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为了加强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教育部、国家卫健委共同对《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办法》(卫医发〔2008〕37号)进行修订,形成了《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办法(2021年版)》。
(一)健康体检基本要求
1.中小学校每年组织1次在校生健康体检。
2.健康体检场所设置在医疗卫生机构内或学校内。设置在学校外的体检场所,应当符合《健康体检管理暂行规定》中关于外出健康体检的有关要求。
3.中小学校、健康体检机构应当共同落实传染病防控措施,共同制订、执行现场体检流程,排查隐患,保证体检安全有序进行。
4.健康体检机构调试必备体检设施,检查方法符合国家、行业或地方规定的方法或标准,并定期校准。
5.健康体检机构严格执行健康体检安全和质量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检查技术规范。
(二)健康体检内容
1.询问既往疾病史。
2.体检项目。
(1)基本项目:
形态指标检查:身高、体重、腰围、臀围;
内科检查:心、肺、肝、脾,血压,肺活量;
外科检查:头部、颈部、胸部、脊柱、四肢、皮肤、淋巴结;
耳鼻喉科检查:听力、外耳道与鼓膜、鼻腔、嗅觉、扁桃体;
眼科检查:眼外观、视力、屈光度;
口腔科检查:牙齿、牙周;
其他检查:血常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检测(入学体检已测过的可以不测)。
(2)可选择项目:
如眼位、色觉、外生殖器、胆红素等。
(三)仪器设备
学生健康体检所需的医疗检查设备与检验仪器的种类、数量、性能、量程、精度能满足工作需要,符合国际、国家、行业或地方规定的标准,运行良好,并应定期校验;仪器设备有完整的操作规程。
1.实验室基本设备:
(1)离心机;
(2)医用冰箱;
(3)全自动或半自动生化仪;
(4)血细胞分析仪;
(5)紫外线灯。
2.体检基本设备:
(1)听诊器;
(2)血压计;
(3)身高计;
(4)体重秤;
(5)皮尺;
(6)标准对数视力表灯箱;
(7)验光仪(无验光仪可采用串镜);
(8)耳鼻喉科器械(额镜、检耳镜、鼻前镜、压舌板);
(9)口腔科器械(平面口镜、五号探针、牙周探针);
(10)诊察床;
(11)与健康体检项目相应的其他设备(如躯干旋转测量仪、血红蛋白仪等根据要求进行准备)。
1.发现潜在疾病
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可以使受检人员在身体没有特别症状的情况下,发现其身体内的潜在病症,并且及时制订治疗计划,从而起到预防和保健的作用。青春期是由儿童阶段发展到成人阶段的过渡时期,从第二性征开始出现到体格发育完全停止及心理行为发育接近成熟。青少年处在青春发育期,青春期身体发育情况和青春期心理健康是检查重点,医生和家长也可以根据体检结果对孩子的病症和致病危险因素进行早期干预。
2.制订疾病预防措施
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脂肪肝、肿瘤等许多疾病在初期乃至中期都具有无痛性或症状不明显的情况。这时只能依靠现代医疗检测仪器才能及时发现疾病的早期问题。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预防、诊断和制订治疗计划,能为恢复健康提供更多的机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少年在饮食方面有了更多选择。一些家长认为吃得多才能长得快,其实这样可能会导致孩子营养过剩。营养均衡才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有利因素。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已经成为困扰大多数人的健康问题。要预防这些疾病,应该从青少年时期开始。
3.摆脱亚健康
亚健康指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临界状态,任其发展,很多小问题后期就可能会发展为严重疾病。通过全面系统的健康检查,可以在早期发现潜在疾病,做到防患于未然。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除了身高、体重是反映健康状况最直观的因素外,血液生化检查(包括肝功、肾功、心功、血糖、血脂等)也是必不可少的,可通过检查确定人体是否缺乏微量元素。正确地监控基本健康指标,对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有一定指导意义。
4.花小钱,省大钱
很多人认为体检就是一件花钱又毫无意义的事情,觉得这不过是花冤枉钱。其实,如果疾病能在早期被发现,不仅治疗时间短,而且在治疗费用上也会大大缩减,还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除此之外,慢性肾炎、高尿酸等疾病,这些不通过体检往往很难发现。因此建议正常情况下,中学生最好保持一年一次的体检频率,体检后有异常情况,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或到专科医院就诊,早检查、早干预、早受益。
青少年时期的体检,重点在于生长发育是否正常,有无营养过剩或营养不良,有无先天性、遗传性疾病,有无常见病等。检查内容主要有体重、身高、坐高、头围、胸围、骨骼发育、牙齿情况、视力、血压、心脏等。
1.体重
人出生时平均体重为3.25公斤。出生后,前半年平均每月体重增长0.6公斤,后半年平均每月体重增长0.5公斤;至5个月时体重增至出生时的2倍,1周岁时体重增至出生时的3倍,2周岁时体重增至出生时的4倍,2岁以后体重平均每年增加2公斤左右。一般来说,青春期体重标准(体重:千克)多数男生以“身高-105(厘米)”,女生以“身高-107.5(厘米)”计算。
2.身高
我们出生时的平均身长为50厘米,出生后前半年身长每月平均增长2.5厘米,后半年每月平均身长增长1.5厘米。到1周岁时身长达75厘米,2周岁时身长达85厘米,2岁以后平均每年长5厘米。14岁左右的儿童可以用以下公式推算:
身高(厘米)=(年龄-2)×5+85(厘米)
坐高是受检者坐在板凳上头顶到板凳面的高度。坐高的增长,代表头颅与脊柱的发育。青少年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头、脊柱和下肢的增长速度并不一致,开始时头增长最快,脊柱次之,之后下肢增长加快。进入青春期后,身高将进入一个快速增长的阶段,但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具体身高没有办法通过公式来推算。如果身高低于平均水平,需要进一步对骨骼发育情况进行检查。
3.血压
体检时一定要注意血压这项指标,一般情况下,收缩压处于90~139mm Hg和舒张压处于60~89mm Hg为正常血压高值。
通常舒张压(下压)超过90或收缩压(上压)超过140都可能为高血压,如果血压长期得不到控制,很容易引起脑梗死、高血压性心脏病等。
4.血糖
体检时,血糖也是必查的一个指标。正常情况下,儿童空腹时测量的血糖范围应在3.5~5.6mmol/L,超过6.1,但未达到7.0,是介于糖尿病和正常人之间,需要干预和关注。血糖超过7.1时,就可能是糖尿病患者了。
5.血脂
血脂检查通常包括四项: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这四项指标中,危害最大的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它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其次是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同样也是心脑血管病致病的危险因素,这三项指标若是高了,需要小心提防。在进行血液检查时,当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5mmol/L、总胆固醇>5.6mmol/L、甘油三酯>1.7mmol/L,一般认为是血脂偏高现象。
6.血常规
血常规中主要检验项目是血红蛋白、白细胞和血小板。血红蛋白若明显低于参考值属于贫血表现,需要进一步查找原因;血小板数值高于正常值过多,可能引发心肌梗死等疾病,需要进一步检查;白细胞升高往往是因为出现了细菌性感染,导致各身体器官和组织出现急性或慢性感染、炎症等情况。
7.心率
通过心电图数据,一般可以判断心脏是否有问题。常见的心电图问题有窦性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一般来说,成年人正常心率范围为60~100次/分。当然,年龄、性别或者其他生理因素都可能引起差异的存在,比如男性心率较女性慢,运动员心率比普通人慢等。
8.视力
一般正常发育的青春期的青少年,正常视力应该在1.0以上。近视分为假性近视和真性近视,青少年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会导致眼睛疲劳,视力下降,通过休息后视力能够恢复正常,假性近视的患者,视力可能会出现波动。如果排除近视因素后,视力没有达到1.0,可能需进一步查找原因,考虑是不是其他眼部疾病引起的。
9.牙齿情况
青少年体检中一般包括口腔检查。龋齿俗称为蛀牙、虫牙,它指的是牙齿坚硬的表面受到了永久性的损伤,逐渐形成了微小的开口。龋齿的检查可以通过肉眼观察,如果牙齿变黑可能是发生了龋坏;或者是进行探诊,用一次性探针检查牙齿表面有没有龋洞,用镊子敲击牙齿有没有叩痛;也可以通过拍片子检查,看看有没有低密度影的龋坏。龋齿属于细菌性疾病,易感人群较多,病发概率较高。大部分人的牙齿都存在龋齿现象,是常见病之一。
10.骨骼情况
脊柱侧凸是青少年发育期间常见的骨骼问题,具体指脊柱弯曲程度超出了正常生理范围。少年儿童脊柱弯曲异常绝大多数属于姿势性,主要表现为一侧肩膀比另一侧高,后背一侧隆起或两侧不对称,女孩双乳发育不对称,一侧髋部比另一侧高,两侧下肢不等长,等等。轻微的脊柱弯曲,会影响青少年的姿势和体态,易使青少年产生疲劳感和背部不适。严重的可致胸廓畸形,影响心肺的发育。因此,对于早发性症状,提倡早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