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生命科学认知

一、了解听力损伤的原因

听力损伤的原因有很多,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主要有噪声、药物、耳部感染和爆震性声音刺激四种。

长期接触噪声会引起慢性声损伤,这是一种缓慢的、进行性的听力损伤。长期在噪声大的车间工作,在嘈杂的环境中生活,长时间佩戴耳机、大音量听音乐所造成的听力损伤都属于此类。噪声性听力损害发生的过程比较缓慢,往往不容易察觉,但这种损害是不可逆的。虽然损害不可逆,但噪声却是可控的,远离噪声、控制噪声,保护好自己的听力,是预防噪声性听力损害的最好途径。比如可以通过佩戴耳栓、耳塞的方法避免噪声性听力损伤。

医学小博士

如何判断自己的听力是否受损?

同学们,噪声性听力损害发生的过程比较缓慢,往往不容易被察觉,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方法判断自己的听力是否受损,帮助我们及时寻求医生帮助。

可以先将自己的听力与其他人的听力进行对比。在嘈杂的环境下与朋友交谈时,如果经常听不清楚,那么就有可能存在听力下降的情况。如果是在安静环境下,可以听到朋友说话,但听得不清楚,也需要关注听力是否减退。

还可以将左耳与右耳的听力进行对比。先堵住一边的耳朵,拇指和食指放在另一边耳朵旁轻轻搓捻,听完后再交换到另一边,对比两侧耳朵有无差异。如果双侧耳朵听到的搓捻声有明显的差异,可能存在一侧耳朵听力明显减退的情况。

如果同学们注意到自己可能听力下降,不要太紧张,可以告诉父母,一起到医院的耳鼻喉科进行纯音测听等专业听力检查,确定听力是否有损伤。

药物性听力损害是长期接触或者过量、不正确使用某些药物和化学物质而造成的听力损伤。一些药物对我们的听觉感受器或者听觉神经通路有毒性作用,一旦错误使用,很有可能会对听力造成不可逆的损伤。这些药物包括氯霉素、红霉素、阿司匹林等抗生素,也有乌头碱等中草药。同学们,如果我们很难确定哪些药物对身体有损害,在服用药物的过程中一定要谨遵医嘱。

外耳、中耳的细菌、真菌感染也是引起听力损伤的重要原因。急性的耳道感染可能会让我们突然感到耳痛、耳塞;慢性耳道感染则常常表现为耳痒感、皮肤脱屑等不太明显的症状。耳部感染不仅会让我们的耳朵不舒服,还会导致耳鸣、听力下降,甚至导致一些不可逆的听力损伤。比如长时间佩戴一些入耳式的耳机,耳朵内长期保持不透气的潮湿环境,很容易给细菌和真菌提供成长的空间,一旦发展为耳道炎症,很容易让我们的听力在短期内迅速下降,造成一些不可逆的耳损现象。同学们在生活中一旦感到耳部不适或发现耳部异样,要及时就医。

另外,突然出现的喇叭声、爆炸声还会导致爆震性耳聋、耳鸣。如果放鞭炮、烟花时离得太近,爆炸声很有可能会导致鼓膜穿孔及神经性耳聋,短时间内极大程度地损害听力。一定要尽量避开瞬间发生的较大声音,如果听到此类声音后感到不适,要立刻就医。

小贴士

掏耳朵不当会导致耳聋

耳朵的外耳道毛囊腺会分泌耳垢,俗称耳屎。干燥的耳垢会随着我们说话、吞咽等动作掉出来,而潮湿的耳垢附着性较强,很难自己掉出来,如果不经常清洁,阻塞在外耳道,会影响声音的传导,造成听力下降。尤其是洗完澡或游泳后,耳垢就像吸足了水分的海绵,体积膨胀,引起外耳道疼痛。

我们清理耳道,自己掏耳朵时,需要注意以下3点:

1.掏耳朵的工具要清洁,不共用掏耳朵的工具,以免发生传染;

2.掏耳朵的动作要轻柔,因为鼓膜非常脆弱,容易损伤,用力过度会损伤外耳道,造成感染;

3.掏耳朵要找个安全的地方,避免被别人碰到。如果掏耳朵时突然被撞击,可能会造成意外伤害,弄破鼓膜。

二、耳机对听力的损伤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预计到2050年全球将有近25亿人有某种程度的听力问题。若不采取行动,其中至少有7亿人将需要寻求耳科和听力保健及其他康复服务。

现在很多中学生,喜欢戴耳机听音乐。

但是,长时间地佩戴和使用,致使耳机在带来丰富的听觉享受的同时,也会慢慢损伤我们的听力!

人能听到声音,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

声音完全传递给大脑,是外耳、鼓膜、中耳和内耳共同合作的结果。

声音震动鼓膜,鼓膜后面的三块听小骨负责把声音放大,传递给内耳。声音传入内耳后,耳蜗里的毛细胞就会将声音转化成电信号,再经过听觉神经传递给大脑,大脑整合之后,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当人戴上耳机后,外耳道处于封闭状态,音频直接刺激耳蜗,高音量的音频声压直接进入耳内,集中传递到鼓膜上。同时,耳机依靠耳塞的振膜震动发声,在戴耳机时,振膜和鼓膜之间的距离很近,声波传播的范围小且集中,对鼓膜上的听觉神经的刺激比较大。听的时间长了,不仅不利于耳朵的血液循环,还容易造成鼓膜的损伤。

我们的耳朵对声音的感知相当敏感,当耳朵听到的音量超过85分贝时,听的时间长了就可能引起听觉疲劳。行走在闹市中,我们能听到的声音大概是70分贝,85分贝相当于汽车在交通繁忙的马路上穿梭的时候发出的声音。而当音量在110分贝以上,就足以使内耳的听觉毛细胞死亡。一般来说,手机的音量在60~90分贝,而耳机的音量输出一般在84分贝左右,有些高频范围的音量甚至能达到120分贝。

小贴士

不同分贝的音效

20分贝 风吹过树林发出的沙沙声

30分贝 耳语的音量大小

40分贝 冰箱的嗡嗡声

60分贝 正常交谈的声音

70分贝 相当于走在闹市区

85分贝 汽车穿梭在马路上

95分贝 摩托车启动声音

100分贝 装修电钻的声音

110分贝 卡拉OK、大声播放MP3的声音

120分贝 飞机起飞时的声音

140分贝 燃放烟花爆竹的声音

如果长时间戴着耳机听歌,听到的所有声音都被困在耳朵里,无处可逃。这样的音量持续地、高频次地刺激耳朵,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听力衰退。

长时间佩戴耳机,还会导致内耳神经功能受损,产生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失眠等症状,严重影响我们正常的工作学习。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无论你调试的音量是否过大,戴耳机都会对听力造成损伤,其中很多伤害甚至是不可逆的,沉浸式戴耳机、长时间通话等习惯,正在“偷”走你的听力。

小贴士

骨导耳机会伤害耳朵吗?

骨导耳机,它的工作原理是跨越了外耳和中耳,直接将音波通过振动骨头传给内耳。也就是说,它依然要通过内耳毛细胞来进行转化。因为都要经过毛细胞,所以只要音量足够大,就统统可以损伤听力。

非要说骨导耳机有什么好处的话,那就是,骨导耳机通过振动骨头来传导。如果你把音量调很大,它剧烈振动起来会让你感到不太舒服,自然就会调低音量,不会像气导耳机那样,高音量却浑然不觉。 LCZMURdyUI0Ig+nkynJNozaXp6nmPPkiKj+0PW45LQ//dJz877DYRSw3IvLnKm6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