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习作二

习作要求

多彩的活动

“祖国在我心中”朗诵会、学校运动会、“六一”儿童节演出,植树、端午节看赛龙舟、看望孤寡老人……这些校内外活动,你参加过哪些?

选一次活动写下来,和同学分享你的经历。

◇写清楚活动过程,把印象深刻的部分作为重点来写。

◇写活动的场面时,既要关注整个场景,也要注意同学的表现,写一写他们的动作、语言、神态。

◇把活动中的体会写下来。

写完后读给同学听,根据他们的建议,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王钢老师的课

这个题目不新鲜,想写好,要注意以下四点:

详略得当,点面结合,抒发感受,拟好题目。

先说“详略得当”。

教材上的提示,是写清楚活动过程,把印象深刻的部分作为重点来写。那么,什么是印象深刻的部分呢?

可以往两个方向去想:一是亲身参与的,二是呼应主题的。

以“祖国在我心中”朗诵会为例。

如果你登台朗诵了,那么你上台前后的一系列心理活动,自然是重点。因为每一次登台,都是叫人心跳的挑战。你向往吗?你向往的是什么?你紧张吗?紧张时你会想什么?这时候,你可以用插叙的方式来回忆自己准备的过程,比如你为什么选择那一首诗作为参赛篇目,你在练习时遇到了什么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你有没有打过退堂鼓,你得到了谁的帮助和鼓励……而登台之后,你的表现如何?一看到台下那一双双眼睛,你是不是就感受到了压力?可是,那是善意的温暖的目光,能够让你获得勇气和信心。

怎样理解“呼应主题”呢?这个活动,当然不是你的独角戏,一定会有别的选手朗诵得也十分精彩,也许老师的点评更是振奋人心。这样想来,即使你不是登台的选手,也有值得写的内容。主题是“祖国在我心中”,那么,谁朗诵的诗文最能打动你?或者哪句话让你的心为之澎湃?

再说“点面结合”。

抓住“面”,也就是进行概括的叙述,并不困难。

以“看望孤寡老人”为例。

写大家来到敬老院,同爷爷奶奶们热情地打招呼,怎么嘘寒问暖,怎么表演节目……这些都是可以用概括的方式和排比的手法来写的,不需要指名道姓。

写“面”是把活动的全貌表现出来,表现其乐融融的气氛。

写“点”,则是通过细节描写来传达最真切的心意和感动。

想想电影吧!

人潮汹涌中,镜头一转,聚焦到一张茫然失措的面孔,会有怎样的冲击力?

硝烟弥漫处,镜头一转,聚焦到一朵风中摇曳的小花,多少感慨不必多说!

所以,我们必须关注到某一位老奶奶的笑——她满脸的皱纹欣然绽放,却又抬起手来擦去眼角的泪。所以,我们必须关注到某一位老爷爷的兴致勃勃——他一只手扶着拐杖,一只手激动地挥舞,仿佛一下子年轻了几十岁!所以,我们必须关注到某一个同学的举动,她帮奶奶剪好了指甲之后,捧起奶奶的手仔细摩挲,是那样自然,那样暖心。

这,是在考验你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更是在考验你的心。

你的心足够柔软,就会足够敏感。

这样想开去,无论是写任何活动,都有值得捕捉的“点”。看演出,不能只看台上,也要看台下——身边的同学听得入了神,眼睛一眨不眨,嘴巴微微张开。如果是平时你会觉得好笑,可是在那一刻你却为之感动……看比赛,也不能只看赛场,还要看场外——那个跑前跑后为运动员拿水按摩递毛巾喊加油的,不也是最可爱的人吗?

然后说“抒发感受”,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是直抒胸臆。这很简单,但是切忌简单粗暴。什么是简单?我手写我心,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写。什么是简单粗暴?就是动不动就喊口号,还用感叹号,太吓人了……

友情提示,反问句比陈述句好,那是意味深长;省略号比感叹号好,那是余音绕梁。

二是意在言外。怎么写?举个例子。端午节观看龙舟比赛,你的感受是什么?直抒胸臆:“这样龙舟争渡的场面,真是激动人心!我真想再多看一会儿!”不直接表达:“比赛结束了,可人们仍然聚集在江边,说啊笑啊,久久不肯离去。虽然妈妈也在催我回家,可我还是忍不住回过头去,冲着江面张望……”再委婉一点儿:“走在回家的路上,忽然听到了‘咚咚咚’的声音,转过头一看,原来一个小弟弟抱着小鼓敲得正欢。他奶奶笑着说,加油,加油,等你长大了,也去赛龙舟!我不禁笑了……”这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来表达心情,也是通过别人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心情,是不是读起来更有味道?

写作啊,就是这样,要学会拐弯。

最后说怎么“拟好题目”。

“多彩的活动”,是本次习作的内容,但是直接拿来当题目,肯定不合适。那,《记一次活动》怎样?这是万金油式的,缺乏个性。我的建议是力求具体,突出特点。

具体,就是和你记叙的活动高度相关。如《六一节,真快乐》,一眼就能看出来,这是关于儿童节的活动。同样的道理,《种下一棵小树,许下一个心愿》,自然是写植树节的。

特点,则是可以在题目中体现活动的意义或者你的感受。如《人心齐,泰山移》,猜猜,这是在写什么活动?表达了什么主题?又如《明年重阳节,还要来看您》,猜猜,这又是在写什么活动?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

同龄人的习作
一次精彩的篮球比赛

星期三下午,我们班和四班进行了一场精彩、激烈的篮球赛。

操场上,我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嘟——”比赛的哨声吹响了,裁判单手执球,向天空一抛,我方队长眼疾手快,向上一跳,把球拨了过来。我一个箭步跑上前,接到了球,对方球员赶紧向我跑来。我看好时机,把球传给了篮圈下的队友顾翔。趁对方球员还没有反应过来,顾翔屏气凝神,瞄准篮圈,纵身一跃,把球投了出去。篮球在空中画了一条弧线,“咚”的一声,应声入网!场下立刻沸腾起来,啦啦队的同学们手持彩球,为我们欢呼喝彩。

可能是进了第一个球的原因,我方队员信心百倍,但对方球员也不甘示弱。轮到对方球员发球了,一个对手“呼”一下把球传给了他的队友。对方接过球,立马往篮圈方向跑。我见情势不妙,跑过去想防住他,但还是晚了一步。我正懊悔,万万没想到,他投篮用力过度,球擦过篮圈,落在了地上。场下一片叹息声。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两队的比分不相上下。这时,我趁对方不注意,把球抢过来,传给了无人防守的顾嘉。他顺势拍了几下球,带着球往前跑,左冲右突,过五关斩六将,无论对方怎么防守,他都躲了过去。这时,对方一个高个子球员拦住了他。突然,裁判喊了一声:“比赛还有最后一分钟!”我与顾嘉交换了一个眼神,便迅速往篮下赶去,准备接应他。到了篮下,我高举双手。顾嘉立马向上一跳,把球传了过来。我接过球,高举着让对方无从下手,随后虚晃一招,假装要把球传给队友。看对方上当了,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对准篮圈,右手向上一推,以一个擦板投篮结束了比赛。“好球!”“我们班赢了!”大家欢呼雀跃,欣喜若狂,掌声、欢呼声汇成了一首动听的交响曲,久久回荡在操场上空。

看来,人不但要有拼搏精神,还要有团队意识!

王钢老师的点评

哎哟,你是灌篮高手,也是作文高手啊!场面描写精彩纷呈,叫人眼花缭乱!最妙的,是结尾所点明的主题:“人不但要有拼搏精神,还要有团队意识!”这句话是自然而然生发出来的。因为你所描写的两次进球,都是伙伴之间相互配合的结果。就写法来讲,你能够把动作描写同心理描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文章读起来如行云流水,好不畅快!

龙舟赛

每当蝉鸣阵阵、稻花飘香的时候,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就来了。端午节的习俗多种多样,但让我印象深刻的当数那富有民族特色的龙舟赛了。

端午节那天,大街小巷悬挂着醒目的标语,飘着鲜艳的彩旗。人们潮水般涌向河两岸。

看,三颗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十几条龙舟头咬着尾,尾接着头,从上游鱼贯而下,两岸顿时沸腾起来。锣鼓声、鞭炮声、欢呼声,汇成一曲动人的交响乐。每条龙舟颜色各异,龙头千姿百态,长着犄角,睁着双眼,栩栩如生,犹如条条真龙在戏水。龙舟上的健儿们穿着红背心,头上用白毛巾扎着英雄结,个个如同出征的战士,格外精神。

“轰隆隆——”礼炮一响,十几条龙舟像离弦的箭在水面上飞驰。岸上的人们欢呼雀跃,击掌喝彩。龙舟你追我赶,力争上游,那奋勇争先的场面激动人心,催人振奋。龙舟上的指挥员站在船头,随着铿锵有力、节奏鲜明的锣鼓声,双手挥着蒲葵扇,双脚不停地上下跳动,使出浑身解数,鼓动队员向前奋进。

我站在岸边观看龙舟赛,内心就像大海里的波涛,时起时伏。健儿们沉着、镇定,挥动着肌肉鼓鼓的臂膀,拼命划着。有一条龙舟遥遥领先,成了群龙之首,最终夺魁。顿时,岸上响起了雷鸣般的欢呼声。

龙舟赛在欢乐的气氛中结束了,那催人奋发的锣鼓声仍在我的耳边回荡,那拼搏向上的赛龙舟场景也刻在我的脑海里。

王钢老师的点评

有声有色有气势,小作者笔下的龙舟赛真是激动人心啊!语言丰富,节奏把握得当,整篇文章如同赛龙舟一样,既热烈又明快,读起来非常舒服。

稍有些不足的,是我们提倡“点面结合”,而该文对“面”的描写可圈可点,对“点”的捕捉则比较潦草。举个例子,那指挥员,小作者写的是群像。可是具体到某一个指挥员身上,一定有他自己的风采吧?而观众们呢?要是把身边人的赞叹、喝彩、议论写上几笔,也会有锦上添花甚至画龙点睛的效果。

教你一招
声声入耳,事事关心

在给毕业生致辞的时候,我常常会写到这样八个字:走向广阔,遇见美好。

你是怎么理解这八个字的呢?

想一想每个人的成长,是不是在从小圈子走向大世界?

起初,你连爬爬爬都不会,更不要说走走走了,一张婴儿床就是你的全部宇宙。后来,你可以走出家门,走到小区里,走在街上。再后来,你走进了学校,也有机会走出你所在的城市或乡村……

你发现,原来世界如此广阔!你发现,原来可以遇见更多美好!

同样的道理,此时此刻的你,在写作方面也是要跳出小圈子的。

之前,你的作文选材,多数是写家里,写小区,写教室,写校园,总之,是写身边的人、事、景、物。

随着你悄然长大,你开始关心社会,开始关心距离你所生活的地方很远很远的山那边、海那边。

说到这里,我就想起了“瑞恩的井”。

20世纪90年代末,加拿大圣十字教会学校的教师南茜·普雷斯特在给一年级的孩子们上课时说:“在非洲,孩子们没有玩具,没有足够的食物和药品,很多人甚至喝不上洁净的水。成千上万的孩子因为喝了受污染的水死去。”

南茜告诉孩子们:1分钱可以买一支铅笔,60分钱就够一个孩子两个月的医药开销,两块钱就能买一张毯子。“如果我们有70元钱,就可以帮他们挖一口井。”南茜最后说道。

6岁的瑞恩对老师的话深信不疑,并默默记在了心里,那天一放学他就迫不及待地冲进家,向妈妈伸出手说:“妈妈,给我70元钱,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

妈妈告诉他:“瑞恩,70元钱太多了!如果你真的想要,可以通过做家务自己赚。”没想到小家伙一口就答应了。从这一天起,瑞恩开始做家务,积攒自己的“挖井”钱。

第一次是打扫地毯,哥哥和弟弟都出去玩了,瑞恩一个人在家里默默干了两个多小时;另一次,全家人都出去看电影,瑞恩又一个人留下来擦了两小时的窗子。

终于,坚持了4个月,瑞恩攒够了70元钱。没想到,该项目的负责人告诉他,70元钱其实只够买一个水泵,在非洲修一口井需要2000元。

瑞恩兴冲冲地回答:“好啊,那我接着攒!”

瑞恩的善心和坚持,感动了妈妈的朋友。她把他的故事写成文章寄给了报社,文章的标题就是《瑞恩的井》。文章很快就被刊登出来,人们纷纷表示愿意支持这个了不起的梦想。

一年之后,瑞恩在非洲的第一口井挖好了,孩子们不用每天步行几个小时去很远的池塘背水了。然而,瑞恩并没有停止努力。在国际发展组织的帮助下,2001年3月,“瑞恩的井”基金会成立,旨在帮助发展中国家解决用水与卫生问题。至2002年,“瑞恩的井”基金会已经为非洲多个国家挖了30口水井。

如今,全球约有10亿人喝不上安全干净的水,还有超过26亿人缺乏适当的卫生设施,其中12亿人则是完全没有卫生设施可用。在大多数人感叹对此无能为力的时候,瑞恩用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为我们做了一个最好的示范,他的事迹感染了许多人。

我为什么要把这个故事讲给你听?

想想看,互联网多么神奇!正是因为互联网,地球越来越像一个村落,人与人之间“天涯若比邻”。也就是说,我们哪怕足不出户,也可以了解天下事。同样,我们也应该对天下事予以关注、理解,表达自己的看法。

这一切,都可以付诸笔端。而通过这样的写作,你不但能够交出满意的作品,也能够训练自己的思维。最重要的,你不再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儿童,而是一个卓然而立的少年。

那么,进一步的建议呢?

每天不妨留意一下新闻头条,对某一条新闻感兴趣,可以顺藤摸瓜,去搜索相关链接。然后,和父母、老师、同伴讨论一下,交换彼此的看法,反思自己的观点。

举个例子吧。

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上,全红婵夺得金牌,也赢得了世界瞩目。这是一个非常动人的励志故事。而要想让其成为我们的写作材料,就需要了解全红婵的成长之路,了解她的教练怎么说,队友怎么说,了解她的父母是怎样的人,需要对跳水这一体育项目做做功课……你要知道,她凭什么拿到了冠军,她为什么就能把水花压得那么小。这是一个体育问题,也是一个物理问题。对了,你知道吗?有的网友惊呼,说那水花比我吃麻辣烫不小心溅到身上的汤汁还要小!这当然是夸张,但的确太形象了,那崇拜之情溢于言表。

声声入耳,事事关心。

这样想来,写作视野何其广阔,而你也必然会越写越有自己的见解,对不对? N8JwcMEhUJy3nBIY2o4Rbnqm74xA3UL3cSMF+wH7OSrlzelsZ9rcG2IwLpeTVPj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