯定会笑你是胡说八道。可是,在此时此刻,对小作者而言,那种惊愕,那种心疼,那种愤怒,让人深感共鸣。要是我啊,也会感到脑袋“轰”一声炸开了。
该文的另一个亮点,是捕捉到了好友神态中的一个细节,而且前后呼应。那眼睛里亮闪闪的东西是什么?是泪水。之前的,是委屈的泪水;之后的,则是欣喜的泪花。
稍有些欠妥的,是“我”决定同好友和好,这个转折比较突兀。话说你正在滔滔不绝发泄怒火,怎么会注意到另外两个人言归于好了呢?也许,是你的怒火发泄完了,两个人暂时陷入了一片沉默,这时你才注意到了那两个人是如何和好如初的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